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词•实用文体之一,就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演讲稿。演讲词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理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1.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崇敬和热爱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2.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3.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教学目的: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他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他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马克思在特里尔的故居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成的博士俱乐部,很快成为其中最年轻的精神领袖。不久便与青年黑格尔派发生分歧。马克思常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普鲁士社会欺压劳动人民的反动实质,公开为劳苦大众辩护。24岁的《莱茵报》主编1841年春,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里尔,与深深相爱的燕妮在一起。普鲁士当局曾企图以“肥缺”收买马克思,马克思不为所动,毅然与燕妮一起离开了德国。1843年10月底马克思来到巴黎同阿·卢格合办《德国年鉴》,进一步批判旧制度。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为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一八四五一月,法国政府在普鲁士政府唆使下下令驱逐马克思。一天,警察闯进了马克思家里,勒令他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巴黎。被驱逐出巴黎一八四五年七月,马克思在恩格斯陪同下,用一个多月时间,访问了世界工业最发达的英国,在曼彻斯特与纺织女工交谈。马克思离开巴黎后,来到布鲁塞尔。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马克思在这里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布鲁塞尔。19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在科隆出版。法庭上的胜利1849年2月上旬,普鲁士当局以侮辱和诽谤罪传讯《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和编辑恩格斯,在科隆法庭上,马克思以有力的证据,详尽地驳斥了反动派的诬蔑,法庭不得不宣布马克思等人无罪。瞻望亚洲曙光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马克思十分关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写了一系列文章。《资本论》第一卷的封面1871年法兰西内战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凡尔赛分子在贝尔一拉雪兹墓地枪杀公社战士公社失败后,西方资产阶级政府和反动势力对国际工人协会和马克思发动了一场反革命围剿。《法兰西内战》的发表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的一片叫嚣。马克思顿时成了:“伦敦受诽谤最多,受威胁最大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帮助法国工人制定纲领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时三刻,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工作室的坐椅上与世长辞。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墓志铭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参加葬仪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同盟的两个老同志列斯纳和罗赫纳,从法国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有关背景: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他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对无产阶级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歌颂.检查预习:悼(dào)词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衷(zhōng)心喜悦卓(zhuó)有成效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ū)蔑体裁: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的特点首先,必须有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其次,感情要深挚,语言要通俗形象最后,其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领;然后围绕着主题,或逐层深入分析,或分成几个方面来谈;结尾再加以重申,以使听众始终不偏离讲话主题,能对全篇讲话获得清晰的条理性开头: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最后: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听录音,阅读全文,根据悼词的特点理一下文章的结构。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二.(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三.(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巨大贡献2、逝世造成的损失(生前的巨大贡献)科学家理论家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4、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运动规律5、领域多,发现独到,不浅尝辄止革命家实践家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真正使命革命业绩8、在当代的巨大影响敌人:战友:忌恨诬蔑尊敬爱戴9、深切悼念马克思(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未必有一个私敌因果(一)(二)(三)这个人逝世承接正因为这样因果第二课时领悟、品味文中深刻地思想和精彩的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所以……贡献之巨大,无可企及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领导作用而言指马克思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第二个对于第一个对于请找出文中总括性、过渡性、承递性等有标志性的语。“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句话是否可以改为“马克思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明确:前一句其强调作用,状语提前,说明了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样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是整个历史观上的一次大革命。文章第二段论述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损失,先讲实践后讲理论,但文章结构安排是先理论后实践,这是为什么?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在文中,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基于这一点,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待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所以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②第5段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③哪些重点语句概括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心脏停止跳动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逝世了)讨论:1、对于时间的交代为什么如此具体?2、为什么不直说马克思去世了,却要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3、“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下午两点三刻”: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剩余价值规律以报刊册子等宣传革命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及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分析方法:1、去枝叶,找主干。2、抓主干,理枝叶。3、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关键词语挖掘思想内容。4、通过分析关联词语看逻辑推理过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状语提前插说复指成分繁芜丛杂掩盖冒号后包括三层:(1)物质决定精神(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解释经济基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及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1、理清句子的结构。2、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这一“规律”?4、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包括三层意思:1、物质决定意识;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空白”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高度颂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发现剩余价值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畏气魄。“可能”“未必”“但”“私敌”“许多”“一个”“可能”“未必”,委婉而准确。“但”字一转,突出了马克思所有的敌人都是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没有一个“私敌”。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许多”“一个”,一多一少,都是强调。小结(二)抓住文章中独特且关键的语句,有助于体会文章的感情。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