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乳制品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姓名:段合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陈建波20060301中国乳制品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作者:段合敏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张莉侠中国乳制品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2007乳制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乳制品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近年来也把发展乳制品业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例如,埃及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的各个五年计划中,把乳制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印度从1970年起就在全国开展“洪流行动”大力发展乳制品业。中国的乳制品业是解放后才逐渐形成的,上世纪50年代国家才开始有计划地发展乳制品业,到1978年乳制品产量仅4.7万吨,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1978年以后,中国的乳制品业进入了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但是由于市场规律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乳制品业几度出现波动。1996和1998年乳制品生产滑坡,其中1996年产量下跌了4.2%,1998年下跌了2.8%。这两次下跌与中国乳制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有关(中国奶业课题组,2001)。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乳制品业将在更大的范围内面临激烈的竞争。由于中国乳制品业起步较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问题频出,曾一度出现过度竞争的不良局面(王成、顾海英,2005),还原奶、早产奶、鲜奶标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乳制品业。同时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较低,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2~2004年的三年间,乳制品企业的利润率分别是6.8%、6.1%和5.4%,逐年降低。2004年,销售收入前10位的乳制品企业的利润率仅为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此低的利润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因此如何提高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成为政府、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与绩效为主线,研究近年来中国乳制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及生产效率的变动程度;分析乳制品业的技术效率及其收敛趋势,寻找影响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同时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及绩效的关系,考察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探究乳制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及效益状况,为政策制订者、乳品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中国乳制品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在回顾生产率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以乳制品业为研究对象,以乳制品业的生产效率及绩效为研究起点,考察了1998~2005年间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简称“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分析近年来乳制品业增长的源泉:生产效率的改善抑或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判断中国乳制品业发展的质量。随后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状况、乳制品消费支出比重、产业集聚、资本劳动比率、企业规模、广告密度等因素对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后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考察乳制品业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的关系,并将效率因素纳入研究对象,验证市场力量假说及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存在性,探究影响中国乳制品业绩效水平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含义。论文根据1998~200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及其它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必要的实证分析及经验检验,得出以下几点基本结论:(1)对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变动的测算表明,1998~2005年中国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0.61%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08%的速度下降,而技术进步则以年均0.75%的速度上升,由于技术效率下降的速度不足以抵消技术进步的上升速度,因此使得中国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为正值;同时分析结果还表明,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其资本形成呈负相关。(2)中国乳制品业生产率变动的地区差异显示,五大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主导着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五大奶业产区中具有市场优势的大城市郊区的生产率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1.14%,支撑着大城市郊区生产率增长的仍是技术进步占主导作用。(3)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乳制品业的技术效率呈缓慢上升态势,技术效率值从1998年的0.8995上升到2005年的0.9316,而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则从1998年的0.0154上升到2005年的0.0258,显示出中国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差距出现了扩大化趋势。进一步分析显示,奶业产区的乳制品业技术效率高于非奶业产区的技术效率,并且非奶业产区乳制品业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比奶业产区的更明显。论文分析了中国乳制品业在全国范围内、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技术效率的σ-收敛性。σ-收敛检验表明全国、奶业产区及非奶业产区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1998~2001年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均呈发散态势;而2002~2005年表现出收敛态势。进一步分析显示,非奶业产区的技术效率内部差异程度高于奶业产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奶业产区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差异程度最小,表明奶业产区乳制品业发展落后的地区通过学习、使用领先者所拥有的先进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技术效率的追赶。(4)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选取可能影响乳制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外部因素中只有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对中国乳制品业的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集聚水平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影响;内部因素中的乳制品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平均规模、广告密度等对其技术效率均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提高乳制品的技术装备水平、增加科技投入等将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5)论文通过测算中国乳制品业的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来衡量乳制品业的绩效水平。总体来看,中国乳制品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增长,总产值已由1995年的78.3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86.74亿元,10年间增长了10.32倍。