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581-618)37年唐代文学(618-907)289年五代文学(907-960)53年三初唐时期文学的因革四盛唐时期文学的辉煌五中唐时期文学的新篇章六晚唐时期文学的夕晖七五代时期文学新世界的开拓隋唐五代代文学二隋代南北文风的碰撞一概说(三)繁荣原因(一)发展演变轨迹(二)繁荣局面一、概说初唐盛唐中唐晚唐618712770824907分段以唐诗为主要参考标准(一)发展演变轨迹初唐: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代宗大历五年(713-770)中唐:代宗大历六年——穆宗长庆四年(771-824)晚唐:敬宗宝历元年——昭宗天佑四年(825-907)第一个三十年,理论上太宗君臣明确提出了反对浮靡文风和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创作上,诗坛弥漫着“梁陈宫掖之风”。此时少数作品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还陕述怀》,魏征《述怀》等,抒写建功立业的抱负,追怀昔日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具有刚健壮伟、雄浑豪迈的气势,透露出初唐诗歌逐渐变革的讯息。个别作家如王绩,诗风朴质平易。1.初唐618-712——走向繁荣第二个三十年,一方面是绮艳诗风依然盛行,另方面则有“四杰”登上文坛,对绮艳之风加以批判,提出诗文应有“刚健”与“骨气”。创作上,他们的诗歌反映的生活面较前广阔,或写江山行旅之思,或述兴亡盛衰之感,或表现侠士的意气,或抒发出塞的豪情,既有对建功立业的憧憬,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其思想比较开阔,风格比较雄健,感情也较充沛,明显具有某种革新的风貌。但是,他们的诗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文风的影响,尚存在着“词旨华靡”的弱点。第三个三十年,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杜审言等继起。陈子昂批评“齐梁间诗,彩丽竞繁”,主张诗歌应恢复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从改变绮艳诗风、端正诗歌的发展方向方面,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准备,并以不少优秀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沈、宋、杜等,在齐梁以来作者进行各种探索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使律诗定型。他们主要从诗歌艺术形式的探求与新创方面,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准备。小结:诗歌形式方面: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粘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创造出了一种既有格律约束而又有广阔创作空间的新诗体——律诗——沈宋诗歌题材方面: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四杰”诗歌情思格调方面:诗歌应当表现清刚劲健之气——陈子昂第一个30年文质彬彬创作理论魏征近体诗格律定型沈宋第二个30年社会性视野四杰气骨陈子昂第三个30年(1)盛唐下限定在安史之乱原因(2)盛唐气象的表现2.盛唐713-770——盛唐气象(1)盛唐下限定在安史之乱后的原因首先,开、天时期的许多重要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并没有离开文坛。如李白卒于宝应元年(762),杜甫卒于大历五年(770),王维卒于上元二年(761),高适卒于永泰元年(765),岑参卒于大历四年(769)。其次,安史之乱发生后的十来年时间,诗歌创作的数量或许减少,但质量并未降低,其繁荣的程度,仍不减于开、天时期。特别是杜甫,在这十来年中,创作热情极其旺盛,写了一千二百多首诗歌,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辉。第三,社会虽然处于动乱之中,诗歌却还带着盛唐的精神。杜甫以极严峻的态度,描绘了那个苦难时代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广的忧愤。尽管世间疮痍满目,诗人并没有被忧愁压倒,他仍具有顽强乐观的精神,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对前途饱含希望,坚信国家不久就会中兴。李白精神面貌也与杜甫接近。他在《赠张相镐》诗中高唱:“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鯢,澄清洛阳水。”林庚《盛唐气象》: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2)盛唐气象的表现(人生态度)首先,它表现了为这一时代所孕育和培养的一种蓬勃向上、乐观自信、自由浪漫的精神。——李白。(担当)其次,它还表现了一种追求理想、关心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诗人们“致君尧舜”,匡时济世的理想为时代所激发,他们执著追求,始终不渝。他们往往把追求理想同改变现状结合起来,大胆地站出来揭露社会的弊端和隐患,表现出一种不惜为实现理想而献身的昂扬奋发精神。——杜甫。(气度)再次,诗人胸襟开阔,视野广大,诗歌表现题材、领域大大扩展。诸如国家命运、生民疾苦、边塞征战、各种社会政治问题以及田园、音乐、舞蹈、绘画、各种日常生活情趣等等,无不入诗,许多平凡的人物,如农民、士兵、工匠、商贾、宫人、劳动妇女,也成为诗歌的描写对象。(格调)第四,诗歌具有高亢、雄浑、豪壮、奔放、刚健、明朗的风格。诗人们都力求创新,具有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李白“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经常以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杜甫最善于博采众长,他的创造性既突出而又全面,他如王孟、高岑、王昌龄、李颀等等,也都各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人生态度:蓬勃向上、乐观自信、自由浪漫担当:以天下为己任气度:胸襟、视野、题材格调:高亢、雄浑、刚健、豪迈盛唐气象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由盛唐诗歌发展的盛况和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前期自大历至贞元年间,是唐诗绍一、二次发展高潮之间的过渡阶段。诗歌创作上承袭盛唐馀绪、缺少新变。个别诗人,虽未能越出盛唐诗人的范围,但在艺术上却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李益等。士人们的精神面貌不再像盛唐诗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乐观自信的精神。诗歌“气骨顿衰”,失去了盛唐时代的那种昂扬刚健的风貌。这个时期的诗歌,多有一种冷寂闲淡、低回感伤的情调。(3)中唐——中兴梦想后期从贞元至长庆年间,唐诗第二次发展高潮。改革思潮促使人们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诗坛上也随着出现了大活跃的景象,多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是这个时期双峰对峙的两大诗派。元、白致力于写作“救济人病,裨补时缺”的讽谕诗,将诗歌创作与改革弊政、减轻人民的痛苦紧密结合起来,直接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韩孟诗派以“不平则鸣”和“务去陈言”为自己的创作准则,注重构思的奇特、造语的怪癖和内心激情的抒发。