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地质填图野外工作方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李东林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二、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三、地质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四、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及精度要求五、野外连图应注意的问题六、室内整理及填图文字小结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地质填图是利用相同或大于填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在规定范围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点进行工作的。本次教学实习是选用1:5000地形图作为野外工作底图。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1、一般程序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一开展正式填图工作。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基本方法地质填图过程中,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地质观测,称为地质(观测)路线。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和穿越法。(1)穿越法:即横穿走向法。观测路线大致垂直主要构造线延伸方向或者大致垂直主要地质界线方向,以其路线最短,穿越地质现象最多,观测内容最全为中小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利用信手剖面了解地层和构造的变化情况,填绘较多地质界线,容易查明较大的地质构造。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追索法:即顺层追索法。观测路线沿主要地质界线布置。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同时追索2—3条地质界线,这种大致沿走向呈S的路线又叫正弦曲线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查明地层、构造的走向延伸情况和岩性岩相、厚度变化情况,所填地质图的界线比较准确,但观测路线上所见地质界线比较单一,难以作横向对比,填图工作量大,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标志层、矿层、侵入体接触界线,主要断层线的追索。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5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穿越法辅以少量追索法,即地质观察路线垂直(或斜交)于主要岩层及构造线方向进行,但对重点研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化石层、重要岩浆岩体及构造线等,则作追索性的布置;1:5000-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追索法,地质简单区可辅以少量穿越法。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二、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在观测路线上对各种地质界线按一定间距进行定点观察,称为地质观察点,观察点对地质图上的基本地质界线起着控制作用,它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褶皱、断层、岩体、矿化蚀变带、特殊地貌、第四系等)为原则。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观察点按其类型可分为基本观察点、控制观察点、特殊地质意义观察点。基本观察点是指布置在地层分界线、标志层界线、不整合接触线等露头之上的观测点,是地质填图中数量最多、观察最详、记录最全的地质点。控制观察点仅用于基本观察点点距过稀(图上点距超过2厘米)时的辅助观察,多用于岩性控制点,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观察点用于矿化点、地貌点、水文点及第四纪界线点,以及其他特殊地质现象点。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三个原则:A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B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C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观测点位置的标定(定点)(1)目测法定点:利用地形、地物及地貌特征,用目测直接将地质观察点的实际位置标定在图上。(2)后方交会定点法:测量人员站在观测点上,用罗盘测量地形图上已知的控制点(山峰、高地、村庄、桥梁、道路交叉点等)的方位进行交会,交点即为该观察点的地形图上的位置。注意,尽量利用两个以上的已知点进行交会,且两点交会所成夹角不应小于30˚,最好在45˚左右。(3)GPS定点法用手持GPS直接将直角坐标(X,Y)值标在地形图上。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重要的观测点,如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法测定(高精度GPS亦可)。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三、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点的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要求如实反映客观地质现象。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记录必须认真细致,全面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字体工整,文图吻合。记录者必须与掌图主测者密切配合,充分了解该观察点在地质图上具体位置及其空间关系:同时记录中力求附插图,包括路线信手剖面、构造剖面、岩(矿)石素描、化石素描,地貌观察和必要的照片,以补充文字的描述。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沉积岩区、变质岩区和侵入岩区的观察记录重点各有侧重。1、地质观测点记录的内容如下:a沉积岩区: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碎屑物成分、粒度、形态、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岩石命名、风化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b变质岩区: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及结构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混合岩基体及脉体情况、岩层厚度沿走向的变化情况及次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注意收集说明地层是否倒转或正常的证据。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c侵入岩区:岩石的颜色和风化色、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矿物结构特征:先描述主要矿物,然后描述次要矿物,再描述副矿物。单元之间或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要记录接触的性质和类型及产状。