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工艺品有哪些?举例:丝绸青铜彩陶陶瓷玉器一、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中国古代织造的丝绸,一直都是以精彩华美见称的。它不仅是中国各个时期主要的衣着原料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点商品。在很早的时候,就不断地通过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东南沿海港口,远销西亚和欧非两洲,极受西方国家的欢迎。古代罗马和埃及都把中国丝绸看作“光辉夺目、人巧几竭”的珍品,以能穿着这种珍品为荣。许多国家的商人都经营中国的丝绸,因为远途运输,售价极昂,有时每磅丝料的价格竟高达黄金十二两。直到公元十三世纪以后,中国丝绸仍是西方市场的畅销品。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路线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国家。西汉时丝织品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根据质地的不同,丝绸分为锦、绫、纱、绢、罗、绸、缎等,其中锦的档次最高。丝绸多采用织、绣、印、染等方法进行装饰加工丝绸的纹样以动、植物为主,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风尚与审美情趣。马王堆女尸身上所穿的素纱禅衣;1972年7月出土,长1.28米,重仅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巧高超,巧夺天工。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思考和讨论:这些唐锦都具有什么特点?现藏日本京都法隆寺,长250厘米,宽134厘米。这幅织锦花形硕大,接近半米。珠圈外的辅纹是以小联珠圈为中心的十字对称忍冬。珠圈内,中央为一棵瑞果累累的生命树,上下各有一组对称的猎狮骑士,骑士高鼻深目。色彩高贵沉稳,图案细腻准确,场景复杂,织造精密,是今见唐锦中最精彩的一幅。两骑士的容颜、冠帽、甲胄、马具、生命树、骑士与狮的动态等,又显示出与波斯艺术的密切联系。反应出唐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唐)唐(圆形卷草直径约19厘米,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斜纹、紫地,白、黄、绿、红、紫色花。主纹为卷草内的行凤,其形体虽不硕大强壮,但神情昂扬激奋,姿态极矫健,体现了唐代凤鸟形态特征。唐人称灵禽异兽纹的织锦为瑞锦,这件凤纹锦即为瑞锦。图示的锦纹与联珠纹锦相近,但联珠圈已为卷草取代,这是因为它的时代略晚,同时,这也反映了花卉纹地位的上升。卷草凤纹锦(局部)中国四大名绣中国四大名绣是哪四个?苏绣、粤绣、湘绣、蜀绣苏绣,是苏州地区的代表性绣品,它承袭了宋、明的传统绣技,且深受明代顾绣的影响。苏绣的题材极为广泛,有花鸟、书法、人物、山水等,尤以写生花鸟画为粉本,根据国画画稿作绣本,所绣之作多为欣赏品。苏绣版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粤绣,又称广绣,是以广州一带地区为中心产地的绣品。国内以故宫藏品最多。它以布局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大红大绿而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所用题材比较固定,多为杂花百鸟。我爱小鸡群(局部)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苏绣和粤绣的精华发展而成的。特点是劈丝细而胜于发丝,无毛而有绒面,故擅长绣绒面花纹,真实感强,又称“羊毛绒绣”,特别是绣狮虎等形象,威武雄健。其中尤以虎类作品最为多见。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一种历史悠久、传统的地方刺绣系列,在西汉时已有记载,那时叫做“川绣”。它以彩丝和软缎为主要原料,技艺严谨精密,构图简洁,讲究针法,针脚整齐,虚实合度,变化丰富。针法以套针为主,并有斜滚针、旋针等新技法,增强绣品立体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绣制品多为被面、枕套、衣服及画屏。二、狞厉青铜之美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己开始加工金属制品,进入奴隶制时代,青铜工艺技术不断提高,青铜器生产十分兴盛。青铜器不仅是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阶层的生活用品,也作为礼器象征他们的身份、地位、被大量用于祭祀、陪葬。商代晚期青铜器代表了中国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造型种类繁多,形体硕大、厚重,装饰繁缛、瑰丽,往往饰以龙、虎、羊、象等动物浮雕和饕餮纹、云雷纹等纹饰,整体上给人以庄重、威严、神秘和狞厉的审美感受。大禾人面方鼎(商),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因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此鼎亦被称之为大禾方鼎。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大克鼎,西周晚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口径75.6厘米。现收藏于中国上海博物馆。大盂鼎(西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在1951年潘达于先生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铜凤灯(西汉);1971年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出土,高33厘米、长42厘米、宽15厘米,这对铜凤灯现藏于广西博物馆内。这对铜凤灯外形仿凤鸟,双足并立,昂头回望,尾羽后曳下垂与足共同支撑全身,显得十分稳重。其构思新颖,显示了2000年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体现了我国工匠们的精湛手艺和高度智慧,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高度创造才华的历史见证。