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写作十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时评写作十讲》笔记第一讲评论的知识准备多看新闻要对时事新闻保持着关注的习惯,不仅仅是一般读者对新闻那样的关注,更要以一个从业者和专业者的角度去关注新闻,关注每天的国内大事和国际时事,不仅看报纸和网络,还要上网络论坛,在论坛上看报纸上看不到的内幕和行家的分析。对时事热点要如数家珍,外行人谈起的某个热点,你起码要比别人了解得更多一点点。写评论的人,为什么要关注时事呢?1培养时代感首先,通过日常的关注,培养你的时代感,也就是对你身处的这个时代有基本的认知。培养时代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你的文章有时代感。知道你身处怎样的一个时代,你的选题,你的语言,你的观点,还有你的立场和判断,都会贴着这个时代,反映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带着这个时代的味道和温度,而不会脱离这个时代。2训练评论思维其次,关注时事新闻,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评论思维。看新闻,不仅是看新闻,还要在关注新闻的时候形成自己对新闻的看法,要在看新闻时自然地有这样的意识:如果让我去评论这件事,我会怎么去评?看每一条新闻的时候,其实潜意识中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都在默默地进行着评论。在不断关注中,渐渐会养成一种评论思维、评论思维方式。看到了,有了表达冲动,写出来,恭喜你,你终于入门了。3培养时事联系感再次,关注时事新闻,可以培养你的时事联系感。写时事评论,很多时候不是仅就一条新闻说事,而是考验一个人将不同新闻联系起来的能力,从看起来没有关系的新闻中寻找联系,从今天的这条新闻想起一个月前的另一条新闻,在比较中凸显一种观点。由此及彼,正说反说,旁征博引,将近来一系列类似的新闻结合起来评论,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还有,持续并习惯地关注时事,会让你的文章更贴近现实,你的观点也更有现实感。理论怎样运用于时评中呢?两个原则:其一,最好不要照搬概念,而要在理解和掌握后用自己的语言将理论表达出来,明白易懂,没有术语,也没有复杂的长句和从句之类;其二,要使用理论工具去分析,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和“炫耀”,不少新学者在文章中使用理论,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卖弄,卖弄的结果,只是生搬硬套的罗列。理论运用到评论中,一要贴切,二要有鞭辟入里的分析。第二讲评论的附加值一、写评论要比读者知道得更多评论的附加值就是那些“你知道得比读者更多的信息”:读者能通过读你这篇评论获得他所不知道或者忽略的信息和知识,你的评论中包含着你独家的信息、独到的判断或者独特的价值认知,或者是读者虽然明白某个道理,但不能像你这样以明白和精彩的方式表达出来。换句话说,让读者读完你评论后产生一种恍然大悟或有所收获的感觉。附加值是“附加”在什么上面的“值”呢?是附加在新闻报道上面的值,即超越新闻已预设的判断和已包含的信息,用你独到的分析告诉读者从新闻中看不出的结论和读不出的信息。这样的“附加值”,正是人们在读了新闻之后还要来读你写的评论的理由。二、亲身经历讲故事“我”的附加值作为一个评论编辑,我并不喜欢看那种站在云端上玩弄宏大概念、谈论大问题、空泛地抽象说理的“大话评论”,而喜欢那种放低身段、脚踏实地、从自己熟悉的身边小事和切身经历说起的“小我评论”。从自己的经历讲故事,能让文章有一种“我”的附加值。“我”的故事,“我”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让大家在生活的“共鸣”中悟到一个道理,这就是“我”的附加值。中青报《青年话题》专门设立了两个这方面的栏目,“校园来信”和“百姓说话”,鼓励评论作者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说起,以自己的经历为评论由头。如今许多学生在校园中就开始写评论,我常跟他们讲,你们不要动不动心怀天下,写那些事关金融安全、三农问题、政治改革方面的宏大评论,最好还是从身边校园内的事务、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起,金融和政改,你的认知水平还停留于很浅的层次,写这样的文章你只是从网上搜一些资料写,写不出什么新意来。而谈你身边的事情,学术腐败,校园民主,发表论文的经历,评奖学金的过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等,你很熟悉,又有亲身经历,这样的话题才是你的优势。写这样的话题,你的评论才会有附加值。当然,“我”的经历在阐释一个道理时可以用,但在作为逻辑推理中的论据时,就要慎用了。