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意识能否认识物质,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及二者的对立:划分;世界的本原。对立;(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是意识的产物。9.唯物论和辩证法各自回答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唯物论讲的是世界的本源问题。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状况的问题。10.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1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质性)和根本属性(运动性).12.意识的作用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为: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遵循客观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再次,意识能动作用要借助各种物质手段。最后,正确估计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13.实践的定义及实践为什么是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动地去改造世界和探索世界的物质性生活。(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第一、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从人类生存的前提来看,正是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人则是在利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成为社会的主体。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第二、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和提升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第三、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人们正是在实践中创造和产生了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和人类历史等全部社会关系。第四、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第五、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实际体现。可见,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1)实践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动地去改造世界和探索世界的物质性生活。14.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人生观意义(1.理论意义。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2.实践意义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4.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5.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3.人生意义:1.冷慧与热慧双举。2.健德与顺德相资。3.自由与节制并重。4.瞬间和永恒互渗。5.奋斗与静穆兼得。15.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6.发展的定义及其实质: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7.矛盾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基本属性是对立和统一,又称为斗争性和统一性.1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定义及关系:定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首先,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反过来又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基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这种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并且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19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定义及关系:定义: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转化。20.度的定义及适度原则:度是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适度原则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度”的原则.21.辩证否定及其实质(杨弃):辩证否定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事物联想的基本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缓解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3:认识的本质及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24.理性认识及其三种形式: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25.真理的定义: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6.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原理及其意义(如何正确对待真理)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意义:(1)坚持真理。(2)从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真理(3)由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决定。如何正确对待真理:(1)从理论上说:要反对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实践上说:既坚持又发展。27.真理的检验标准及其特征: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特征:确定性、不确定性28.社会存在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相应作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2)地理环境(3)人口因素作用:(1)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3)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的作用。29.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和存在的前提(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3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及意义:(1)反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意义: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31.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32.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构成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33.生产关系及其构成要素: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构成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商品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34.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义:(1)它第一次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35.上层建筑的定义、构成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构成:(1意识形态.(2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3)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3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人类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