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CH-02自由贸易理论1第一节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CH-02自由贸易理论2Mercantilism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坦福德,以及法国的安徒安·德·孟克列钦等。早期重商主义主要观点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主张绝对地多卖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本身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一: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托马斯·曼和法国的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晚期重商主义主要观点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7世纪上半期。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历史局限性:第一,错误地将财富等同于货币并进而等同于金银第二,错误地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第三,错误地将对外贸易看成是一种“零和游戏”并错误地将贸易顺差作为其唯一政策目标。第一节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二、绝对优势理论(The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奠基人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英国著作国富论标志着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批判了重商主义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被人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国富论》也被世人誉为经济学的“圣经”CH-02自由贸易理论8(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内容基本含义:由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或后天优势,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这样各国都选择对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内容:每一个国家生产自己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这就是所谓的绝对优势理论。12CH-02自由贸易理论9(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前提世界上是只有两个国家的,各自只能生产两种产品;劳动是构成生产成本的唯一要素;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但在一国范围内可以流动,即资源可以从国内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两国资源都已得到了充分利用,一国某个部门资源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个部门资源的减少;CH-02自由贸易理论10(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前提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没有运输或其它贸易成本,产品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进出口的价值相等;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CH-02自由贸易理论11(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具体分析两国间生产同样商品只存在成本差异,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后天优势的基础上如果外国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在有利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产品,而不是自己生产CH-02自由贸易理论12绝对优势理论假定世界上只有葡萄牙和英国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布和葡萄酒。布(1单位)酒(1单位)葡萄牙2小时1小时英国1小时2小时葡萄牙在生产酒上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布上有绝对优势。�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13绝对优势理论没有贸易时英国3小时:1单位布+1单位酒葡萄牙3小时:1单位布+1单位酒2单位布+2单位酒�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14绝对优势理论国际分工英国3小时:3单位布+0单位酒葡萄牙3小时:0单位布+3单位酒3单位布+3单位酒分工:社会总产量提高了。�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15绝对优势理论再交换:英国用1单位布换葡萄牙1单位酒英国3小时:3单位布+0单位酒2单位布+1单位酒葡萄牙3小时:0单位布+3单位酒1单位布+2单位酒都比独自生产2种产品得到了更大好处。消费水平提高了�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16(四)对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绝对化优势理论在历史上首次阐明了国际贸易可以是贸易双方都得益的正和博弈的观点,并为国际贸易的实践找到理论依据。根本缺陷在于它表明只有在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之间才能开展国际贸易,而对于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这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CH-02自由贸易理论17三、比较优势理论(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奠基人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英国同斯密并称为自由贸易学说的奠基人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首先以比较优势原理补充与发展了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CH-02自由贸易理论18(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前提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即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以英国、葡萄牙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为基础,并假定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不因产量的增加而变化,即规模报酬不变;运输费用为零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的使用是充分的,而且他们在国内完全流动,但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CH-02自由贸易理论19(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前提生产要素能自由的进出任何市场,产品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收入分配不因分工和自由贸易而发生变化;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国际经济是静态的。CH-02自由贸易理论20(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假如某国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但只要各国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则各国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2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国产品的生产上都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对各国均有利。CH-02自由贸易理论2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3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得到了体现。4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CH-02自由贸易理论22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则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呢绒(1单位)酒(1单位)葡萄牙9080英国100120葡萄牙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1.125单位酒(90/80)英国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0.83单位酒(100/120)英国在生产呢绒上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有比较优势。�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3绝对优势理论没有贸易时英国220人:1单位布+1单位酒葡萄牙170人:1单位布+1单位酒2单位布+2单位酒�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4绝对优势理论国际分工英国220人:2.2单位呢绒+0单位酒葡萄牙170人:0单位呢绒+2.125单位酒2.2单位呢绒+2.125单位呢绒分工:社会总产量提高了。�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5绝对优势理论再交换:葡萄牙用1单位酒换英国1单位呢绒葡萄牙170人:2.125单位酒1单位呢绒+1.125单位酒英国220人:2.2单位呢绒1.2单位呢绒+1单位酒都比独自生产2种产品得到了更大好处。消费水平提高了�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6(三)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克服了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阐明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和普遍适用性属于静态分析方法出发点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CH-02自由贸易理论27四、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市场有各自的交换比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对贸易双方均有利。一、互惠贸易的范围284.1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的大小。而贸易利益的分配,则取决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29XYO1···2/32美国不参加贸易区puspuk互惠贸易区英国不参加贸易区30三、相互需求法则一方出售商品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是对方商品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在互惠贸易的范围内,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贸易条件)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当两国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4.1穆勒的相互需求论31英国德国.毛呢1010麻布152010:15和10:20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现假设:10:17即10码毛呢换17码麻布英国愿意用1000ⅹ10码毛呢换德国的1000ⅹ17码麻布德国愿意用1000ⅹ17码麻布换英国的1000ⅹ10码毛呢则:10:17=10000:17000032思考:如果两国的需求强度发生变化,如:英国需要进口800ⅹ17码麻布,德国需要进口1000ⅹ10毛呢,而交换比例还是10w=17c,会发生什么情况?则英国将进口800ⅹ17码麻布,按照10:17的比例,德国进口800ⅹ10码毛呢。但是,德国实际需要进口1000ⅹ10毛呢,为了多得200ⅹ10毛呢,德国必须提高毛呢的买价,变为10:18,这样德国对毛呢的需求因为毛呢买价变高而变少,变为900ⅹ10=9000码,而英国对麻布的需求会增加,变为900ⅹ18=16200码,刚好9000:16200=10:18.重新达到均衡33总结:两种商品的贸易条件即均衡交换比例必须等于双方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之比,这样才使两国贸易达到均衡。穆勒称其为“国际需求方程式”或“国际价值法则”34第二节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Theory)埃利·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两国之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1.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2.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贝蒂尔·俄林《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论建立了H—O模型开创了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CH-02自由贸易理论35(一)赫—俄理论的基本假设第一组:把问题变得容易处理的假设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各国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总量不变两国消费者的偏好基本相同,消费无差异曲线的方位与形状都一样CH-02自由贸易理论36(一)赫—俄理论的基本假设两国生产时采用同一种技术,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在生产中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第二组: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两国经济总量总是处于均衡状态CH-02自由贸易理论37(一)赫—俄理论的基本假设运输成本为零,也不存在其它交易成本自由贸易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第三组:有关贸易条件的假设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国范围内流动,但产品可以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CH-02自由贸易理论38(二)赫—俄理论的基本内容1俄林认为国际贸易是在国家(地区)之间展开的,而国家(地区)的划分标准是生产要素禀赋的情况;2俄林所说的生产要素是指劳动、资本和土地三大类3由于俄林将贸易中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归于生产要素的禀赋的国际差异,故人们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称为要素禀赋理论(TheTheoryofFactorEndowment);4又由于该理论特别强调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故人们又将之称为要素比例理论(TheTheoryofFactorProportions)。CH-02自由贸易理论39基本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贸易的基础或原因,即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二是贸易带来的结果,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CH-02自由贸易理论40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俄林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是从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开始逐层展开的(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2)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