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物质的溶解性三、结晶溶解度的定义: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一般指水)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溶解度四要素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情况如何?[实验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结论:玻璃棒上留下白色的食盐晶体.蒸发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析出溶质.蒸发水的量减少饱和溶液蒸发蒸发析出晶体[实验2]将盛有30mL的水的烧杯进行加热至沸腾,并不断加入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现象:结论:烧杯底部慢慢有晶体析出.对热的饱和溶液进行降低温度,可以析出溶质.1、结晶与溶解晶体:结晶:溶解: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过程。食盐晶体食糖晶体几种晶体的形状硫酸铜晶体明矾晶体食盐晶体重铬酸钾[实验3]将盛有30mL的水的烧杯进行加热,并不断加入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结论:现象:与实验2相比,烧杯底部只有少量晶体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法。冷却溶液析出晶体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90℃时,109克的某物质溶在100克水中得到溶液①,当温度从90℃降到60℃时,得到溶液②,这时溶液中是否有晶体析出?溶液①与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同?2、当温度从60℃降到40℃时得到溶液③,这时溶液中有没有晶体析出?析出多少克?3、当温度从40℃降到20℃时得到溶液④,这时又有多少克晶体析出?结论:a、析出晶体前溶液必须达到饱和状态.b、改变条件(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溶剂中溶解溶质的量下降,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2、结晶的方法a、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法(如NaCl)。b、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KNO3)。为从固体硝酸钾和氯化钠(氯化钠的含量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分离方案:甲同学方案(过滤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物,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乙同学方案(蒸发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物,注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蒸干。丙同学方案(结晶法):在烧杯中加入10克混合物,注入10毫升水,加热到混合物全部溶解,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小结]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方法;步骤是()。AB温度溶解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制成较高温度浓溶液→降温→过滤100硝酸钾氯化钠6070501020304080901001101801701601501401301201902005010203040090607080溶解度/g温度/℃.A.D.C.B137.42.420℃80℃NaCl36g38.4gKNO331.6g169ga、从溶液中提取溶质b、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简单原理:根据几种可溶性的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采用结晶法进行分离,得到较纯净的物质。3、结晶的应用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2.把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解度减小B.溶液的质量不变C.溶液由浓变稀D.溶剂的质量不变CB学以致用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当地居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分析: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的溶解度降低,所以大量析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蒸发快,所以食盐大量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