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周密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范围、程度、推测、频率、数量等有关修饰限制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2)注意约数和确数。无论使用的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周密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3)注意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等。(4)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刚刚、迄今……表程度——仅、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格外……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数、之一、总共……表数量——多、有余、很少、许多……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周密性的常用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周密性的常用词语: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上下、可算、也许……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理解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基本题型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某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3.加点词语有何作用?4.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句子。5.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题型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是否能够删去,为什么?答题思路1.先做出否定的回答2.说明限制的角度,再解释词义3.结合限制对象谈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找出矛盾点,即删掉后与以前有何不同——无“言外之意”5.结论分析:不能。“几乎”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石拱桥接近到处都有,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就变成到处都有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言下之意)(言外之意)限制的角度是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重点答题格式归纳1.表态:不能删。2.先定性:起修饰限制作用,表……(何种类型)再释词:是……的意思。3.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说明、表明)……(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c无一例外的情况4.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太绝对了5.“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答题思路:题型二——xx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略”能否换成“很”,为什么?(1)表态(2)先定性:起修饰限制作用,表……(何种类型);再释词:是……的意思;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后意思有何改变,符合或不符合实际情况。(4)“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二——xx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略”能否换成“很”,为什么?答:⑴不能⑵因为“略”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程度,是“略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略微狭窄些;(3)“很”表程度,是“非常”的意思。换成“很”就表明两者在宽度上相差非常大,不符合实际情况。(4)“略”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三——xx词语有何作用?示例:“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往往”有何作用?答:“往往”起修饰限制作用,表频率,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说明了天上的薄云经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的运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答题思路:1.找2.定性,释词,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或作用(准确地说明了…)3.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四——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句子。示例:试从“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种”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概数、精确数据、限制性词语、表资料来源词语题型四——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分析句子。示例:试从“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种”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1.“目前”、“约”。2.这些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目前”表时间,“现在”的意思,准确地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约”表估计,“大概”的意思,准确说明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的种数还不确定,只是一种估计。“目前”、“约”等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下列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2.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3.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4.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6.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答题格式归纳1.表态:不能删。2.先定性:起修饰限制作用,表……(何种类型)再释词:是……的意思。3.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说明、表明)……(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c无一例外的情况4.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5.“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五——关联词语的特殊作用示例:分析“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中关联词的作用。答题思路:准确地使用了“xx……xx”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同时,用xx(关联词关系类型)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题型五——关联词语的特殊作用示例:分析“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中关联词的作用。答: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创造性设计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一、说明方法:打比方、摹状貌、引用二、修辞:拟人三、有表现力的词语(解词+作用)四、表达方式:描写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词语的表达效果)•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的作用。•济南题型:阅读文章第x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结合句子分析作用(2009·济南)13、阅读文章第⑤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⑤所以作为包装材料的食用薄膜纵然变成废弃物,也会被水、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吃”掉……答案:“吃”在句中是消解、分解的意思。(解释“吃”的意义占1分)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指出修辞占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食用薄膜易分解、环保的优点。(结合句子分析作用占1分)(2006·济南)18、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度.(1分)答题格式:解词+分析句意+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事物的特征)(2008·济南)13、阅读第③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③就振动频率和强度而言,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害。举个例子来说吧,莫斯科西南区的一处楼房安装了电梯。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楼里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经常性的失眠头疼。原来,日夜运转的机器成了噪声源,而电梯则像一个巨型喇叭,又加重了这种噪声。忍无可忍的居民正打算同莫斯科市政府交涉此事。答案:“经常性”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是非常频繁的,强调了居民失眠头疼的症状屡屡发生,说明了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之大。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词语的表达效果)(2007·济南)13、如果将第②段中加点的“亟待”一次改成“需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②太阳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转换为电能。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是最清洁的能源,在法三、利用时不会排放任何污染。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渐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答案:亟待;急待,迫切的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的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2005·济南)20、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答案:“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将地球比作鸭蛋,将地壳比作鸭蛋的外壳,地幔比作蛋清,地核比作蛋黄(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分)帮助读者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地震是怎样形成的(1分).小结:打比方+分析+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练习:2.传说,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神木坚硬无比(1分)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1分)3.摹状貌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具体的写出了两种不同形式海啸的特点(1分)4.描写(1分)“掩着鼻子干活”,用具体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黄河的污染严重(1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一、说明方法:打比方、摹状貌、引用二、修辞:拟人三、有表现力的词语(解词+作用)四、表达方式:描写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05神秘的海啸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请从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角度,列举本段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摹状貌的说明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不同形式的海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