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记录格式(1)点号(观察点编号):按统一顺序编号、不能重号、号码前冠以“D”。记录时要求在记录本横格的正中间,并且需要在它上面空出一至两格;地形图上相应点号只写编号,不写代号“D”。(2)点位(观察点位置):先写坐标X、Y(以第一象限为准),次写相对位置。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点性(观测点性质):是指地层分界点(可用代号示之,如P2c/T1f1界线点),构造点(如F4断层出露点)、不整合界线点、岩性控制点、水文点等。(4)地质描述:详细描述观察点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其内容重点由“点性”决定。如点性为地层分界点,重点则是逐层描述地层特征和分层标志、接触关系等。如果该地质内容较多,可按地层、构造、岩石、矿产、水文、地貌、第四纪,依次进行描述。产状,包括地层产状、断层产状、接触面产状等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记录时应另起一行。标本采集,记录时应另起一行,其代号分别规定为:岩石标本为Y,薄片标本为B,光片标本为G,矿石标本为K,化石标本为H。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体描述a岩性: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岩层的组合特征,地层产状等。b构造:产状、规模、形态及其控矿作用;分布规律、断层性质等。c矿化及矿产特征(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含量等)。d围岩蚀变特征,蚀变范围,矿体与围岩关系等。e样品:编号、岩性、位置。f素描图、照片、信手剖面等。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5)点间地质:是对前一个观察点至本点之间沿途所见地质现象作连续性、系统性和规律性的概述,必要时还可以作相邻观察路线的联系和对比。记录人必须与掌图人经常联系与合作,以便对图面地质作出正确的判释。(6)点间地质示意剖面:一般作穿越路线观察,点与点之间应作示意剖面图,其平距比例尺和地形图比例尺相同,便于对照。高差大致标定即可,内容包括图名方位、剖面地形线、各项观察点位置、产状及其位置、简要岩性、地层代号、褶皱名称、断层编号等。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观察点举例:DO72点位:X:、Y:,位于发洞村124°方向,150M小路旁。点性:断层构造点C1d2/F2J12地质描述:C1d2分布于点之东,为一套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状亮晶灰岩,中上部具角砾状构造,砾间为铁、泥质胶结,角砾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下部亮晶灰岩采获化石Cammasp。C1d2产状:85˚∠52˚。J12分布于点之西,为紫红、灰绿杂色泥岩、泥质砂岩互层,单层厚0.8—2米,在灰色粉砂岩内采获植物化石碎片。J12产状:72˚∠34˚。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断层特征:1、地层不连续,缺失C2—P2β;2、可见断层面,并微呈S形弯曲,断层面东倾;3、断层面上有厚约10—15cm断层泥,两侧见碎裂岩;4、断层上盘岩石破碎,并有一系列密集平行节理,下盘碎屑岩有小型绕曲,见素描图;5、断层在地貌上形成一条东陡西缓的地形突变交替;6、断层性质和编号:高角度逆断层,编号F2。点间地质:本点F2与高家村至东风水库观测线上以D009点所见断层相联,为一纵向逆断层,其间受东西向小断层切错,本点出露的C向北近至D009一带即斜交于F2断层带上。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四、地质观测精度要求1、界线点间距50~100m;2、构造点间距100~200m;3、地质观测点密度(每平方公里点数)构造简单区:60~90构造中等区:90~120构造复杂区:120~150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五、野外连图应注意的问题地质界线的连绘是构成地质图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野外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基础上实地连图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在完成两条以上穿越路线后,就可以依据相邻路线中的点性相同,构造部位相同的观察点,结合实地出露情况进行现场连绘,如果是追索路线,可以将前后点性相同的观察点进行现场连绘。为保证连图质量,需要注意: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必须现场及时连图,不允许在室内回忆勾绘。2、连图时要有地层的概念3、点性相同,但分布于不同构造部位(如背斜两翼)不能连绘。4、点性相同,但产状差异明显,延伸方向不同,其间受断层交错,不能直接连绘;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5、切忌以观测点为拐点,作折线连绘。要充分考虑岩层产状(或断层产状,接触面产状……)与地形的关系,运用“V”字形法则进行合理连绘。6、晚间作好当日资料(包括记录、手图、标本等)的小结与整理,作为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如发现重大错误,应予次日实地重新调查予以纠正。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六、室内整理及填图文字小结(一)、室内整理1、日小结与整理(1)文字记录:对当日所见的地质现象进行归纳综述,例如:同一观测路线的地质小结、相邻观测路线的对比,同一断层观察点的综述,同一地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概述等。小结前应与小组人员商讨,尤其要与掌图人配合,一般由记录人整理。(2)图件整理:对当日的观测路线、观察点、各类产状、各类标本采集点进行清理上墨(上墨前应与记录核实),各类地质界线可用软铅笔清理、阶段性整理时再上墨,一般由掌图人整理。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阶段性小结整理填图期间因天气不好不能出野外填图时,临时安排阶段性小结整理。阶段性小结整理的任务是:(1)、进一步清理、完善文字记录、图件上墨和标本实物的清理、登记等。(2)、校对各种原始资料、检查各种资料是否完备。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深入研究各种地质现象,对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小结。(4)、检查填图工作方法、手段使用的合理性及其效果,提出改进办法和下步工作计划。上述任务由各小组组长统一组织安排进行,对于地质问题的不同意见应经过讨论尽可能统一,在文字小结和图面处理上必须保持一致的观点,其异议放在后期工作予以注意和解决。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3、阶段性检查验收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由实习老师对野外工作所取得的全部资料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后认可转入室内整理。检查验收的内容包括:(1)检查实物工作(实测剖面长度、填图面积、观察点数等)的完成情况。(2)检查各项原始资料的质量情况。(3)验收实测剖画图和柱状图。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4、室内综合整理室内综合整理的目的,是将野外工作过程中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运用文字和图表加以正确、系统、完善的表达与说明、具体任务有:1、系统清理各项地质资料(文字记录、图表);2、根据野外手图、文字记录及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