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一:活动背景二:活动主题三:活动目的四:活动创意五:宣传方式六:协调方式七:媒体支持八:技术保障支持九:指导老师及团队组成人员十:活动内容十一:活动路线十二:日程安排十三:安全保障及医疗卫生:十四:活动装备及药品十五:经费预算十六:方案可行性分析十七:不可预见性情况处理预案:十八:效果控制实施方案:十九:活动总结报告形式二十:预计结果二十一:备注一、活动背景1、保障农民工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被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本质,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确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然进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在此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间,能否有效化解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消解社会不稳定因素,避免“拉美式陷阱”,将决定中国社会未来走向。农民工作为日益庞大的一个新弱势群体,其权益保障缺失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以来,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04年,全国总工会会同国家统计局开展的第五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到2003年底,中国的就业人数达到74423万人,第二、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达37886万人,其中国有和集体单位的职工已分别下降为6621万人和950万人。这意味着在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农民工在我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农民进城务工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剧烈冲突,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他们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与社会服务等等问题上所受的困扰都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严峻的挑战,诱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现实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和谐之圆缺失的一弧——农民工权益受损现状农民工是传统的户籍制度与自由的市场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从职业角度讲,他们是工人,从身份上讲,他们是农民。这种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的矛盾使他们并没有同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真正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和主流生活,而是演变成为一个日益被边缘化的新弱势群体。。具体而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城市农民工在劳动就业时,只能无奈地进人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福利差的次属劳动力市场。很多用人单位完全无视劳动法的要求,擅自延长农民工的劳动时间,每天长达10个小时以上。并且劳动强度很大,单位的重活、脏活、累活、难活、险活都是农民工全部包揽,长时间超负荷劳动极大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一些雇佣农民工的单位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简陋,甚至根本没有劳动安全保护措施,经常发生劳动安全事故,对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工资待遇低、随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情况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民工的薪酬水平没能得到同步的推进。更为严重的是,不少企业仍然存在拖欠和克扣工资的现象。此外,工作时间长,没有休息日,许多企业的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每月工资仅几百元,且只是先发生活费,其余的到年终才结算。(3)企业用工管理不规范。由于农民工大部分在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企业主为减少企业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劳动纠纷后,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四)生产生活无保障。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农民工则不享受任何保险待遇,完全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农民工在城市无论奉献了多少年,终归是农民,难于真正融入城市。(4)农民工子女教育,包括两部分:一是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乡的子女,即留守子女的教育。流动子女教育:一是教育费用过高,大多数农民工难以接受高额的借读费用;二是居住条件恶劣,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得流动子女难以有稳定的学习环境;三是城乡子女心理差异大,难以交流与沟通。四是一些农民工私立学校缺少合格的办学条件。而留守子女则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也带来了种种弊端。(5)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在北京进行的调查问卷表明,80%的农民工收工后的时光主要是靠“睡觉”和“闲聊”来打发。身处城市之中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多数与城市居民缺少交往,形成封闭的群体生活,过着性别失衡甚至“单一化”的生活。呈现封闭状态的社会生活空间,让农民工没有心理疏导和自我成长的途径,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孤独、自闭、精神失常、自杀、相互残杀、同性恋等等。3、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相应措施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政策,以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现状,为农民工进入城市及城市建设寻找平衡点。《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全文10个部分、40条,9000余字,涉及了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权益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字里行间体现了五条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文件在政策措施上突出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抓紧解决当前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最主要的是权益保护和就业环境问题。从农民工的角度看,他们外出务工最关心的五件事是:能找到合适工作、及时拿到工资、劳动安全、工伤大病有保险、子女能上学。