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章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历史必然性。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它必须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本章将对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还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是怎样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怎样界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四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提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使用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它在全世界无产阶级面前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第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它的继承者对它的补充和发展。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提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使用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到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中共全党的主流思想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经历了由少数人提出、探索、实践到成为中央领导层的思想认识再到全党统一认识的过程;经历了由不系统、不深刻、不完整的认识,到成为系统、深刻、完整的认识,并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李大刊、毛泽东等少数人的思想火花一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毛泽东等的探索实践照抄外国经验惨遭失败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延安整风运动的推进七大写入毛泽东思想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二)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有关思想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美国工人阶级的最终纲领,应该而且一定会基本上同欧洲的整个战斗工人阶级所采用的纲领一样,同德美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纲领一样。在这方面,这个党负有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使命。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完全脱掉外国服装。它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党。”恩格斯:《美国工人运动》(1887年1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页。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他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我们的纲领》(不早于1889年10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由上可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都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他们所强调的这个思想,本身也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二)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有关思想(以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为例)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最早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是中共早期领导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李大钊。他是在与胡适进行“问题与主义”争论时,提出“主义”与“问题”并重,马克思主义应该与中国的实境结合的思想的。1919年7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认为,输入的主义不一定适合时下的实际需要,中国的问题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治所有病痛的万灵药是绝对不存在的”。李大钊在《每周评论》第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与之商榷。李大钊认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就必须“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李大钊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李大钊也接受了胡适的批评,即对实际的问题应认真地研究,不应含糊不清地空谈各种学说,并且“承认我们最近发表的言论,偏于纸上空谈的多,涉及实际问题的少,以后誓向实际的方面去做”。“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思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每周评论》35期,1919年8月7日]此后,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走入工厂乡村,展开社会调查研究,以了解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李大钊还组织了邓中夏、张国煮等北大学生,向长辛店铁路工人宣传,建立劳动补习学校,成立工人俱乐部,把工人组织起来。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个学说的成立,与其时代环境,有莫大的关系。马氏的唯物史观,何以不产生于十八世纪以前,也不产生于今日,而独产生于马氏时代呢?因为当时他的环境,有使他创立这种学说的必要和机会。”“平心而论马氏的学说,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马氏时代,实在是一个最大的发现。我们现在固然不可拿这一个时代一种环境造成的学说,去解释一切历史,或者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也不可抹杀他那时代的价值,和那特别的发现。”“我们批评或采用一个人的学说,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就是了。”[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P35-36]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920年《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李大钊文集》第4卷,P5]1921年1月《中国的社会主义及其实行方法的考察》,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将来是必将要走入这一步的,这是最终而且必须达到的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究竟采取怎样的手段才好,也是比较困难的。”[同上,P64-65]1925年5月《这一周》,“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详细一点说,就是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研究怎样成了中国今日政治经济的情状,我们应该怎样去作民族独立的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之下救济出来。”[同上,P376]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恽代英在1920年12月在一封信中指出:“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1924年3月《列宁与新经济政策》,“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P258、480-481]张太雷:“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张太雷文集》(续),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P32]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武器,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中共党史报告选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P24]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李大钊倡导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不仅给予他的追随者以积极的影响,而且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指示了正确的方向。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陈独秀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其中写道:“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之后,他在《马克思的两大精神》(1922年5月5日;原载《广东群报》同年5月23日)一文中强调:“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有两大精神,刚好这两大精神都是中国人所最缺乏的。”《陈独秀文章选编》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6月编辑、出版,第177页、第178页。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是“实际研究的精神”。我们应当“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第二,是“实际活动的精神”。“我们研究他的学说,不要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在中共早期领导人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李达、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等,都从不同角度,程度不同地提出或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这为党在后来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这些历史资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提出不是哪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很多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具有的思想。就其根源来讲,这是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是中国革命领导工作的呼唤。不过也要承认,在党的幼年时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认识。而且从话语重点上说,当时主要还是讲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张太雷蔡和森恽代英李达潘桂林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三)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一文,对推进“马克思的主义中国化

1 / 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