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点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情播报1.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及表格、文字材料,考查某一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2.结合区域地理事件(如考古、沙尘暴等)考查荒漠化发生的历史及危害。3.结合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考查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及治理措施。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地区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2.影响因素:等自然因素与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表现:退化、草地退化、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变异人类过度耕地林地石质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以西,昆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甘肃北部和大部。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兴安岭阿尔金山宁夏内蒙古400毫米2.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分区降水及干湿地区主要自然景观农业活动东部地区降水在以上的业西部地区降水在以下的和戈壁山地降水和丰富区发展业半干旱区草原畜牧干旱和极端干旱区沙漠融水冰雪绿洲农牧3.干旱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决定作用(1)干旱导致贫乏,河流欠发育,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2)干旱导致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沉积物。(3)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地表水流水风力植被沙质冬春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使用过度和利用不合理。2.主要表现:过度、过度放牧、过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等。人口激增樵采开垦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防治内容日渐丧失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预防扭转3.防治原则4.防治措施维护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利用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问题控制增长水资源生物农、林、牧人口能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1~2题。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解析:西北地区的地形分为两部分,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贺兰山的高度远不及天山和昆仑山等,内蒙古高原仅分布在本区的东部。答案:B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解析:西北干旱地区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等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活动。答案:C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3~4题。3.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A.防风固沙B.吸烟滞尘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4.造纸产业链条()A.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能推动沙柳的种植解析: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种植沙柳,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而造纸产业链条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答案:3.A4.D1.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与荒漠化的内在联系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受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干旱成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1)具体成因(2)荒漠化的内在联系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如下:1.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据此回答(1)~(2)题。(1)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①干旱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区⑤草原牧区⑥高山地区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结合题干中对土地荒漠化的概念的分析判断。答案:D(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平面上升④酸雨影响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①②④⑤⑥解析: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酸雨会使江河湖水及土壤酸化,除此以外的其他各项都可能导致荒漠化。答案:A水土流失的形成、危害与治理1.定义: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2.形成原因(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3.水土流失的危害(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4.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2.(2010·北京模拟)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右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完成(1)~(3)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①放弃全部耕地②合理调水③加强能源建设④恢复自然植被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民勤县出现了荒漠化问题。第(2)题,由材料可知,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下游出现绿洲消失的现象。第(3)题,合理分配河流的水量,恢复植被是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答案:(1)B(2)A(3)D(2009·宁夏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如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课堂笔记]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第(2)题,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进行植树造林显然是不可行的,因为当地不能满足树木对水分的要求,而种草和自然恢复更符合当地的生态特征。[答案](1)干旱、半干旱距海较远(2)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2009·江苏高考)[双选]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课堂笔记](1)P、Q分别位于贺兰山东西两侧。与Q地相比,P地由于贺兰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弱,年大风日数较少;由于距海相对较近,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较多;Q地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沙尘暴日数多。(2)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答案](1)AB(2)AC(2008·四川高考)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下图,回答1~2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解析: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降水量小,不宜采用增大坡耕地的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也不宜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和建成商品粮基地,因为这些人类活动都会对农牧交错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合理的措施是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答案:D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读图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生态功能: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因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森林、草地可以防止西部风沙对东部农耕区的危害,而该地的森林、草地是西部牧区水源地;生产功能:农牧交错地区是东部农耕区畜产品供应基地,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答案:A(2010·宜昌调研)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3~4题。3.该植被是()A.高山草甸B.温带落叶阔叶林C.荒漠D.草原解析:从该种植被的分布百分比图可知,它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因此它最可能是草原。答案:D4.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A.酸雨B.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D.沙尘暴解析:该植被一般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一方面当地的降水较少,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造成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严重。答案:C5.河西走廊地区在过去50年中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死亡。目前,河西走廊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工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双选]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A.其不适合在当地种植B.病虫害严重C.林带种植得过大过密,林水矛盾加剧D.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加剧(2)“再造河西”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中需首要注意的问题是。A.大力开荒B.大力开发资源C.大力发展交通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