目前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此,要为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二个层面,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深层次问题,最主要的是探索改革三项制度。一是实行城乡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二是从各地实际出发,逐步地、有条件地改革户籍制度。三是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办法。这三项制度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但也艰巨复杂,需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第三个层面,增加农民在县域内的非农就业机会,引导部分农民向小城镇转移。4、大学生调查背景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生于80年代的年轻人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一些人从小娇生惯养自制力意志力都很薄弱,社会上一些人甚至认为80年代是最令人担忧的一代。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亲眼见证了身边环境的变化,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也是最有朝气的一代。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社会,解读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5、河南是全国农民大省,农民剩余劳动力最多,是全国农民工输出的主力军。在各行各业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占54%其中建筑业占了30%,制造业62%,采掘占了8%,其余从事第三产业。河南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率先实践者。截至2004年底,信阳市有1.5万农民工回乡办厂经商,创办企业4200多个,总投资60多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0万人。现在农忙的时候农民工回来的大军,大幅度下降,去年除了山区,全省农村85%实现机械化收割,外出打工人员基本都是寄钱回家。其主要问题为:第一,农民打工工资收入低。去年河南省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是650元,最低的是300元。跟农民相比,他们收入比较高,却与城市平均收入有较大差距。河南省一些县城规定对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的民工可以转为城市居民,对于农民工却是不现实的。第二,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民工每日劳动时间一般是10个小时左右,高的达到13个至17个小时,没有工伤保险,工资拖欠,外出务工以男性、青少年为主,而且低龄化,致使农村出现“40岁”的现象,四十岁以后即难以承受重体力劳动,缺乏基本的保障。第三,农民劳动组织的问题。2003年,河南省有组织输出的农民工只占3.2%。农民自发输出缺乏信息,有很大盲目性。农民工进城后,又没有统一部门管理和服务,他们主要靠“三缘”,即人缘、地缘、乡缘。中国劳动部门实际上是城市劳动部,这些部门难以负责农民问题。第四,就业技能问题。具有一定工作技能的农民工,在从事工种,劳资状况,社会保障及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河南省农民工基本上是受过初等教育的青年,为了提高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素质,河南省的做法是输出地对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中央今年拿出4个亿,由农业部门来牵头解决。河南省筹资1.2个亿,一部分是国家拨付的专向资金2500万,河南省拿出扶贫资金4900万,然后再加上一些其他经费,来解决培训经费问题。考察地兰考为国家级贫困县,地质环境恶劣,土地多以盐碱分布,绿化面积极少,收入普遍较低,致使大量劳力外流,集中地区多在北京,深圳,广州,苏州等大中型城市。二、活动主题“关注民工现状,构建和谐社会”三、活动目的1.对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情况进行调研,发挥当代大学生大学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为政府献计献策。2.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自己亲身实践融入社会,增长社会经验。3.利用舆论力量,扩大影响范围,呼吁进一步关注农民工生存现状4.对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以提高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5.加强与政府机构及相关组织的合作,提高交流与沟通,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6.为农民工大量外流的落后地区留下一部分资料和数据,以利于政府及相关组织进一步展开调研。7.培养参与者的自制力,意志力和团队精神。四、活动创意社会高速进步,农民工问题仍然存在,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五、宣传方式主要以相关的展出相关图片,发放相关书籍材料,法律法规讲座,科普电影,广播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达到宣传的目的。六、协调方式1.预先请校团委等有关部门开具相关证明,签章齐备。2.预先联系好实践地有关部门,请他们给予必要的调查条件3.每位对员办理保险,对每人进行相关培训4.制定团队规章制度,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七、媒体支持女友杂志社搜狐网站新乡日报社河南师范大学大通社河南师范大学广播站河南师范大学校报平原晚报新乡电视台八、技术保障支持河南省农业厅河南师范大学团委河南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绿意中原技术保障:前期与目的地有关政府及组织取得联系,在前期培训中每位队员将进行技术学习。培训保障阶段:1.邀请专业老师及户外教练进行指导。暂定户外急救及野外生存训练各两次。并聘老师对队员身体素质进行检查。2.为每个队员购买保险,并准备好包括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在内的相关药品。3.指定一名队员为队安全员负责检查队员装备4.指定一名队员负责与主办方及时保持联系(包括人员身体状况及装备情况)。5.指定一名队员负责与校团委及时保持联系(包括工作进展情况等)6.指定一名队员进行户外用品装备保养,药品管理。最后协调阶段1、进行人员体能状况最后检查(由专业老师指导进行)。2、进行装备清点。九、指导老师及团队组成人员指导老师:郭培贵王学峰白鑫刚队员组成:朱影王旭傅航金云杰王小新十、活动内容前期准备:1.通过同学,政府及网络等相关途径,初步了解到北京是当地农民工的一个主要流向。2.物资筹备,体能适应训练,安全技能培训,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本次活动等。3.收集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大概了解以与后续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中期活动:第一阶段:地点: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关帝庙及邻近几个村(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情况及外出农民工的主要聚集地)时间:7月16日至7月21日形式:调查,交流;与村民交谈,从当地政府获得一些材料,并与之交流内容:1、实地调查,民众调查。2、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展板,海报,其他宣传形式,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社区环境宣传黑板报及海报制作和粘贴;3、详细了解农民工的家庭状况,政府让老百姓感知到的一些东西:如增收政策,推农民工的态度及辅助措施。4、获得该村农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