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区际要素流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区际要素流动第一节区际要素流动的条件与特点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第三节区际资本流动第一节区际要素流动的条件与特点一、区际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从纵向的历史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也是要素区际流动不断扩大化的历史。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由于封建割据、信息阻塞等缘故,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要素区际流动的范围与规模才日益扩大。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资本能够不断地跨越区界而流动,资本主义的技术发明与创造能呈几何级数递增而且迅速地扩散,资本主义的劳动力能够大范围地迁移。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区际要素的流动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一般而言,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要素的区际流动就越频繁,流动速度与规模也就越大,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素流动得也越稀疏,流动的速度与规模也就越小。第一节区际要素流动的条件与特点二、区际要素流动的决定因素(一)外界环境。在自然条件己不构成要素区际流动的障碍时,外界环境通常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心理等等因素。(二)内部机制。指微观经济单位对要素流动的决策机制。因为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要素在区际之间的流动取决于拥有要素的微观基本经济单位本身,即企业和个人。(三)中介条件。中介条件是指连结区域与区域之间要素流动的—些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素在两个区域的供需差别;两区域要素价格的差别;信息的完备程度与及时性;交通运输工具的保证程度等等。第一节区际要素流动的条件与特点三、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方向与形式(一)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方向1.向需求引力最大的方向移动。2.向收益最大化的方向移动。3.向最近的区域移动,即就近流动原则。(二)要素区际流动的地域形式1.辐合流动。要素跨越区域边界向另一个区域的某一个中心集合的倾向。2.辐散流动。要素从一个中心向周围地区扩散形式的流动。比如技术在区域间的扩张传播就是由城市向外辐散的。3.轴线汇集。要素跨越区域向一线状地带聚集。4.区际推移。要素从一个区域移向另一个区域的相对分散的流动。第一节区际要素流动的条件与特点四、区际要素流动与区际贸易(一)在市场不存在流动障碍时,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表现为商品和要素的共同流动。(二)在市场因某些原因并不完全敞开时,如果商品的区际贸易受阻,区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将主要表现为要素的流动,—部分本来参与商品生产的要素将被动员出来参加区际流动。反之,当要素的流动受阻时,区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将主要表现为区际商品贸易。一部分本来参加要素流动的资源将挤入商品生产的行列。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一、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成分。但是劳动力的增长并不见得都是好事,它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能造成地区贫困化。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起初随着劳动力的增加,经济不断发展;但到了一定程度,劳动力的增加会使其边际收益递减,导致人均收入减少,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到最后,劳动力过剩,失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跌到低谷。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一、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投资形成的非物质资本,即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是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教育的作用:一是基础教育能显著提高人均产出;二是教育的私人回报率高于社会回报率;三是非经济影响。由于教育既能产生私人收益又能产生社会收益,所以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教育投资。但从收益中分离出社会收益又很困难,因而简单的做法便是全部由政府投资。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二、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动因(一)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劳动效率。劳动效率越高,劳动者在相同的时间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因而工资越高;(2)传统和道德因素。不同国度、地区,人们对基本生活资料的认识具有不同的内容,从而影响工资水平;(3)区内劳动力供求状况;(4)制度和地区财力状况。(二)风险和成本ABCO流动后的年限不流动的预期收益流动的预期收益(三)工作环境与激励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二、区际劳动力流动的类型(一)暂时性流动和迁移性流动暂时性流动通常不改变劳动力原有的户籍关系;迁移性流动是指劳动力的户籍关系发生改变,劳动力所受的行政隶属关系永久性地从—地迁往另一地的流动。(二)计划性流动和自发性流动(三)由引力引发的流动和由推力推动的流动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三、区际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一)区际劳动力流动的静态经济效应假定一个国家只有两个地区:一个是劳动力流出地区,设为西部地区;另一个是劳动力流入地区,设为东部地区。劳动力由西部地区进入东部地区会引起两地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变化,从而使劳动力的价格或工资发生变化。劳动力在区际间的流动使东、西两地不同的利益集团受到不同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是本地的劳动者受损(-a)而企业获益(a+b);在西部地区是企业受损(-c-d),劳动者获益(c+d+e);劳动力流动使东部和西部地区都受益。G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三、区际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一)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动态经济效应对公共税收和支出的影响:劳动力流出地可能会因为劳动力流动而蒙受财政损失;劳动力流动对流入地带来净收益。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对资本积累的影响其他影响:新的知识技能传播、公用设施拥挤、犯罪率上升。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四、我国劳动力的区际流动(一)改革以前我国劳动力的区际流动1.1950-1957年。