此外,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歌,柳宗元的山水之作,也各有独到的成就。(一)前期(770-805)大历诗人李益韦应物(二)后期(805-824)元白诗派韩孟诗派中唐诗歌前期从宝历初至宣宗大中年间诗歌出现了又一次发展高潮。这个时期的诗作,多侧重于表现个人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因为受到世运衰微的影响,常常深含着一种忧愤、感伤的情绪。杜牧的诗情致俊爽,风调悠扬。李商隐的诗,构思细密,意境朦胧,造语绮丽,含蕴幽深,创造性极为显著。温庭绮的诗偏于秾丽浮艳,也为唐诗增添了一种新色彩。这时作家更多在近体上用力,李商隐的七律和杜牧的七绝,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4)晚唐——西风残照后期从懿宗咸通初至唐亡,诗歌趋于衰落。唐王朝已到了彻底崩溃的前夕,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一股消沉、悲观的末世情绪。士人们或纵情淫乐,沉湎于歌舞声色;或弃时遁世,避居于山水田园,也有的面对社会的极端黑暗腐败,奋起抨击,激愤号呼。晚唐诗歌前期(825-859)李商隐杜牧后期(860-907)罗隐杜荀鹤皮日休陆龟蒙富有独创精神,诗歌艺术继续发展悲观、消沉无创新欲望,诗歌艺术无甚发展(二)繁荣局面1.唐诗的繁荣2.唐文的繁荣3.通俗文学的繁荣4.词的兴起1、双子星座——李白、杜甫2、开宗立派、风格独特的大家——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韦应物、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杜牧、李商隐(一)唐诗的繁荣3、繁荣时间:玄宗开元年间——代宗大历初年,德宗贞元——穆宗长庆年间、敬宗宝历——宣宗大中年间。散文新变:政治功利的动机。初盛唐: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中唐:韩柳古文运动——文以致用。以复古为创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2.唐文的繁荣(1)散文初唐:虞世南、上官仪、王勃、骆宾王盛唐:张说、苏颋、李白、杜甫中唐:陆贽、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2)骈文(1)传奇:不同于六朝作意;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标志着文言小说成熟。(2)俗讲和变文。3.通俗文学的繁荣(1)燕乐(2)敦煌词——中唐词——晚唐五代词。4.词的兴起1.艺术经验的继承与革新(三)繁荣原因2.开明的政治3.经济繁荣4.国力强大5.文化繁荣6.诗人生活道路多样1、文学典范:诗经——比兴手法;楚辞——文辞绚丽,想象奇谲;汉乐府——叙事技巧大发展(人物对话或独白的运用,人物心理描写与刻画,情节选择与剪裁,语言朴素生动);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言近旨远、语短情长;魏晋南北朝诗:(清)叶燮《原诗·内篇上》:建安、黄初之诗,大约敦厚而浑朴,中正而达情。一变而为晋,如陆机之缠绵铺丽,左思之卓荦磅礴,各不同也。其间屡变而为鲍照之逸俊,谢灵运之警秀,陶潜之澹远。又如颜延之之藻缋,谢朓之高华,江淹之韶妩,庾信之清新,此数子者,各不相师,咸矫然自成一家。2、文学特质与规律的认识:(魏)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晉)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体特点(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黃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需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四声搭配(梁)萧统《文选序》:箴兴于补缺,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叙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箋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蜂起,源流间出。……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文体功用及文学标准(唐)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文质关系、地域特点(唐)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道逸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诗歌风骨继承(一)文学典范(二)文学规律与特质文体特点——曹丕四声搭配——沈约文体功用及文学标准——萧统文质关系及地域特点——魏征诗歌风骨——陈子昂艺术经验的继承与革新1、科举制代替门阀制A、科举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发展;B、围绕科举所展开的士子干谒、行卷之风等也促进了诗文、传奇文学的发展。2、政治宽松,思想解放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纥陵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他们宣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道家学说和儒家一样,是正统学说。同时,佛教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相当成熟。禅宗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因此,文人可以任意出入于儒、释、道诸家,言论比较自由。①道家:道家思想使唐代文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唐人写了许多以《逍遥游》为母题的赋,但都把大鹏作为抒发壮志气概,宏大抱负的形象。如李白的《大鹏赋》、杜甫的《雕赋》等。②道教: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代作家如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张九龄、李颀、王昌龄、岑参、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诗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班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结果。③佛教:王绩、沈佺期、宋之问、张说、孟浩然、王维、岑参、常建、李颀、杜甫、李白、韦应物、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李贺、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杜荀鹤等人的作品中,均有佛教影响的印记。A、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a、直接讲佛理:孟浩然: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李颀:如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1 / 6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