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民族管弦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民族管弦乐1007第六组什么是民族管弦乐:又名大型合奏乐,是一种新型综合性的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的音乐。主要特色是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具有民族的传统。民族管弦乐独奏曲我国民族器乐分吹、拉、弹、打四类。吹管乐器:管、笛、箫、笙、巴乌等。拉弦乐器:京胡、二胡、板胡、高胡、中胡等。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琵琶、阮、扬琴、三弦等。打击乐器:锣、鼓、钹、梆子、木鱼等。管乐曲《喜相逢》(梆笛)《姑苏行》(曲笛)《百鸟朝凤》(唢呐)《凤凰展翅》(笙)《江河水》(管子)《渔歌》(巴乌)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江南丝竹:系指江浙一带丝弦竹管的合奏曲而言,用在民间婚嫁喜庆和庙会节日等活动中,以表达人们的欢愉之情。河北吹歌:是流行在河北一带,以吹管乐器的管子、笙类为主的乐器,形式活泼,格式刚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弦乐曲《光明行》(二胡)《二泉映月》(二胡)《梅花三弄》(古琴)《渔舟唱晚》(古筝)《十面埋伏》(琵琶)《彝族舞曲》(琵琶)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广东音乐:广东的丝竹乐,产生较晚,20世纪初才从粤剧的“过场”和民间小调发展而来。受江南丝竹影响,主奏用高胡,辅奏用扬琴、秦琴,称“三件头”。音色清亮,节奏跳荡,曲调流畅。苏南吹打:苏南的无锡、苏州等地的乐种,又称十番锣鼓。它分为三种:一是粗吹锣鼓,由唢呐、管子和打击乐组成;二是细吹锣鼓,由丝竹乐和打击乐组成;三是综合性的锣鼓,由粗吹和细吹结合锣鼓。苏南吹打由若干散曲组合成,篇幅较大,曲目也很丰富。简介筝:弹拨乐器,木制,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已在秦国流行,所以历史上又称“秦筝”,现称古筝。音色如行去流水般悠扬清雅。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箫:吹管乐器,竹制。直吹,六个音孔,音色恬静,常演奏宁静、抒情的旋律,又称洞箫。二胡:拉弦乐器,又称胡琴,木制,琴筒前蒙以蛇皮。适宜表现深沉悲凉的内容,也能表现气势壮观的意境,是极具魅力的民族乐器。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有八部分组成: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江楼钟鼓引子及主题呈示(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这是整首乐曲的基础,首先由琵琶清脆的弹挑音模拟鼓声,由慢渐快,箫和古筝奏出轻巧的波音,刻画了夕阳映江面,微风拂涟漪的动人景象。然后,乐队合奏出令人赞叹的主题,揭开整首乐曲的序幕。月上东山(第一变奏)优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协调的色彩,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情景。(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花影层台(第二变奏)乐曲描写了阵阵清风吹皱一江春水,葱葱花木掩映月色朦胧的画面,岸边簇簇鲜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丽的色彩。(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水深云际(第三变奏)这是一段富于动态的音乐,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变化而成的。乐曲中二胡在低音区奏出浑厚的曲调,忽而琵琶在高音上弹出透明的泛音。刻画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色、云深不知处的壮观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请注意最后一句旋律)结构特点二:换头合尾《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和尾声组成。尽管前面部分旋律多变,但每段结尾基本相同,将乐曲的多个画面融为一体。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主题。曲式结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春江花月夜引子与主题六次变奏尾声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隆隆的暮鼓声,徐徐上升的明月,江风吹拂的微波,频频摇曳的花影,水浸遥天的景象,悠闲自得的渔歌,波涛拍岸的回声,橹桨划处的“欸乃”,归舟远去的幽静。春江花月夜犹如一幅山水画卷,通过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把多个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乐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