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课程标准学习要点探究问题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以及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理解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具革新。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当前中国应该从古代农业生产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一、“神农”的传说1.传说内容: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2.农业的地位(1)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农耕技术的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2)春秋战国: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出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为一牛挽犁所取代。(4)唐代: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2.评价(1)进步性: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消极性: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预习交流1以上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有何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提示:①积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局限性: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私有制确立(1)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传统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影响: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3.土地问题解决对策(1)地主阶级:许多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最终都未能成功。(2)农民阶级: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预习交流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提示:(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5)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原因: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2)表现: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有的朝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2.徭役(1)含义: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积极意义: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3.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课前预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的地位: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2.水利工程(1)原始社会:据说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两汉:西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东汉王景治黄河。3.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水转翻车能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民以食为天——关注古代三农问题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周代拿稷来代表谷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称社稷,并且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名词。农官也称为后稷,而且周族自己说他们的始祖弃曾做过后稷,甚至直接称他们的始祖为后稷。在《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谈到其他重要作物收获的时候,说“尝麦”“尝黍”“尝稻”“尝麻”,唯独不说“尝谷”,而说“尝新”。——《古代经济专题史话》(1)为什么《吕氏春秋·十二纪》唯独不说“尝谷”,而说“尝新”?提示:因为谷子是周代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当时全国粮食供应上起决定性作用;“尝新”含有新谷接旧谷的意思。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材料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例如埃及、朗巴底、荷兰等处的治水工作。印度与波斯的治水工作,也是如此。这些国家借人工运河所行的灌溉,不仅供土地以不可缺少的水,并在淤泥的形式上,由山上流下矿物性肥料。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与西西里的产业繁荣的秘密,就是在灌溉工事上面。”(2)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提示: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材料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用来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3)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提示: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小农经济”。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2.古代中国在兴修水利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试分析古代中国取得如此多的水利兴修成就的原因。(1)成就: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关中农民创造的、至今流行于新疆、哈密一带的井渠;东汉王景主持治理黄河等。(2)原因: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农业,古代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剥削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所得,因此农业在古代中国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由于农业生产始终受到大自然水旱灾害的威胁,水利建设就成为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得以缓慢进步的基本保障,它不仅受到农民的重视,而且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古代有大量关于水利兴修的文献,历代政府都重视水利建设,唐代专门设有负责水利工程管理的官员。课堂合作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在古代中国的许多地方,每当天气久旱不雨时,人们就会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那么,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社会的风俗——祭拜龙王形成的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祭拜龙王是希望风调雨顺,农作物获得丰收,这说明这一风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故选B项。答案:B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土地归诸侯所有B.均田制开始实行于我国北方地区C.明清时期,土地不可以买卖D.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三千多年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A项中不包括夏朝;C项中明清时期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确立到废除只延续了两千多年,故排除D项。答案:B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3.杜甫的《石壕吏》写道:“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该诗句直接反映了()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B.唐朝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沉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民的沉重负担。由“邺城戍”“战死”可知是服兵役,由老妪“备晨炊”可知是服徭役。A、C、D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答案:B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4.《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唐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从史料所叙述的这种犁的结构特点来看,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故选D项。答案:D课堂合作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5.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态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一切随顺自然的境界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题干描述的小农经济的生活状态不能反映出生活富裕的画面,据此排除含②的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