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高专酒店人才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总报告一、研究背景如何开展高职人才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国外高校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合作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关于工学结合培养的理论研究重点在将学校和企业作为本体的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的总结,大多数忽略了其本体,即应被作为重点关注和研究对象的学生。(一)“半工半读”实践回顾美国是最早创立和推广校企合作教育的,通过在学校设立“合作教育部”和“项目协调人”制度,来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普遍、广泛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企业对于高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科研成果转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德国有着悠久的产学合作传统,应用科学大学和职业院校,都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校企共建专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实训设备、联合举行考试、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提供学费。著名的英国“三明治”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培养体系,都建立在学校与企业稳定深入合作的基础之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韩国等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其实,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也是有传统的。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近代的实业教育也强调工学并进。当代我国的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也积累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经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上海日立等7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教育基地,创造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利用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新世纪教改项目,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成功探索了大学本科后期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工程硕士教育的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提出了“两上两下”“回归实践”等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领域,“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等一系列产学合作教育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雏形。综上所述,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坚持以2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要应该及时总结、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开展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有关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上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产学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具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二)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伴随国内外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从无有到、不断深化。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在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方面,较多的局限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力图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总结、探索、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期刊和高职教育网站上曾经开设专题,总结近一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合作方面的改革举措与理论进展,对高职高专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薛喜民出版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一书,对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提出校企合作培养的初步构思。郭静基本概括了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和理论:把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分为四项:人才培训功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功能;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功能;生产与技术服务功能。校内实训基地的特点归结为:先进性、可视性、综合性和反复训练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七项基本原则等。朱方来(2002)在《试论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工业中心的建设》中谈到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科技开发、生产和新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遵循的原则:适应性原则;先进性原则;仿真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发性原则等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实训基地的功能和建设原则。以上提及的理论成果基本都是着重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而真正能支撑并保证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企业基地建设研究领域更显薄弱,能够有创见和指导意义的论文数量很少,能够结合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已有的研究,认同基地是产学合作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不同角度来论证基地在此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关于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一些重要内容,如合作双方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均未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可见,理论界关于产学合作模式的研究仍停留在粗浅阶段,目前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学合作教育的推广。要突破这些瓶颈,深化产学合作培养实践,提高产学合作培养质量,必须要得到合作企业的有力支持和深入参与。鉴于我院与上海多家五星级合作教育实践,本课题将研究的重点锁定在酒店管理专业,试图通过对高校如何建设相对稳定的各项保障体系发展与酒店的持久关系、如何拓宽校企合作的内容从而建立产学合作教育3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促进工学结合的良好发展等重要问题的探讨,总结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并进行推广。二、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一直处于良好的互动状态。自2003年起,我院建立了与虹桥喜来登上海太平洋大饭店、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海四季酒店等多家五星级饭店以及喜达屋亚太饭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的订单委托培养关系,并于2004年9月开始招收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早在2004年2月,课题组成员便开始从理论上探索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撰写了题为《加强高职院校饭店管理专业产教合作实行订单式办学》的论文。