50年代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经济开发型的流动。这一时期的流动主要围绕者由前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而进行的劳动力跨省区配置和根据屯垦戍边的需要而向边远地区调配劳动力的流动。这一时期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东北和西北。2.1958-1965年。由于50年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过热和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将一些不堪负担的城市劳动力下放到农村,这期间也有一批知识分子和国家干部因反右扩大化,被错划成右派而下放到农村。3.70年代。此期间省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背景是围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三线建设以及70年代后期的知识青年回城等社会运动进行的。(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力的区际流动1.劳动力流动机制变化:(1)原有的劳动部门录用,计划部门调用的格局被打破;(2)新招职工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使劳动者也有了对企业的选择权;(3)户籍管理制度己比过去松动,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与地区向外招收劳动力时采用不要户籍关系、不要工资关系、不要档案的吸引性措施;(4)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经商;(5)中央政府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在全国建设投资中的比重日益下降,而且全国性的建设项目一般也都下放到区域去执行,因而不存在由工农业建设项目诱导劳动力进行大规模区际流动的条件。2.诱导劳动力进行区际流动的外界环境变化:(1)区际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工资收入在个人收入的比重日益下降,而由奖金、津贴等非工资性收入在个人总收入中的地位上升;(2)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改革,使农村大量隐性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参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经营。(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区际流动的特点1.总的流动方向是由西部、北部移向东部、南部。2.暂时性流动的速度与规模大于迁移性流动的速度与规模,自发性流动速度与规模大于计划性流动速度与规模,由引力引发的流动速度与规模大于由推力推动的流动的速度与规模。3.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跨越省区涌向大城市,使城市流动性人口迅速增长。第二节区际劳动力流动四、对我国劳动力流出区域的思考(一)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区的利与弊1.劳动力流出减少失业?2.劳动者给家乡亲友的汇款加速资本形成?3.劳动力在发达区域获得的技术可以在流出区域运用?4.减轻流出区域土地压力?(二)人才培训的成本补偿1.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单位与雇员分担成本与收益2.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第三节区际资本流动一、资本与资本流动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重要的区域生产投入要素;资本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极端不均衡的。资本流动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1)指居民收入中部分储蓄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企业的投资;(2)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的资金关系,即一个企业的剩余资金转化为另一个企业的投资;(3)居民和企业的剩余资金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居民的消费。区际资本流动通常是指资本跨地区的转移,它反映了一个跨地区的借贷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第三节区际资本流动二、区际资本流动的动因(一)跨时贸易模型投资是一种推迟消费的行为,因此可以把投资看成跨越两个时期的交换行为,即用现在的消费物品来换取将来的商品。假设:区域1和区域2都生产一种商品X,生产活动可以在今年也可以在明年进行。如果选择在今年生产,即生产“现在商品”;如果选择在明年生产,即生产“未来商品”。现在商品和未来商品区域1区域2现在商品现在商品未来商品未来商品C1AC0AC1BC0BOOAB区域1在未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区域2在现在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区域1可以牺牲较少的现在商品生产较多的未来商品,而区域2可以放弃较少的未来商品享有较多的现在商品。区域1可以转让未来商品以获取现在商品,而区域2可以转让现在商品以获取未来商品,两地都可以得到比现在更大的收益。区域1在出售未来商品时,实际出售的是对未来商品的要求权,这种要求权通常是以股票、债券等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区域1出售未来商品的过程就是其引进资金的过程,资本得以流动。第三节区际资本流动二、区际资本流动的动因(二)资产组合模型资本流动存在风险: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某一特定公司或产业面临的独特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加以消除;系统风险是所有公司都要面临的,产生于所有公司共同经历的事件。如商业循环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如果将投资选择扩展到世界范围,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国际分散化中获益。第三节区际资本流动三、区际资本流动的福利效应(一)资本产量增加资本流动使产量增加O1O2DEMNTSQWPUem区域2边际产量区域1边际产量n区域1资本丰裕,资本的供给为O1Q区域2资本稀缺,资本的供给为O2Qc(二)居民的效用水平提高(三)劳动与就业效应对外投资会降低当地的就业水平而提高被投资地区的就业水平,这样会使投资地区劳动者受损,而被投资地区劳动者受益。(四)其他效应区际贸易条件技术经济控制第三节区际资本流动四、后发地区的引资效应(一)吸引投资的静态福利效应假定经济体系是完全竞争,实现了长期的充分就业均衡,规模报酬不变,无外部经济,无税收。引入外来投资的静态福利OMNKIFEGBAIMPKOK表示某地区资本存量,OMPK表示资本的收益率,曲线I是边际产品曲线,表示资本存量与收益率的对应关系;初始的群投资存量为OM,MN的区外投资流入吸引外来投资前的工资额吸引外来投资后的区内资本收益吸引外来投资前的区内资本收益外资收益引资后的工资额增加量净福利第三节区际资本流动三、后发地区的引资效应(一)吸引投资的动态福利效应竞争效应技术外溢示范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案例;假设一个投资者打算将10000元投资于金融资产,他既可以投资于资产X,也可以投资于资产Y,,这两种资产都有风险。假定这两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都相同。每一种资产的年收益率都是20%,而实现这一收益率的概率只有50%,另有50%的可能性是分文不收,即每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为20%×50%=10%。比较单一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