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近代史部分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38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点39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00基础考点&考法XX年教师个人的工作总结(小学类)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她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XX年教师个人。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代的生活方式、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她认真地参加了学校隔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贯彻和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她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她知道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少年儿童在观念和习惯上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无论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她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她在教育教学上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是花,那么她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她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她是一位教师,她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她教书育人的座右铭。她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五认真”工作,在教学中她考点38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法1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考法2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考法3维新变法思想考法1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1.背景(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对外侵略扩张,输出商品,掠夺原料。(2)清朝政治统治危机四伏,妄自尊大;外患日深(3)鸦片战争失败,惊醒有识之士,爱国的士大夫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2.代表及思想(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2)魏源与《海国图志》。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长技”主要指军事技术。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影响不大。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当时介绍世界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3.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魏源与《海国图志》例1[海南单科2015·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解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材料体现出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且这一时期清政府仍未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A项;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评当时的海防主张,并未体现其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主张以防守为主,是因为当时清朝海军力量相对较弱,故D项正确。D考法2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0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02内容“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用”主要指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为体”即以中国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的根本,“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洋务派主张“变器不变道”,即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1)甲午战败,标志其失败(2)失败的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度04结果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05评价03实践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创办海军、开设新式学堂。例1[课标全国Ⅲ2016·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本题考查张之洞的思想。题干所列词汇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含义,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在其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中禁用这些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政府学习西方教育制度、向近代化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与维新思想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排除A、C两项;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语言就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奏定学堂章程》也不例外,排除B项。D考法3维新变法思想郑观应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不断传入;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及思想: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意义:为19世纪末康有为等人维新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缺陷: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影响01背景康有为梁启超0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核心主张康有为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借助孔子和传统的儒家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维新变法的特点),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政治主张),符合时代潮流君主立宪制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扬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谭嗣同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效法西方(最后为变法而牺牲)严复19世纪末启蒙思想家。编译《天演论》,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发展成社会变革理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03实践、结果、意义意义①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思想启蒙作用。②促进人们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③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推动了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实践:1898年开展戊戌变法结果: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04特点及原因原因①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深刻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③与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和文化底蕴有关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利用或借助例1[课标全国Ⅱ2014·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社会变革与服饰变迁的关系。改穿西服有利于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因此维新派重视易服是为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正确;“改制”强调的是改革政治制度,“易服”只是其推行变法的手段,故A项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的实质在于B项,可排除。B例2[课标全国Ⅲ2016·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由材料时间“甲午战后”及梁启超诗句“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知他倡导的“诗界革命”适应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兴起的时代需求,故C项正确;A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排除;白话文运动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晚清改良思潮可以追溯至鸦片战争后开明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排除D项。C例3[课标全国Ⅱ2015·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故该书因抨击封建统治思想,倡导变法而遭到清政府禁毁,C项正确。C考点39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法1新文化运动考法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法1新文化运动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思想:辛亥革命后,西方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和进化论思想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01背景袁世凯祭孔02内容前期内容:(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内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起改为《新青年》)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使用白话文,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蔡元培03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04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封建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全盘否定的,对西方文化则是全盘肯定。(1)比较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①文艺复兴是对古典文化加以利用和发展,使其成为反对封建制度的工具,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反对封建制度。②新文化运动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例如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对中国的传统道德和过去的文学都持否定态度。(2)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①文艺复兴:当时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不能直接提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口号,只能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进行。②新文化运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尊孔复古变本加厉。因此,当时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们采取了这种极端的做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3)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①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③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国文化。考法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01背景政治: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希望经济和阶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李大钊03影响(1)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2)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02传播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宣传十月革命,率先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五四运动后①理论上: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组织上: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③实践上: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和刊物,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