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价值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主讲人:龙静云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民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党中央为什么在此时提出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我们需要认识和把握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当下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践行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要以以社会公正为基本出发点,解决好一系列民生问题。3•一、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党中央为什么在此时提出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4(一)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的内容•1、价值与价值观•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5价值观的涵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这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什么是价值观?6价值观的重大作用•价值观是一种内在尺度,它引导和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目的、信念和道德等,使人深刻认识认世界和自我的意义,也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足的内在依据。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包括个人、团体、国家)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新生活,实现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引导意义。7民生观价值观•“民生”最早一词出现于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是老百姓的生计天于勤劳,只有勤劳才能富足,《辞海》中指出,民生的意思是指人民的生计,人民即指老百姓,而生计指生存,生活之大计。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人们生活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价值观?8民生观价值观•目前通用的说法把民生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即就业为民生之基;教育为民生之本;社保为民生之源;分配为民生之实;稳定为民生之盾。民生问题应主要解决百姓所共同要求的问题,也是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大多百姓,其中特别是尚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百姓的利益。9民生观价值观•民生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人们(包政党国家)对民生的内涵、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意义等问题的根本性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的民生价值观是指我党对民生的内涵、解决民生问题对我党执政兴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党的形象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的总体性认识和评价。10民生观价值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报告中,对民生问题从多方面作出了系统的阐述,从总体上作出了部署、规划。强调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1民生观价值观•在我们党的代表大会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作为国家的根本大计被明确地写进党的报告中,是对党在多年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价值理念的丰富和深化。民生为本,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历史观、价值观的问题。民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满足百姓生存和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标准的价值观。它以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眼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凝聚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因而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12(二)党中央为什么在此时提出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直接动因--现实依据13党中央提出民生价值观的直接动因---三件大事1)2003年4月突如其来发生的非典疫情由此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我们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搞好公共医疗、卫生等各方面工作,把对人的关爱放在我们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公共卫生医疗综合排名144\188142)2003年下半年,群众上访事件大幅度的增多。其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城市拆迁和农村大量征地,还有民工讨薪。由此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保证经济能够发展,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稳定?153)2003年,中国消费了全世界30%的煤炭;全世界的水泥产量15亿吨,中国消费了8.2亿吨,55%的水泥都倒在中国的土地上;消耗钢铁2.47亿吨,约占全球的1/4;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97年—2003年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其中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的国际警戒线。自然资源过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此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样的发展能给百姓带来什么?又能持续多久呢?16党中央提出民生价值观的现实依据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快社会建设,解决民生问题。17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拉美陷阱)18东亚模式:GDP年增长7%左右;10年翻一番19拉美模式:GDP年增长3%左右,20-30年翻一番20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3)人民生活显著改善。4)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5)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6)社会建设全面展开。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8)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9)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也表明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21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物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美国兰德公司的新书《中国经济全景中的潜在误区》--贫困、失业、社会不稳定、腐败、污染、能源、金融、台海22“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2003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访美前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采访。23党和国家面对着两个时期的交汇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突显期24党中央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继六中全会后在党的十七大上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25提出民生价值观的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民生为本的价值观,就是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提升作为衡量一切决策、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尺度。它是人民利益价值标准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指标。•26•第一,坚持民生为本的价值观,有助于更加充分体现和贯彻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的人本价值观。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民利益的实现必须要落实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上。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的目的就在于为人民谋幸福。过去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现在,发展经济也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更是为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所以,坚持民生为本的价值标准,不仅高扬了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旗帜,而且也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以及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公正的判断。•27•第二,坚持民生为本的价值观,有助于使人民利益的评价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党的为民宗旨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然而,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具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指标”的实现程度体现出来。例如,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城镇居民就业率、生态环境指标达标率、科技教育投入和义务教育实现率等。坚持民生为本的价值标准,要求建立反映人民利益实现程度的民生指标体系,并以一系列的“民生指标”的实现程度为依据进行判断,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利益标准由抽象向具体、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使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成为极具可操作性的价值准则,并有效地保证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真正能够贯彻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28•第三,坚持民生为本的价值观,有助于克服发展价值观认识上的片面性,以保证执政兴国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民生为本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具有丰富的内容。从空间上说,它要求不能只看经济的单方面发展,而应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指标,更要看包括经济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在内的综合指标。从时间上说,它强调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或当代人的利益,而应把社会主体的人看作是一个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的整体,并从人们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当代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的角度进行价值评价。要求在谋划发展时,“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地健康地发展。29二、认识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我们需要把握的最根本问题是什么?30(一)最根本的问题民生价值追求--和谐社会的特征:1、民主法治2、公平正义3、诚信友爱4、充满活力5、安定有序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实要求--日益突出的内部矛盾:经济: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政治:权威与民主的矛盾思想文化: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矛盾社会关系: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人与自然: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社会公正问题31(二)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价值和最终目标是什么?•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体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3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宣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价值和最终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331、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3页。342、维护人的基本权利•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6页。353、按照贡献进行分配所谓“分配”,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获取相应的报酬。在社会财富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4页。364、社会调剂和社会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提出许多属于社会调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