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摘要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内容相对于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主要有14大更新要点:一、生存链一分为二新指南将原来的一条生存链分为了两条: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院外心脏骤停(OHCA)生存链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院内心脏骤停(IHCA)生存链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二:及早启动EMSS2010年指南,判断无意识、无呼吸、再呼救2015年指南,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三、快速反应,团队协作1、快速反应:体征评估从3步变成2步2010指南,先判断患者意识、再判断呼吸、再判断脉搏,按部就班,开始按压前3步2015年指南,判断患者意识后,同时判断呼吸和脉搏——开始按压前2步新指南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2、团队协作: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四、按压部位的变化2010指南,胸骨中下1/3交界处2015指南,胸骨下1/2,目测“双侧肋弓的汇合点,向上两横指”快速判断按压位置,尽早开始按压五、按压的频率2010年指南,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2015年指南,按压频率100~120次/分。2015年指南同时指出,应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每次中断控制在10s以内,即两次人工能呼吸的时间不能超过10s。六、按压深度变更2010年指南,按压深度≥5厘米。2015年指南,按压深度5~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胸骨肋骨骨折,抢救者因体力消耗不能保证有效按压。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不要“拼命”按压!七、离开胸壁2010年指南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2015年指南指出,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双手不要倚靠在患者胸壁上,以免妨碍患者的胸壁回弹。八、通气频率2010年指南:对于已建立高级气道的患者,应每6~8秒给予一次人工呼吸(每分钟8~10次)2015年指南,对于已建立高级气道的患者,建议通气速率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将成人、儿童和婴儿都遵循这个的单一的频率,而不是每分钟多少次的一个大概范围,可以更方便学习、记忆和实施。九、除颤:先按还是先电?2010年指南,在AED就绪时,应先进行1.5-3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2015年指南,一旦除颤仪准备就绪,就直接电除颤。在除颤仪获取和准备过程中,持续胸外按压。除颤必须及早进行的原因1、大部分(80%—90%)成人突然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2、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3、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率迅速下降,每过1min约下降7%—8%;4、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十、加压素被「除名」2010年指南认为可用40U加压素代替首剂量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腺素。2015年指南,加压素被「除名」,给与加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简化流程十一、纳洛酮的使用新版指南指出,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呼吸正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BLS施救者给予肌肉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同时给纳洛酮的用法,即纳洛酮2mg滴鼻或0.4mg肌注。并可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在4分钟后重复给药。十二、及早冠脉造影2015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否ST段抬高,无论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十三、及早行PCI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及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十四、低温治疗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