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汉语预科研究生强化班课程设置与模式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1何继军(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摘要】本文回顾了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的必要性。文章对华南理工大学汉语预科强化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从班级、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介绍了该强化班的具体情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强化班课程设置的情况。然后结合对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现象:学生比较注重通用基础汉语课程中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的学习;学生注重汉语学习的目的性;学生们对文化课学习不太在意;学生在课外辅导的意见以及课外实践上表现得不是很积极;强化班的课时安排非常紧凑,学生对文化或语言讲座课等文化实践反映也不是很积极。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减少中国书法、中国功夫及学唱中国歌方面的课程设置,代替以丰富的课外文化实践活动;基于目前留学生汉语预科研究生强化班的学生不是很多,而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建议可以和本科生、语言生一起上课;如果未来留学研究生增多了,应单独开课。【关键词】强化班;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模式Abstract:Inthispaper,relatedtotheforeignlanguagecurriculumresearchstatusreview,pointedoutthenecessityofthisstudy.SouthChinaUniversityofChineseIntensivepreparatorycurriculumcaseswereanalyzed,fromclasses,teachers,studentspresentedthreespecificcircumstancesoftheintensivecourses,trainingobjectives,curriculum,coursecontentandstructureanalysisoftheIntensivecurriculumsituation.Thencombinethestudentquestionnaires,thefollowingpointssummarizethephenomenon:studentspaymoreattentiontouniversalbasicChineselanguagecourseincomprehensive1该文是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汉语强化教学的模式构拟及创新研究”(GDJG2014062)、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课题(高教分会课题2013Y035)、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x2gjy2130200)、华南理工大学教育研究基金(x2gjy1120010)、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2gjy1120030)阶段性成果之一,得到“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资助,特此感谢!2lessons,listeninglessons,speakinglessonstolearn;studentstofocusonthepurposeoflearningChinese;studentsofculturalstudieslearningdonotcare;adviceandcounselingstudentsinextra-curricularandextra-curricularmeetingonteacherperformancewasnotveryactive;Intensivelessonverytightschedule,studentsreflectontheculturalpracticesarenotverypositivecultureorlanguageclassesandotherlectures.Finally,recommendationsare:reductionofChinesecalligraphy,ChinesemartialartsandlearntosingChinesesongsaspectsofthecurriculum,inlieuofarichextracurricularculturalpractices;basedoncurrentgraduatestudentmatriculationIntensiveChinesestudentsarenottoomany,anddifferentlevelsofhierarchystudentshavesuggestedandChineseundergraduatestudentscanattendclasstogether;graduatestudyinthefaceofthegrowingtrendinthefuture,thecourseissettocontinuetoimproveexploration.Keywords: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Curriculum;Survey一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的不断往来,世界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来中国留学的人数也不断增多。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华留学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在学习汉语的目的上,选择高层次的硕士及博士教育的留学生也不断增多。而在学习中,汉语作为学习的语言,对留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随着预科教育的发展,对来华留学生预科内涵及课程设置的研究渐趋增多。首先出现了一些研究预科内涵的文章。何修文(2005)、岑文(2005)、林峰、席晓靖(2007)等认为大学预科是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一个特殊的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目前公认的来华留学生预科定义,这一定义基本上与国外高等教育预科范围相当(武金峰,1997)。胡红杰、李有强(2013)发现目前预科教育出现了空白——来华留学生中研究生预科教育。他们认为无论是硕士还是博生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同样需要一定的语言学习和专业教育的培训,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如何开展预科教育,学界鲜有提及,这正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地方。国内外高校的预科都是指本科生预科,没考虑到研究生预科。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华留学的研究生规模不断增加,这部分留学生的预科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加强。我们认为,来华留学预科生应具有汉语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预科本科生和预科研究生两部分。目前尚未见到没见到对预科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报告。1.2研究目的、方法及框架1.2.1研究目的本课题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等理论为基础,使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探讨预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使用以下手段与途径:(1)前期准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2)课题组讨论、设置问卷;(3)调查、回收问卷,观察;(4)分析;(5)得出结论,形成报告。1.2.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法。本文将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期刊等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各种资料,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2)问卷调查法:本文在进行有关项目研究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以自己的体会到汉语强化班听课、并观察学习上的情况。1.2.3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框架,明确本文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是研究综述,读关于课程设置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指出目前研究的盲点,说明本文的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预科研究生强化班为例,对其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班级、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强化班进行介绍,另外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对强化班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实证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强化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研究得出的几个结论、建议、局限及展望。1.3研究的范围及意义1.3.1研究范围本文选取华南理工大学来华留学预科研究生强化班的学生为我们的研究范围,包括了18名学生,学生的详细情况分析会在第四章展开。41.3.2研究意义本课题以华南理工大学预科研究生为切入点,目的是扩展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内涵,明确预科教育应包括预科本科生教育和预科研究生教育两大类,探索来华留学预科研究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策略、课程设置等问题、为华工乃至全国的来华留学研究生预科学习积累经验,也为国外预科教育提供案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4本文的创新点本文具有两点创新:第一,本文对汉语预科研究生强化班课程设置和模式进行研究,目前没看到。第二,从留学生视角研究课程设置是一种新思路。第三,文章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二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等理论为基础,使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探讨预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从而构建课程设置框架,为华南理工大学乃至全国的预科研究生顺利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实际教学服务,为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模式构拟打下基础。二研究综述2.1课程设置与模式研究综述2.1.1关于课程设置定义方面的相关研究课程设置在概念上又可以称之为教学计划和教育的进程。目前在学术界对于课程设置的定义和解释有很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美国W.H.Schubert(1986)认为课程设置是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课程的整个范围与特征。在既定的时间内,一般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为单位安排的课程,也有短期的一两个月的课程安排。中国学者陈侠(1989)则认为课程设置是各中类别的学校的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顾明远(1990)也认为课程设置是学校所开设的教学科目,但他指出过去将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的想法是不全面的,他认为课程设置还应该包括了这些课程在不同的学习极端的安排顺序及学时安排,并指出应该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及学习要求。张绍翔(2001)认为课程设置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系统化地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赵金铭(2004)则认为课程设置是按照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分解和落实教学内容而划分教学科目、课程设计,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计划和安排的一个概念。本人比较认同课程设置应该包含有课程的科目以及课程的结构的设置,也就是说,某一个专业应该必须设置的科目,以及各个科目之间如何进行课时上的安排和协调,还有怎么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等等方面。另外,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要符合几个要求,首先,这种课程设置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如果脱离了现实社会的需求,那么将会导致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与现实相违背。同时,课程设置必须要与当前的技术相匹配,这里说到的技术不仅仅包括了科学的技术,还包括了对于预科教育的研究,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当前对于预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结论作为指导来进行设置。2.1.2关于具体课程设置方面的相关研究在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及对策方面,李会春(2007)分析了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学生选择自由度过小;应用性、工具性课程偏多;各高校课程高度相似,但特色发挥不足;当下对通识教育理解的狭隘化影响到通识课程的设置。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要依据一定人才观,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合理划分课程领域;二要处理好应用性与人文性、必修与必需、必修课与选修课、一致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三要加强通识课程实施的制度保障。6周钧,唐义燕,龚爱芋(2011)分析了中国本科层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他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30所院校的本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192份,通过分析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分析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适当减少学科专业课程,增加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增加与基础教育和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课程,增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选修公共课程,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将课程学习与实习交织起来,尝试将实习与毕业设计整合在一起,关注课程之间的整合性与关联性,确定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中要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