这种纯粹个人的经历,如果具普遍性还好,如果仅仅是个案,用你的经历推断出一个普遍的公理,就缺乏公信力了,论证效果就会很差。第三讲评论的表达效率一、尽量少谈抽象概念初写时评者,还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喜欢在评论中谈论一些抽象的概念,将过多笔墨用在给某个名词下定义、辨析某个大词的概念上面,这也是违反评论的表达效率要求的。像《论自由》、《论正义》、《论平等》、《论宽容》这类题目,可以做很大很大的论文,可以写成小册子,但不适合在时事评论中花过多的笔墨去辨析。时事评论应该尽可能在常识、共识、众所周知的意义上使用那些抽象的概念,以约定俗成的理解来用那些大词,而无须纠缠于这些概念的语义学分析上。表达效率要求,评论作者在论证时应尽可能使用具体的事物作为论据,而不是抽象的。二、评论的结构和节奏表达效率,再就是考验我们缩写新闻和提炼新闻事实的能力。新闻评论,是依据新闻作出的评论。一开始就得引新闻,最好的是缩写和提炼,一般评论只有1000来字,新闻由头超过必须控制在200字以内。那就得对新闻进行缩写,把你想评论的新闻点提炼出来。缩写和提炼的时候,还是要忠实于新闻文本和真相,尽可能以简短的文字概括新闻的核心。一般在第二段中,你就得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了,这也是表达效率提出的要求。初学评论者一个常犯的毛病是,进入评论主题的节奏太慢,起承转合之间很不协调,绕来绕去说半天都没有进入主题,在“起”上作过多的铺垫和说明,由于篇幅所限,很多时候刚“起”,无承无转无合,就不得不赶紧收尾了。再就是,为了表述效率,在写作中要尽可能少地使用修辞和铺陈。总之,写评论的时候一定要有全局性的节奏和结构意识,不能意识流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起承转合心中一定要有数。表达效率的几个具体要求:1引述新闻时要尽可能简洁,当然,不能为了简洁而断章取义。2铺垫部分要尽可能短,快节奏地进入主题。3开始就要向读者言简意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言简意赅,就是观点应该比较短,最好能精炼成一句话,让读者很清楚地把握你的观点。观点是否言简意赅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能不能将观点浓缩到标题之中。4论述中引述别人观点和新闻事实时,要尽可能地简略,否则给人拖沓之感,影响评论的节奏感。5论点间应该有层次感,或并列,或递进,不要在一个论点上进行重复论证。6最好在结尾处以引人注目而又不让人有重复之感的方式重申你的核心观点。研究表明,前后呼应的“首尾效应”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观点的印象。表达效率,当然还要求出手迅速过去形容一个人写新闻时出手快,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倚马可待”。新闻要快,要是不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迅速进行报道,第二天就成旧闻了。评论同属新闻,当然也需要快,快了,才有表达效率。既然是时评,就要密切地关注时事,紧贴时代脉搏,紧跟时事节奏,对每天发生的时事要有快速的反应。其实,评论应该是分层的,第一时间的评论往往并不深刻,纸媒第二天的评论可以更深刻和独到一些,而隔几天后的“评论周刊”再针对此事的评论,可以提供更深刻和专业的视角。说这些,并非一味鼓励快而反对深刻、精致和独到,也并不认同那种过度苛求时效的做法。三、表达效率让评论付出的代价时评为了追求这种表达效率,有时候不得不放弃许多其他价值,在其他方面作出牺牲。评论的效率性,是以某种程度的模式化、快餐化、粗糙化作为代价的。第四讲评论的选题时评的选题,就是选什么题材、针对什么话题进行评论的问题。选题的过程,就是一次评论价值的衡量过程:认为某件事有可评论的空间和应评论的价值,或认为这个话题比那个话题更有评论价值。选题,也与选题者擅长的领域有关。关于这个方面,我在大学讲课时常与大学生们讲,你们在学校时当然也可以写评论,可在选题时,你们不要动不动就谈国家大事,什么房价高啊,医疗问题啊,这些不是你们所擅长的,你们应该选与校园相关的话题去写。因为你们身在校园之中,对校园事件、校园话题有切身的理解和独到的观察,在这个问题上,你们比一般的评论作者有优势。选题,也与一个人的选题渠道和视野、与选题者所在媒体、所处的地域有关。一个以评论为业的人,要把自己的评论使命与这个时代的使命结合起来,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呼应时代需求的责任感。我们的评论家们在选题的时候,要有这样的问题关怀意识:我将要评论的这个话题,与我们身处的时代是怎样一种关系?评论,不是个人的事情,不是小文人的创作,也不是孤芳自赏地玩弄文字,评论,是一种公民表达的实用文体,是在公共事务上运用自己的理性,必须与一个人身处的社会和时代发生关系,必须追问你评论的意义。