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审美的本质•运用体验——理解的方法去发现审美的本质•运用逻辑——历史的方法去证明审美的本质第一节审美本质的发现•在审美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中,获取审美本质的规定:自由和超越•自由——是作为生存方式而言•超越——是作为体验方式而言•生存是体验性的生存,自由必须有超越来界定。一、审美的自由性•认识必然和改造世界都只能获得有限的自由,而不是根本意义上的自由,因为世界仍然与人对立。•自由是生存的本质,是不同于现实的另一种生存境界。审美自由的四个特征:首先,超功利性与幸福的高峰体验•自由必须超越实际的欲望,达到超越的精神境界。•一切直接功利性的活动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自由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情绪性的体验,是超功利的高峰体验。•审美活动没有任何直接的功利性,它不想索取什么,没有实际的需求,只是自由地创造、游戏、感受。但审美的非功利性并不是一无所求,而是一直超功利性——自由的追求其次,主客对立的消失与主体间性•自由必须克服主客对立,达到人与世界的充分和谐同一。•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不分,主体不想占有世界,人么有自我意识,也没有对象意识,主体与对象完全融合在一起——无差别境界(主体间性)。如果要区分开自我与对象,审美活动就会终止,进入现实存在。•只要主体与客体对立存在,主体就不自由。自由意味着对世界的尊重以及与世界的充分和谐。•审美实现了人与世界的和谐同一,从而也实现了自由。再次,个性的充分解放•自由必须是人的完全解放,是人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而获得了自我实现。•审美活动实现了个性的解放。•在审美活动中,我不再之现实的我,不再感到压抑,而会感受到自我的解放、丰富和纯洁、产生一种高度愉悦的自由感。•艺术最忌讳一般化,没有个性就没有风格,也就没有艺术生命。最后,超越时空限制•自由意味着对时空的超越,进入超时空的境界。•审美活动是精神活动,它超越了物资活动,客服了时空限制,进入自由的境界。•在时间性的审美中,我们散失了空间意识,思想可以自由的驰骋。•在空间性的审美活动中,现实空间被想象的空间突破。•在审美活动中进入:“观古今于须谀,扶四海于一瞬”的自由境界。二、审美的超越性•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所谓超越——是指一种本真的生存体验状态,是对现实生存的体验的局限的客服,从而达到对存在意义的领悟。•只有超越现实才能获得自由•内在的超越与外在的超越审美体验的超越性•审美体验的超越性是指审美体验超越了现实水平,达到了对存在意义的领悟。•审美体验的本质是对审美体验、理解、反思的结果。从逻辑上说,自由的意义就是超越,因为自由不受现实的存在,而是超越现实的存在当我们进入审美的境界时,也就超越了现实,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进入了不受物质条件限制的精神生产中,从而获得了自由审美超越的四个特征•首先,超验性——是对世界的超经验的把握•审美是想象和激情的创造。在审美活动中,世界不是现实的世界,它被虚幻化了,成为审美幻像,世界散失了是在性,成为非实体的“形式”——“美在形式”。因此,美不是实体或它的属性,而是超现实的意义世界。•超验性——非实证性•经验是可以实证的,但超验是不能实证的。审美对象不能实证的,无论用什么科学的和经验的手段都无法验证美的存在。•一旦离开审美体验,进入现实领域,它就不再是审美主体,而成为现实主体。现实体验产生了现实意义,审美体验产生了审美意义,审美意义与现实意义不同,现实意义可以实证,可以被概念把握,而审美意义不可实证,不能被概念把握。•因此,审美体验的结果是一种不可言传的审美意象,它不能被概念把握,也不能实证其次,终极价值——对现实价值的超越•在审美活动中,自我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精神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达到了别无所求的状态。•其一,审美超越了物质价值,物质价值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不是人的最高需求,人还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其二,审美超越了一般的精神价值。一般的精神需要包括求知欲望和社会认同的需要。•审美总是创造出一个更理想的存在,而不是复制现实的存在。艺术可以自由地幻想美化的生活,而不顾现实条件的制约。再次,最高的真实性——对现实的真的超越•现实意义上的真实——经验的真实和知性的真实•哲学意义上的真实——存在意义的把握(生存体验)•审美体验的真实性:•一是指审美体验作为生存体验本身的真实。•审美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生存体验的真实性。•二是指审美体验所揭示的意义的真实性。•现实体验受到局限——意识形态和知性视野•人们在审美体验中进入了一个更真实的世界,获得了更真实的人生体验领悟了人生的意义。•艺术透过人们司空见惯了的生活现象,展示了人的命运,打破了人们生产的盲目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从而启迪人们思考生存的意义。最后,彻底的否定性和批评性•超越性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超越,包括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审美对世界的体验是以自由人的身份进行的,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现实世界是以否定的形态呈现的,它的异化性和虚伪性被揭露无余,被策底批判。•因此,审美才不仅仅是好听、好看,艺术才不是粉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否定。•当然,审美对现实的否定性和批判性,是一种哲学性质的否定和批判,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否定和批判。它并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批判,也不会导致逃避人生、悲观主义,而是在自由的高度揭示现实的不合理,从而鼓励人们改造现实,追求自由。第二节审美本质的证明之一: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一、生存与生存方式•(一)生存•生存不是指现实的存在,而是指可能的存在、本真的存在•生存是超越现实而指向自由的(二)生存方式•1、自然的生存方式:原始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产生社会分工,形成生产关系•二是成为人类自觉征服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生产必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与物质生产分离,是独立的精神劳动•二是必须体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2、现实的生存方式•是指文明社会人类实践的生存方式,它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的。•人类通过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来发展自己,从而形成物质生产。但人类没有摆脱自然和社会的束缚,没有获得自由。