乳制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许多企业重视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效益,因而造成产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而企业的盈利水平在降低;此外,乳制品的同质化严重,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名牌的效果,有的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无名小牌,名牌产品卖着“地摊价格”,并没有给消费者树立高品质、高规格、高品位的产品形象。因此乳制品行业一定要尽快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高速度低效益将预示着企业的经营风险,稳步发展的前提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最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对影响乳制品业绩效的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市场力量假说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并不存在。尽管如此,技术效率的改善对乳制品业绩效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宏观数据分析显示,规模效率对乳制品业的绩效产生明显的负作用,乳制品市场部分满足效率结构假说的条件。采用微观的数据分析显示,乳制品市场存在效率结构假说。由于规模的扩张并未促进销售利润率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这也部分解释了现阶段乳制品企业的大肆扩张而绩效下降的事实。2.期刊论文张莉侠.杨国涛.LixiaZhang.GuotaoYang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基于我国乳制品业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07,(3)利用我国乳制品企业2001~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乳制品业属于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乳制品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对综合技术效率贡献最大的是规模效率.对影响乳制品业绩效的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我国乳制品市场存在效率结构假说.3.学位论文刘文兵中国乳制品行业策略研究2007我国乳制品市场是我国食品行业中的一个新兴的、发展速度极快且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诱人“蛋糕”。本论文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基本状况、原料市场状况、消费特点、市场状况、生产状况、进出口状况,市场的竞争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并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给出市场营销策略、价格策略、规模重组及产业化建议。去年我国乳业总产量达到2800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3.1倍,人均乳业占有量达20千克;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703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7.9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124.7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3.0倍。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我国乳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奶牛饲养业、饲草饲料种植业、运输业、乳机制造业、包装印刷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富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进入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从03年的低潮中恢复,经济持续复苏,全球需求旺盛而又稳定,乳制品的需求也开始逐步上升。加之2005年乳制品低迷时大量奶农放弃了奶牛的饲养,所以导致目前全球原奶供应量始终偏紧。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推动全球乳制品价格不断上涨。“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的行列。这表明,我国乳制品业的发展对全球乳制品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未来10-15年是我国乳业发展的较快时期。据分析,今后10-15年,我国乳业在生产组织形态、科技含量、加工水平、品种品质、流通方式、消费水平、国际化程度等几个方面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居民奶及其制品的消费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据测算,今后10-15年间,我国奶及其制品消费增长速度为6.83%,人均消费增长速度为6.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乳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全国乳业总产量达到2800万吨,2007年我国乳业生产呈快速增长格局。我国乳制品的进出口保持了增长势头。乳制品贸易的进出口额已从1992年的8372.4万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2亿美元,再增加到2006年的2.6亿美元。其中出口幅度大大低于进口,从出口金额看,从1992年的2218.4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949.2万美元,再到2006年的1.3亿美元;行业内企业数量逐年减少,亏损企业的比率由1998年的29.8%增加至2002年2月的32.43%,说明企业数量逐渐减少,而规模越来越大。行业生产的集中度2006年比2005年略有提高。目前为止,全球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已全部进入我国市场,在我国的45家外商投资乳制品企业几乎涵盖了所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虽然现阶段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呈现了许多问题,如在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生产过剩,南方出现原料奶供求紧张;在部分城市出现企业间相互恶性竞争及产品的整体创新发展迟缓等。笔者长期从事乳制品企业的管理工作,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对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持有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望各位关注我国食品业、关注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朋友给予批评指正。4.学位论文赵胜利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研究2006本文从乳制品的需求市场、供给市场和市场环境出发,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顺应乳制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乳制品市场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了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领域的理论,力求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行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乳制品企业提供实践参考。首先,介绍和分析了相关基础理论。其一是马克思和缪尔达尔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其二是市场结构理论,重点介绍了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下的市场结构模型分类以及波特的市场结构理论;其三是博弈论理论,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其四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详细分析了创新理论的创新模式和途径,并分析了创新在城乡之间的空间传播的空间扩散理论;其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乳制品业的关系。通过对我国乳制品市场发展历史的分析,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了乳制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归纳了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从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以及需求群体结构分析了乳制品需求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得出,城乡结构是乳制品需求市场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点,并在较长时期内决定了乳制品需求市场的重点仍在城镇而不是农村,但农村作为一个潜在市场具有巨大的潜能,是乳制品市场的方向。从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产品价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