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教材ppt汇总第一部分、一、初探教育的意义•教:教导•育:养育•教育:是人的培养活动,是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此词于传统中国一向不连用,近代才开始•王国维《教育学》开创“教育”先河•涉及教育的其他问题:如何教育,教育什么,谁来教育,何时教育,为何教育?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构成2.教育可分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部分二、教育根植于社会之中,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1.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相关2.教育又可纵向划分为古、近、现代•1.教育学pedagogy来源于希腊语教仆一词•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较早的系统教育学著作•3.德国哲学家康德(I.Kant)主张将教育方法进行科学化•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总之,在西方,教育被置于科学的视野与方法之下•教育学的发展表明:•1.教育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研究范畴,以科学为研究方法•3.不断推动教育学专著的产生•4.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代表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内容:把一切事物交给所有人的艺术•使人可从事神圣的职业•经典名言:智力低能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就好像他是一个不能盛住智慧的水的筛子,尽管留不住几滴水珠,但是在教育的润泽下,会越来越清洁•西方:教育是培养具备所有知识的人•中国:教化是培养人的德行•1.教育对象每个人都同时是教育的主体与客体;•2.教育方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孔子的言传身教?军训、军队教育?虎妈狼爸式教育•3.教育的本质基于思想与观念;是一种实践活动;将人予以社会化•4.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各种活动;教育内容与方式•5.教育的历史演进古代;近代;现代教育(教育史范畴)•6.教育的功能培养国民;增进个人知识与技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7.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受制于社会系统,但又为社会服务五、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神话起源教育以编造的故事为教育内容2.生物起源动物具有教育后代的本能(说法有什么问题?)3.心理起源孟禄:教育是单纯、无意识地模仿4.劳动起源恩格斯:劳动过程产生需要教育5.生活起源杜威:为满足人类生活需要而产生教育(一)关于教育起源的说法•(二)教育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教育的非独立性;无阶级性;原始性•2.古代社会•学校的出现;有阶级性•3.现代社会•教育的公共性;民主性;未来性;终身性;国际性六、教育的本质与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目的性;民族性七、教育的功能•一、谈一谈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论点•个人中心论:康德•社会中心论:柏拉图(培养金银铜质之人)•文化中心论(参考孙喜亭:《教育概论》)•二、教育的功能•(1)个人方面:•促进个体身心的良性发展•增进个体的谋生技能•(2)社会方面:•具有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素养•承担社会责任试讨论“读书无用论”•内容:丁俊晖曾提到,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现在有球打,挺好的,为什么要读书?•试分析这段话的:•1.从视角出发•2.点评其结论的适当性?理由是什么?•客观地说,不论古今,中外,教育有超越现实目的,培养崇高精神的功能•这样的精神,有助于个人性格,道德,审美,思维的正面塑造,有利于其更好地生活•亦有助于个人的社会化第二部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近代:指鸦片战争打开国门,设立洋务学堂后开始•李鸿章:局势是“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带动了中国从器物上升到思想的变化1.近代教育思想的特点(1)1898年之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代表人物:张之洞核心观点: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为根底,西学为辅助(韩:东道西器)点评:中西学的二分法问题?(2)1906年学部对教育方针的总结: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相较之前,是否有其进步之处?小结:儒家思想地位发生巨大变迁参考李春萍:中国传统学术的学科化路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三部分、一、西方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1.背景:•(1)宗教势力受到更多挑战•人从宗教中解放•金钱,知识都可以服务上帝•(2)考证希腊古籍,自然科学取得更大进展•(3)社会变迁:封建专制制度及教会的束缚被打破;更多人开始描绘未来的社会蓝图•2.影响•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各阶段学校日益普及•星期日学校•私立妇女学校、私立初等学校•幼儿学校•中等学校(文法,公学)•“现代”大学•师范教育产生二、近代教育思想•洛克:白板论•绅士教育:德行、有用、能干•强调导师与家庭教育•注重体育、德育、智育•“未来的绅士应进行德智体多方位的教育,而且体育教育应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归纳法(与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不同)•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提倡女子教育•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科学是健康,教育,宗教、知识的基础•科学与道德教育分工•教育方面的进展:•学校规模扩大•形成大中小学制度,功能分化•形成双轨制学制•平等精神:义务教育,教育权利•人格培养;科学精神普及•家庭,社会参与到教育中(英国:车子被放到树上案例)•中西教育思想特点的比较•西方:•不专重实用,更多为研究而研究•倾向探讨现象背后的规律,即真理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吾爱凯撒但更爱罗马;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偏重数理与自然哲学,亦注重体育、审美•注重启发,讨论•学科不断分化与分工、教育功能分工道德教育由家庭与教会承担大部,兼顾德智体美育小学更注重个人素质和社会道德,大学侧重科学•科学成为兴趣乃至于精神,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研究或教育资助中家庭与社会教育也可培养创新能力,私人办学、成立学会,政府民间为教育提供资助与捐款•中国:讲实用,服务于社会社会稳定先于真理探讨•较少科学理论,更重科学技术;理论与技术较少联系科学技术多存在于工匠;技术的提升空间受社会形态的局限•欠缺团体式的学术探讨例如有惜字会,但缺乏研究团体,读书人不聚集•知识体系与探索方法服从于道德、人际关系尊师重道是为学之本,人的成就来自于祖先保佑,只重读书而忽略体美育•仅关注智育,教育功能划分不恰当家庭与社会教育微弱,且侧重智育;小中大学只重智育,承担道德责任但责任过大而效率低下;重灌输而轻启发和讨论;课业、体育、审美学习严重分割,人才性质单一;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资料来源:中新网•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21世纪以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这样就打破了以老师为主导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也打破了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凭借知识资源而获得的教育权力和威严•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剖析,并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2、班主任的任务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具体方法4、班主任与家庭,社会取得联系的方式什么是班主任?