异化劳动•在阶级社会了是异化的劳动,人类还没有获得全面的发展。•首先,异化劳动的动机是片面的占有欲•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如果物质欲望成为人的主导的生存需要,就表明人的沦落。•其次,异化劳动的过程是乏味,片面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片面分工的活动,抹杀人的个性。•人是个性化的生物,如果被机械化,那意味着人的天性的散失。•最后,异化劳动是非人的劳动,人不能直接占有和支配自己创造的财富。•在物质生产为主导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实的生存方式,是没有获得充分自由的生存方式。•由于物质需要成为第一需要,因此物质欲望支配了社会生活,人成为消费的动物,散失了追求更高价值的能力,这意味着人的异化好堕落。3、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建立在以精神生产为主导的基础上的,是超越现实存在的精神生活。•超越现实的存在,通过精神性的创造,进入自由的生存方式。•审美按照人的自由的精神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能力,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自由的生存方式客服了现实生存方式的局限,真正实现了生存的本质。•自由时间二、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首先,审美是独立的、完整的生存方式,具有非现实性•在审美活动中,我们已经离开现实,进入虚幻的世界,展开了另一种生活。•独立于现实是自由的前提之一,因为在现实中受制约。•审美活动是完整的生存状态,是人的全部身心都投入的生活状态,保留了感性审美活动的丰富性,人的直觉、想象和情感体验都发挥到了极致。其次,审美不依附于物质生产,是纯粹的“精神生产”•审美活动之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审美是一种直觉、想象、情感活动,是充分的精神创造,具有充分的精神性。•审美的动机是自由的追求。非功利性是自由的前提,如果人只追求世俗功利,就会被物欲所统治、为名利所累,就没有自由可言。•审美的过程也具有自由的性质。•审美活动的结果页具有自由的性质。三、审美是自由个性的创造•首先,审美活动具有充分的主体间性。•其次,审美活动也突破了时空限制,创造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与自然的生存方式相对应的是原始的时间和空间。•与现实的生存方式相对应的是现实的时空。•与自由的生存方式相对应的是自由的时空审美活动创造了自由的主体和世界•三种人格层次:•原型人格:原始人-童年——本我•现实人格:社会关系同化——本我与超我的融合•理性人格:无意识的自我实现审美是充分的主体间性活动•在人与世界的交往、对话中既完成了审美自我主体的创造,也完成了审美对象主体的创造,达到了审美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融合、同一、审美对象已经不再是现实之物,不是客观存在物,而成为审美个性的同一物,是另一个审美个性•“美”就是审美个性的表现,在艺术中就表现为风格,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来源月审美个性。•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风格所具有的独特性,而无风格的雷同化则是艺术的死亡。第三节审美本质的证明之二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一、体验与体验方式•体验是生存本身具有的功能,生存是体验性的。•体验是创造意义的原初性的活动,意义是体验的反思的产物。•生存是指向自由的,而生存体验也应当是自由的体验•生存体验的本质是超越性的三种体验方式•1、巫术的体验方式:神话传说、巫术礼仪•2、现实的体验方式:概念的认识好价值的判断•3、超越的体验方式:自由的身份和自由的理想来体验世界•科学: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只能解释有限的世界的属性。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判断。•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价值体系,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类需要的体现,他们割裂了人的意义世界,都不是对存在意义的完整的、本真的把握。意识形态是对人的需要的社会规范,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自由:就是超越、它不是现实之物,不是肯定性的意义,而是对现实的否定、超越,在这种超越之中,就实现了自由。二、审美是超越性的体验方式•首先,审美是不同于现实体验方式的独立的体验方式•审美体验的非真实性,它不是经验的认识,而是虚幻的想象。•审美体验的非逻辑性,它不是概念的判断和逻辑的推断,而是直觉的体验。•审美体验的非理智性,它不是实际的情感,而是审美的激情•其次,审美超越了现实体验,是超越的体验方式•审美超越了感性和知性水平的现实体验,是超越的体验方式三、审美是对存在意义的体悟•哲学以思辨把握存在的意义,而审美以体验把握存在的意义。•审美不仅仅是好听、好看的享乐,而是比感性享受更深刻的生存体验,是对存在意义的体悟。•我们在审美活动中,除了感到身心的愉悦以外,还有一种大彻大悟,似乎对世界人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思考,也许这种理解、思考并不那么明确,但却是最高的启示,它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子,让真理之光照亮尘世。•审美是把认识论与价值论融合为一,从而解答了存在意义问题。•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社会创造,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存在意义。个性与普遍性的同一•在审美中,每个人都创造自己的意义世界,这个意义世界是最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和发现,人的世界的丰富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艺术活动中,作家和接受者有自己最独特的理解好创造,而且这种理解好创造有独特,就越有价值,就越美。•审美意义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普遍性的缺失,相反,充分的个体恰恰是导致了充分的普遍性。•越有个性的创造,就越有价值,得到普遍的欣赏。相反,墨守成规,模仿雷同则导致艺术死亡。第四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一、美的本质问题从属于审美的本质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一个实体或者实体的属性的错误研究路径美作为研究对象却不是一个实体,它不是客观的事物或者它的属性。但,“美”不能与审美主体相分离,一旦把“美”与审美主体分离,“美”就不复存在。“美”也不能离开主体的美感态度。——“美”是主观的感觉和事物的价值属性•“美”是主观感觉•“美”是一种价值,是事物的价值属性——无法证明其实用性把审美活动而不是美对象美作为研究对象•“美”存在于审美活动中,脱离了审美活动,“美”就不复存在。二、美是自由的对象和超越的意义•(一)“美”是自由的对象•世界不是实体而是对象和意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