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一讲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教学设计•一、对学生作业及预习情况做了解(20分钟)•二、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讲授(突出重点(50分钟)•三、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讨论(30分钟)•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50分钟)教学要点•教学重点: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内容•教学难点:唐代音乐机构的理解教学内容一概述•(1)隋朝的统一:公元581年北周隋王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它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2)唐朝的繁盛: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是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3)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以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与五代并存的先后由南方和陕西的十个割据政权,合成五代十国。教学内容一概述•唐袭隋制•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概述•唐朝最高统治者对音乐的爱好与提倡,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起着引导以及某种支配性的作用,形成了举国朝野普遍喜爱音乐的社会风气;贵族文人不断地大席小宴,必以歌舞相佐,使得歌舞音乐的社会需求量无限的膨胀,歌舞伎人大量涌现;高质量的音乐机构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宫廷燕乐表演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民间俗乐中的“曲子”和“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说唱艺术形式的兴起。总之,“宫廷音乐”和“民间俗乐”是唐代音乐的两大潮流。教学内容二宫廷音乐•隋唐宫廷燕乐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以中国原有的音乐和汉魏以来陆续传入的西域各族音乐和外国音乐为基础的。•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宴饮之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强盛的隋唐帝国,需要有与之相称的宫廷音乐规模,因此,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坐部伎、立部伎。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建立背景:隋唐结束了魏晋以来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通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音乐方面通过国内外各民族音乐的广泛交流融合,到开元天宝间出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局面。•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西域音乐就开始不断流入中原,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西亚的生活习俗和音乐艺术成为中原地区的社会时尚,“灵帝好胡服······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载乐骆驼俑西安西郊的唐鲜于庭诲墓出土载乐骆驼俑。骆驼昂首长鸣,驼峰上覆盖毛毯,上置驼架,架面呈一平台,平台上环坐四人持琵琶、筚篥等乐器,中间立一老者。唐代胡人乐舞俑•六人端坐持乐器或击掌伴奏,二人舞蹈。陕西郑仁泰墓彩绘乐舞俑•陕西礼泉县郑仁泰墓彩绘乐舞俑,五人跪坐奏乐,二人舞蹈。舞者穿窄袖衫、短襦。这是盛行于唐代开元前后的典型胡服,而俑人皆是汉人,表演的可能是各民族交流融合后的乐舞。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以下名称均引自原文献。“乐”即“伎”。红色字体为新增加的乐部,蓝色字体为去除的乐部。)隋“七部乐”隋“九部乐”唐“九部乐”唐“十部乐”宴乐宴乐清乐(即清商伎)清乐清商乐国伎(即西凉伎)西凉伎西凉西凉乐清商伎龟兹伎龟兹高昌乐高丽伎天竺伎天竺龟兹乐天竺伎康国伎康国疏勒乐安国伎疏勒伎疏勒康国乐龟兹伎安国伎安国安国乐文康伎(即礼毕)高丽伎高丽天竺乐礼毕去除“礼毕”高丽乐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国伎:即西凉伎,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南北朝时,这一地区曾先后建立后凉、西凉、北凉政权,它位于中西交通的枢纽地带,是汉族乐舞与龟兹乐舞相结合的产物。•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公元589年,隋平陈,获南朝宋、齐旧乐,隋炀帝时改称清乐。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位于今朝鲜境内。公元436年,北魏征服北燕,获高丽伎,即传入中原地区。•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4世纪中叶,东晋十六国前凉政权时传入。•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一带。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北燕时得其乐,传入中原地区。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文康伎:又名礼毕。汉族的一种面具舞。西晋太尉庾亮死后,家伎戴上庾亮的假面跳舞追思他,用庾亮的谥号文康,称文康伎。“每奏九部乐终则陈之,故一礼毕为名”。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隋炀帝时,又增加康国、疏勒两个乐部。•康国伎:位于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疏勒伎:古西域国名。地处今新疆疏勒、英吉沙二城,是维吾尔族聚居之处。•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废除礼毕,十四年,又将“燕乐”(具体乐部名称)列为首部,形成唐代的九部乐。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高昌伎:古高昌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是古代中西枢纽之一,音乐风格接近于龟兹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统一高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特色。•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均以国名或地名作为乐部名称,保留了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歌舞特色,常在宫廷的重大场合演出,显示了“胡乐来朝”的盛大气象。宫廷音乐·坐部伎、立部伎•与“九部乐”、“十部乐”不同,坐、立部伎多为唐朝的创作乐舞。“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宫廷音乐·坐部伎、立部伎•立部伎八曲:《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坐部伎六曲:《宴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宫廷音乐·坐部伎、立部伎•立部伎人数较多(64-120),规模较大,坐部伎(3-12)人数少,对表演技巧有更高的要求。•坐部伎和立部伎分别以西凉乐和龟兹乐为主,其中也有“唯《龙池》备用雅乐”,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内容三音乐机构太常寺由政府管辖。大乐署与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大乐署监管雅乐、部分宴乐、对艺人的训练和考核。鼓吹署主管鼓吹乐和部分宫廷礼仪活动。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是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梨园是学习“法曲”的音乐机构,又称“皇帝梨园弟子”,其中设有“小部音声”。宫廷管辖教坊梨园音乐机构·教坊•教坊是宫廷歌舞乐人的集中地。唐代教坊有“内教坊”和长安、洛阳的“左右教坊”共五处,左教坊善歌,右教坊善舞。•教坊中的成员有男有女,其中女艺人根据色艺的高低,分为“内人”、“宫人”、“搊(chou)弹家”三类。•“内人”又称为“前头人”,居“宜春院”;“宫人”居于云韶院,其身份、地位、声色技艺较内人为次;“搊弹家”从平民中选出,学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弹拨乐器。音乐机构·梨园•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开元二年(714),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梨园是专习法曲、专演器乐的组织。“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因此又称为“皇帝梨园弟子”。作业与思考•1、书写作业:整理唐代宫廷音乐的内容•2、知识拓展:•(1)查阅音乐作品《亲王破阵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故事•(2)了解李隆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与贡献•3、预习作业:唐代歌舞戏的发展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