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我国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班主任是全班同学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全班同学的全面发展负总责。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班学生的德智体健康发展•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学校依靠这支骨干力量,才能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在各种教育力量的统一影响过程中,起着协调作用。在校内,班主任是联系学生和校领导,各科教师,团队组织之间的纽带。在校外,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和家长及校外教育机构的桥梁•班主任的要求: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有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历史渊源1904年1月13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民国时期,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1938年,把中学1932年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称级任导师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习制的决定》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取代“级任导师”。我国班主任制度正式成立班主任的任务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4、关心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兴趣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6、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7、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情况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内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进行个别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班风•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具体方法1、班主任应该了解的内容2、研究学生的方法3、了解和研究学生时要注意的事项班主任应该了解的内容•班级整体情况•学生个人情况研究学生的方法(1)观察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自然状态下去研究学生的言行,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方法(2)谈话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更有目的,主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心活动,补充观察之不足(3)研究书面材料根据书面记载来了解研究学生的一种间接方法(4)调查访问是通过侧面间接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时要注意(1)把了解和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2)各种方法要综合使用,以保证活的全面信息(3)要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1、家访访问家长,这是班主任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的一种重要方式2、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教导工作的一种形式3、书面联系用“告家长书”或个人通信的联系方式4、开放家长接待日5、加强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减少和抵制来自社会各种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与家庭,社会取得联系的方式你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是什么样子?平等风趣客观爱心耐心博学责任感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师生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向上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客体,是管辖的对象,是储存知识的容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老师习惯对学生发号施令,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结果:产生对立情绪,师生互相不理解,不信任•2、师生关系扭曲•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植观、人生观发生了动摇,工作热情衰退,责任感弱•在教育中对学生有亲疏,在具体行为中,常夹杂教师本人的利益,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结果:师生关系多了功利,少了真诚•3、师生关系陌生•师生间本应该是亲密无间•但现实中师生间有堵墙•学生从进校入班一直到放学,都有一套自己并不认可的规律束缚着他们,老师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学生也不愿和老师交往,不愿打招呼,事不愿谈心事,不愿寻求帮忙二、造成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1、历史原因•从理论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实际上,教师认为,老师不可能与学生平等,在交往中居高临下,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结果:压抑了学生发展,也使学生的独立性转化为逆反性•2、教师的原因•首先是师德滑坡•教师忽略了职业道德修养,对自己的工作认可、用心、投入与否,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关系有极大的影响•其次是教师观念落后•师生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教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