7年来,招生定向培养学生达700人,其良性循环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的表扬,在上海市教委简报2006年2月第6期(见附件9)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签约率平均达到75%以上;2007年喜达屋集团招生三个定向委托班130人,浦东香格里拉大饭店连续六年与我院保持定向委培的产学合作关系;2008年,继续保持与四季饭店、香格里拉饭店、喜达屋集团的专科订单招生,08年7月24日的招生面试出现火爆局面(见附件10);与此同时,我院与喜达屋集团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本市第一家招生酒店管理本科方向的订单培养班级——喜达屋委托班,并正在酝酿成立某高校喜达屋酒店管理学院。7年来,关于产学合作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基本经历了理论分析-办学模式及效果总结-办学模式反思优化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阶段一:关于产学合作、半工半读教育实践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一)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自2002年10月以来,国家教育部在湖南永州、湖北武汉和江苏无锡先后三次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国家教育部这一方针指引下,某高校率先于2004年9月,先后与喜来登豪达上海太平洋大饭店、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及上海四季酒店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协议见附件1、2、3),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所谓订单式教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同看法是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校企双方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的4强度,互利合作并以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的形式,形成一种法定或近于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完成协议标的人才培养任务。作为被委托方的高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作为委托方的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订单式教育模式强化了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契约关系,使企业和学校在市场化条件下,以互利多赢的方式走到一起。这一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和必由之路。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教育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高职教育模式选择的过程。某高校国际经济贸易系自上个世纪末就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高职)。为了使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或企业的需求,更具有上岗竞争力,该系教师走出了人才培养的三步曲。第一步是走出校院,走访上海多家五星级酒店,向这些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介绍饭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请教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岗位设置及人才录用标准的看法,以使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与之相适应。这一步目的是向社会,向市场,向企业推荐自己的学生、营销自己的人才“产品”,使学生能有一个好工作,使学校能有一个高就业率。第二步是请进专家,邀请多家五星级酒店的管理层来学院讲学授技。这一步既让大学生接受到优质的培训课程,也让五星级酒店管理层了解了酒店管理专业,更了解了学生。这一步目的是向社会,向市场,向企业推荐自己的专业、营销自己的办学理念。其标志性成果是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和上海四季酒店在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后,提出要包揽该专业毕业生到酒店工作,并拟定了详细的参培计划与授课时间表。至此,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正式运行。第三步是接受订单,与多家五星级酒店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为谋求与企业的长期合作,该系领导层向酒店方提出以“计划招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即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方的欢迎。“计划招生”即指学院方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所批准的招生计划进行高招和录取;“委托培养”即指所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部在校就读、培养目标是受企业方委托确定;“定向就业”即指该专业学生修业结束取得毕业证书并由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后,企业安排毕业生在酒店上岗工作,享受正式工待遇。目前,某高校国际经济贸易系已连续两年与上海喜来登豪达太平洋大饭店、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及上海四季酒店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订单式教育正如火如荼。这第三步达到了向社会,向市场,向企业宣传了某高校,使某高校成为了上海五星级酒店人才培养的基地,也使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上海高招的品牌专业。(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兴起的原因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教育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兴起有其诸多深刻的原因。本文侧重从订单式教育模式的利益相关者角度,解析其兴起之原因。5订单式教育模式形式上是校企两方合作,事实上涉及三个利益相关者,即除企业和高校外,还包括愿意接受订单式教育的大学生。大学生是订单式教育的客体,在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的用人及培养协议中,不仅明确了学校和用人单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某高校在与上海喜来登豪达太平洋大饭店以及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签订的合作培养意向书中特别规定了学生的义务和可以享受的福利,使得学生的“利益相关者”身份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比如学生需要履行的义务包括:学生必须以积极认真的态度修业;在完成三年期学习后必须在酒店工作一年;必须保持体型等。学生可以享受的福利包括:每年由酒店出资为学生体检;实习可以获得实习津贴;完成三年的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后,酒店负责进行岗位定位并签订劳动合同;酒店根据学生表现,逐月反馈一定金额的学费(见附件6);学生毕业后在酒店工作享受正式员工待遇,无试用期;学生享受酒店方提供的奖学金等等。所以,订单式教育模式直接关联着三个利益相关者。1.订单式教育可解决利益相关者——学生之“现实的震荡”问题,使其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1)学生型员工“现实的震荡”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接到酒店订单后是以企业委托培养的方式进行高招的,近两年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十分喜人。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其表面的利益所在,是免除了目前严峻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困惑,即被该专业录取后,学生已成为酒店的“准员工”。然而订单式教育模式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深层原因则是该方式可解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中“现实的震荡”问题。根据职业发展阶段理论,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生活中的前两个阶段,即工作准备阶段和进入企业阶段的交叠。学生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