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1929-1933大萧条与美国新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二讲1929-193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TheGreatDepressionandTheF.D.RNewDeal事实或神话?Factormyth?新书介绍--《失去的机会》,作者:杨奎松,出版:新星出版社•毛泽东并且称赞蒋介石是全面人才,说国民党大有希望,现在应实行七分资本三分封建的民生主义,议会制的民权主义,至于社会主义须条件具备后实行,在中国,它不会在英美德日之前,只会在他们之后,况且共产党人相信三民主义也可以发展到社会主义。《光荣与梦想》之一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译者:广州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译组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年:2009-3•作者:(美)小福尔索姆著,李存捧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一、20年代的美国•柯立芝繁荣•共和党总统的经济信仰:哈定曾言:“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越少越好,企业对政府的影响越大越好。•柯立芝的名言则是:“美国的事情无非是办企业做生意。”“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财富”;“开一家工厂等于建一座教堂,在车间里干活等于在做礼拜。”1920’sProblemsFactoriesmakingTooMuch,FarmsgrowingtoomuchFactoriesFireWorkers(Don’tneedthem)FarmPricesfall(Farmerscan’tmake$$)Farmers&FactoryWorkerscan’tpaybackloanstoBanks:DEFAULT!!BanksClosebecausetheyhavenomoney:Loanshavenotbeenpaidback,can’tgivepeopletheirsavingsBANKSHaveNO$$PEOPLELOSTSAVINGS&JOBSNOONETOHELP!•“市场仍在按经济规律自然地发展,在未来几年内,繁荣仍将继续,市场还会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1929年世界年鉴》。•“世界经济即将迅猛前行。”———伯纳德·巴鲁克,银行家、总统助理,《美国杂志》1929年6月•今年秋季的经济状况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好。”———《华尔街月刊》1929年8月23日。•“股价或许会有所下跌,但决对不会崩盘。”———欧文·费希尔,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纽约时报》1929年9月6日•“对非理性的抛售须抱有警惕,经纪行今日行情通报中基调乐观,奉劝公众切勿抛售股票,眼下的低价位正是买入股票的大好时机。”———《纽约时报》1929年10月26日。HowHerbertHooverDealtwiththeCrisis•Heplayedthegameofconfidenceeconomicsandjustkeptsaying:“Prosperityisrightaroundthecorner.”HerbertHoover“RuggedIndividualism”•1928年8月,在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时,他踌躇满志地宣称:“人类最古老的,或许也是最高贵的愿望之一便是消灭贫困。今日美国比历史上任何其他国家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困。贫民收容所正在我们中间消逝。我们尚未达到这个目的,但只要给我们一个机会,继续推行过去八年来的各项政策,那么,在上帝的眷顾下,在不久的将来,贫穷将被永远逐出这个国家•1929年10月中旬,美国前总统胡佛向无限乐观的美国人民宣布:“保证每家锅里有只鸡。”二、危机的爆发、特征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银行倒闭→工商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美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20年代国际金融、资本的一体化主要特点•(1)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2)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与工业危机同时发生;•(3)危及结束后,不见经济恢复。以往经济危机周期的过程是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主要表现:•危机表现之一,股票市场崩溃,由此导致了世界性的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美国股票平均价格下跌约75%•危机表现之二,各国工业生产下降。•危机表现之三,危机也蔓延到所有农业部门,包括谷物业、畜牧业、林业、和技术作物部门。•危机表现之四:大危机也造成了大量人的失业。1929—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从3%猛升到24.9%,而1931—1940年的10年间,其平均失业率达到了18.8%•危机表现之五:危机打击了人们的自信心,造成了人们恐慌、疑惧,乃至绝望的心理状态。HomelessFamilyHooverville,USAHoovervilles18YearOldMotherandChildAnUnemploymentLineSoupLineSoupLineABankRun三、学界关于大萧条根源的探讨:•1、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的内部冲突,已经不在源于资本者对生产资料的占取,而只是反映了发达的都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矛盾;俄国迄今为止仍未经历工业化与都市化发展所产生的矛盾,原因在并不在于其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仅仅是出于他的落后。”•-----乔治.凯南2、莱维·巴特拉:《1990年大萧条》•分配体制•“大萧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至今仍未被经济理论家所注意到的参数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这个参数乃是财富的集中,而不仅是收入的集中,财富的集中在1929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引起大萧条。”“大萧条的种子实际上是由20世纪20年代真正错误的财政政策撒下的。”3、凯恩斯主义定义•是在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西方经济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Ibelievemyselftobewritingabookoneconomictheorywhichwilllargelyrevolutionize—not,Isuppose,atoncebutinthecourseofthenexttenyears—thewaytheworldthinksabouteconomicproblems.”