我常常以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为荣,为什么呢?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每天一篇评论,让我将自己与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紧密地联系起来。感觉自己的评论影响着社会,影响着时事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舆论进程中有自己的声音,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我评,故我在,我将我的评论与时代结合起来,就有一种与时代和社会共同发展的感觉。这就是意义。每一年年终的时候,我都会打开电脑翻阅一下这一年我写过的所有的评论,我个人这一年的评论史,就是这一年社会的发展史。带着问题意识,等待新闻由头。还有一类评论选题是这样产生的: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形成了某种问题意识,但苦于缺乏新闻由头,无法与时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时候就需要等待,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找到新近发生的某个由头时,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或者是自己一直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但这种思考比较模糊,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某天看到一条新闻时,突然触发了自己那种模糊的想法,对那个问题有了全新的想法和清晰的认知。不过,无论是什么选题,出于表达效率的需要,最好选择一个引人注目的由头、新近发生的事件或公众熟悉的现象作为“引子”,即跟“时”结合起来谈。选题是写作的起点,选什么样的题,往往决定着你评论的认知高度。选什么样的题,也决定着你是一个平庸的作者还是一个有洞察力的作者。很多人认为选题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撞上什么题材就写什么,这样的作者往往是三流四流的。上流的作者,能主动地把握和选择题材,能通过自己独到的观察力发现题材,带着问题意识去选题,发现话题、制造话题并引领讨论。第五讲评论的角度一、角度不是迷信,角度非常重要在新闻评论的角度问题上,我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如果新闻事件本身有足够的新闻性,那么评论无须在角度上费过多的精力,充满新闻性的事件本身就让读者有了关注的兴趣,无论你如何切入,读者都会因为事件的荒唐而关注你的观点。当事件本身缺乏足够的新鲜性、引人注目的新闻价值时,就需要新的角度进行弥补了,以新角度来补充旧话题、抽象问题带来的关注疲劳。二、跳出思维局限“无话可说”也是一种角度虽然是老问题,但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职业评论员,无法在这样重要的问题上失语,不能不去关注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评论的角度与批评的价值次序第六讲评论的观点与判断观点,是一篇评论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评论的灵魂和核心。读者看新闻,想看的是“发生了什么”、“事实和真相是什么”,而看评论,则是为了知道“应该怎么看这件事”、“新闻反映了什么问题”那就是评论的观点。新闻往往是提供事实,而评论则是提供判断。一篇千余字的评论,可以缩减成百字以内的内容一言以概括之,这种能概括文章意思的精粹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观点。作者写评论,往往都是先有某种概略、粗糙、模糊的观点。评论写作中所谓的“写作灵感”,其实就是妙手偶得的某个观点,由观点产生表达冲动,然后组织资料、寻找论据、梳理逻辑、构思结构、谋篇布局,最后由“百余字的观点”在论证中扩展成一篇完整的评论。编辑选稿,往往也主要先看作者的观点,然后再评判文章其他的要素:逻辑、文字、结构、文本,等等。评论的境界:一、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二、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三、权威;四、有情怀。第七讲评论的思维一、评论的批判思维什么是批判思维?就是当面对一件事物时,不是用欣赏、赞美、鼓吹、叫好之类的眼光和角度,而是保持一种怀疑、质询、审视、揭露和批评的视角。一事当前,即使看起来是好事,也当以质疑为先,而不是忙不迭地去叫好。当其他文体都取向赞美之时,这个社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