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6开国大典生字词城防部队耸立旗杆擎着渠道电钮徐徐上升旗帜融化检阅司令缓缓聂荣臻{奔bēn()bèn()乘{shèng()chéng()多音字奔跑投奔千乘之国乘车理解词语•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瞻仰:恭敬地看。•耸:①高起,直立()•②耸动,惊动()耸立耸人听闻•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的盛况,表达了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炽热感情。课文结构•一、大典之前(1-4)•二、大典之时(5-14)•三、大典之后(15)完成填空•1、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是()•2、开国大典举行的地点是()•3、参加大典的人有()•总人数达()•4、主要会场在()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部队天安门广场三十万•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红色字体的词语中,让我们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阅读第5-14自然段,思考讨论•1、大典之时写了三个重要场面,请找出来。•2、典礼的主体仪式有哪些?大典前大典时大典后典礼(5-10)阅兵式(11-13)群众游行(14)领袖出现典礼开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奏国歌放礼炮•默读课文第2部份,说一说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段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人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自豪,人们都从内心热爱和拥护自己的国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齐”、“肃立”、“瞻仰”这几个词更能体现出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感到无比激动、自豪之情。)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几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2、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3、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与拥护。)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理解重点句: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上,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