•--JohnMaynardKeynes(1935)《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有效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量会出现递减的趋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随着投资额的增加而递减的;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人们为了交易需求、投资需求等偏好在手中保持一部分现金财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人们对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使得银行利息率的调节作用降低,致使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要解决经济危机中的失业问题,就必须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调节总需求,即国家采用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兴办公共工程和转移支付等)调节和刺激总需求,以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水平。西方学者对凯恩斯的评价•“凯恩斯是一个相信在必要时刻政府可以进行干预而不相信完全放任主义的人,他坚信要使经济周期上升,政府必须插足进来用减少失业的方法来维持购买力,这意味着“赤字开支”,但它会恢复经济的平衡。事实上,这是“新政”已经在做的事,而凯恩斯用高度的技巧和理论的根据在他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里加以阐释。”4、货币主义解释•《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中,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说明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经济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弗里德曼:美国大萧条的关键因素在于“货币供应量”,美联储的货币供给量在大萧条期间减少了1/3。美联储减少了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加剧了银行准备金不足的状况。随着人们开始疯狂从银行兑换黄金,提取大量现金,准备金不足的银行破产了。银行破产致使了信用危机升级,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现金,货币需求持续增加。但是,美联储为了防止银行信用的进一步恶化,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其政策结果是实际的货币供应量无法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货币供应的收紧引发了大萧条。•5、奥地利学派:穆瑞·罗斯巴德:将大萧条根源归结为政府过多干预经济,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自由放任主义”,长期的信贷扩张埋下了危机种子,随后“政府的过度干预政策使得危机长时间延续”,而如果政府减少干预,市场会自动完成恢复过程。--《美国大萧条》•6、美国著名记者、外交关系委员会经济史资深研究员阿米蒂大萧条深层次的问题是政府的干预。她显然最为推崇柯立芝,因为柯立芝信奉“自己少卷入,世界会更好”;对比之下,同党派的胡佛则是一位天生的干预主义者,他认定政府某些“行善之手”帮助企业会达到效果,至于罗斯福,在她看来延续了胡佛的行善之手,而且更类似莽撞得令人恐惧的实验者,他的前提在于大规模军事化式努力可以换来经济复苏,不过新政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失业问题,1937年与1938年仍旧一派萧条,三十年代成为美国少有的经济停滞的十年。----《新政VS大萧条:被遗忘的人和事》7、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论及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原因时指出,是由于国际经济体系不稳定而导致的。而国际经济体系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英国没有能力、美国又不愿意在“为跌价出售的商品保持比较开放的市场,提供反经济周期的长期贷款,在危机时期实行贴现”这样三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稳定国际经济体系致使该体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再加上“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尤其是赔款、战争债务、英镑定值过高和法国法郎定值过低等问题合在一起,”致使世界经济体系更加不稳定,从而造成了了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8、经济周期论•熊彼特----创新•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着繁荣与萧条的特征乙“大萧条正是完成出清和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是必须的。他在谈到经济周期性运动过程时认为,创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垄断,刺激了大规模的投资,引起经济繁荣,当创新扩展到相当多的企业之后,盈利机会趋于消失,经济开始衰退,期待新的创新行为出现—整个经济体系将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前进四、2008年金融危机-大萧条的重演?•1、、从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逻辑上看,大萧条与2008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即财富的两极分化与消费不足-一超前消费与投机热潮--一资产价格下降、泡沫破裂-一通货紧缩、信用危机、债务危机、支付危机--一更严重的消费不足--一危机的不断蔓延•2、国际社会应对举措差异,结果迥异:一方面,较之于大萧条时期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坍塌,2008金融危机虽然对美元本位制的现今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未使其崩溃;另一方面,各国汲取了上个世纪大萧条的深刻教训,出现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合救市的局面,这一情况大大好于大萧条时期的“以邻为壑”。•3、共同属性:失衡是两次危机成因最大的共性。财富的高度集中、产业结构的状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偏离和国际金融体系与世界经济格局的不相适宜,其共同属性就是:失衡。而大萧条和金融危机正是对严重失衡的自我修复,或者说调节机制。五、大萧条的影响•1、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各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内罢工运动、群众示威和农民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危机期间,仅法国就更换了十四届政府,德国政府更迭了四次,意大利在战后初期就出现了严重的政局混乱,日本则是针对政府的刺杀事件一再发生。所有国家的政局都变幻莫测,以至于有人一再惊呼资本主义的末日已经来临。•2、经济危机也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美国、英国、法国为挽救危机都先后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从而改良了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模式。•3、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各种极端主义,如法西斯主义思潮出现,把整个世界直接置于战争的阴影之下•4、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也掀起了反对西方宗主国转嫁危机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反帝高潮;•5、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20年代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出现

1 / 10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