世界客属第二十四届恳亲大会的吉祥物“阿凤”就是依据这对铜凤灯的形状设计出来的。底盘部位的“阳信家”三字铭文西汉长信宫灯(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铜牛灯(东汉);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泉2号东汉墓,东汉时期照明用具,现藏南京博物院。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鎏金羊形铜灯(西汉);材料:铜质鎏金,规格:通高19厘米,长23厘米,于1957年在西安市郊区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内涵:谁能从这幅图中看出些什么?四羊方尊(商朝)其实这件文物是被大修过的,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成了20多片,最后在我国文物专家的修复下恢复原样而且几乎看不出有拼接的痕迹。越王古剑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原料中含的杂质。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三、中国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彩陶艺术新石器时代有一种表面不施釉绘有黑色或赫红色纹样的陶器,我们称之为彩陶。彩陶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它是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彩陶的艺术美造型美:千姿百态、样式多样。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色彩美: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纹饰美。①内容丰富: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②手法多样: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体现了“抽象美”。③形式法则: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米字纹瓮(新石器时代),彩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几何纹盆(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文化半坡类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高16.4cm,口径37.4cm。彩陶的科学美巧妙的造型: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颜料的发明: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合理的装饰部位: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漩涡纹尖底瓶》是件汲水器。它的造型便于汲水时自然下沉和平稳上提,显示了先民的科学创造。纹样以点为中心,弧形线组成旋涡形,且上下左右互为连接,组织巧妙,具有很强的运动感,今天看来也是纹样的佳作。人面鱼纹彩陶盆互动:想想这个陶盆是用来做什么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瓦瓯胜金瓯—中国陶瓷艺术我国大约九千至一万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先民已烧造出装饰精美的彩陶和造型典雅的黑陶。原始陶器是使用粘土作原料,用手盘筑捏制或用捏制或用轮制而成陶坯,然后用火烧成的器皿。彩陶则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图案,这样的陶器就叫彩陶。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右图),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白瓷孩儿枕;北宋定窑“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匠师把瓷枕处理成一个铺伏在榻上的男孩,男孩的头斜枕于交叉的手臂上,脸向右侧,表情稚朴天真,大眼睛、宽脑门,肥大的双耳、饱满的耳垂和小巧挺直的鼻子构成了中国理想的“富贵”形象。男孩的右手持一绣球,身穿绣花绫罗长衫,外罩坎肩,下穿长裤,足登软底布鞋,向人们展示了宋代服饰的特点。卧榻四周雕饰螭龙、如意纹饰,精致华美。由于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滋润,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之一,而瓷器则是在陶器上施釉烧制而成。中国瓷器从唐代开始大量销往世界各国,于宋代达到最盛。古代中国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于世,故以china为名。清康熙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大长22厘米,小长15.8厘米,直径50厘米,国家博物馆藏。攒盘由内外两层共十二件大小盘组成葵花式样。盘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内五彩绘花卉蝴蝶纹,沿面红彩“卍”字锦地描金团寿字,盘外壁红彩八吉祥纹,并描金篆书“寿”字。攒盘又称为拼盘,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于明代万历时期,至清代康熙朝较为流行,并延续至晚清。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者五个,多者达二十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可组成六方、八方形、葵花形、莲花形、扇形等式样。康熙攒盘以五彩、三彩多见,乾隆时期品种多样。此盘造型别致,施彩丰富,以绿、红、紫、黄、金等彩描绘纹饰,五彩斑斓,不仅是美观大方的日用瓷,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五彩花蝶纹攒盘(清)宋朝瓷器值千金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