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番茄施肥与管理技术张会英2014年11月2目录一、番茄的生物学特性二、番茄的生育周期及对环境的要求三、番茄的施肥管理技术四、番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3第一节番茄的生物学性状番茄根系较强大,分布广而深,盛果期主根深入土壤达1.5米以上,根展也能达2.5米,大多根群在30-50厘米的耕作层中。番茄茎为半直立性匍匐茎。幼苗时可直立,中后期需要搭架。番茄叶分子叶、真叶两种。真叶表面有茸毛,裂痕大,是耐旱性叶。叶、茎上均有毛和分泌腺,能分泌有特殊气味的汁液。花是两性花,每一花序的花数一般为5-8朵,自花授粉。果实为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桔黄色或鲜红色,光滑。种子肾形,黄色,千粒重3-3.3克,寿命4-5年。4第二节番茄的生育周期及对环境的要求(一)生育周期番茄的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四个时期。1、发芽期:从种子萌发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为发芽期。适宜温度下约7-9d。52、幼苗期:由第一片真叶出现至开始现大蕾为幼苗期,约需50-60d。此期适宜昼温为25-28℃,夜温为13-17℃。此期地温对幼苗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地温应保持在22-23℃。63、开花坐果期:是指从第一花序现蕾至座果。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74、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着果到采收结束(拉秧)。这一时期秧、果同时生长,应加强肥水管理,并通过植株调整等措施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以达高产的目的。8(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番茄是喜温性蔬菜,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4-26℃,低于5℃或高于40℃时植株停止生长。(2)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光照充足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大、抗性强;光照不足会造成植株徒长、开花少、落花落果等。(3)水分:番茄根系发达,吸水力强,植株茎叶繁茂,蒸腾作用较强,果实含水量高,对水分要求属于半耐旱蔬菜。(4)土壤及营养:番茄对土壤的适应力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除特别黏重排水不良的低洼易涝地外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最为适宜。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9第三节番茄施肥管理技术(一)植物营养元素N、P、K对番茄的作用1、氮(N)氮素使西红柿营养生长旺盛,有利于花芽分化、发育以及果实膨大。西红柿喜吸收硝态氮肥,如果铵态氮肥施用过多,就会严重影响生育。施用硝态氮肥,西红柿中有机酸含量增加迅速,矿质阳离子也增加。氮肥施用过多或者不当,容易引起植株徒长和落花。102、磷(P2O5)磷可以促进西红柿根系生长,对花芽分化发育的效果明显,并能加速开花和结果,提高产量和品质。缺磷时生长受抑制,果实成熟延迟,含糖量降低,产量也受影响。严重缺磷时,叶背呈紫红色,根系不发达,且有落花现象。3、钾(K2O)钾能提高西红柿的抗病力,促进有机质的运转,使果实着色均匀。同时还能减少落花果,结果期需钾量增多。11(二)番茄的需肥特点番茄是连续开花结果的蔬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生产1000kg番茄需吸收氮(N)3.86-7.8kg、磷(P2O5)1.15-1.3kg、钾(K2O)4.44-15.9kg、钙(CaO)1.6-2.1kg、镁(MgO)0.3-0.6kg,对氮、磷、钾、钙、镁5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比例约为1:0.26:1.8:0.74:0.18。番茄是喜钾作物,应重视钾元素的供给。12(三)番茄安全施肥技术1、定植前重施基肥:番茄的施肥以基肥为主,建议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4000-5000kg,晋开硝基复合肥(硝硫基)50-80kg作为基肥,并撒施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防治地下害虫,深翻、精耕、细作,耙平作畦备栽。2、定植后追肥:①提苗肥:在生产上,往往于定植后一个星期内,施一次“催苗”肥,促进苗期的营养生长。建议冲施晋开起苗肥5-10公斤/亩,1-2次。13•②催果肥:在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冲施晋开膨果肥10-15kg/亩,每10-15天冲施一次,冲施2-3次。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和结实率。•③盛果肥:番茄近盛果期,即第一穗果采收后,第二、第三穗果迅速膨大时,此期需肥量大,建议每亩冲施晋开膨果肥15-20kg,每10-15天冲施一次,冲施2-3次。促进果实快速膨大,着色均匀,果型周正,颜色鲜亮,果实糖分和维生素C含量高,风味口感好。14第四节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一、常见病害•(一)番茄晚疫病番茄晚疫病也称疫病,是温室大棚番茄的主要病害。1、症状:以叶和青果受害最重。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后转为褐色。高湿时,叶背病、健部交界处长出白霉,整个叶腐烂,可蔓延到叶柄和主茎。茎杆染病产生长条状暗褐色凹陷条斑。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呈不规则云纹状,稍凹陷,边缘明显,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15番茄晚疫病162、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较抗晚疫病的品种有中蔬5号、中蔬4号、佳红、强丰、佳粉10号等品种。(2)农业栽培防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3)药剂防治: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摘除病叶、病果,并选用50%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保护地栽培时还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300克/亩,傍晚封闭棚室,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过夜或喷撒5%百菌清粉剂1千克/亩。间隔7-10天用1次药,最好与喷雾防治交替进行。17•(二)番茄灰霉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青果,也可危害茎。病菌先侵害青果上残留的花瓣、花托和残存的柱头,进而向果实上蔓延,引起果皮灰白色水浸状软腐,表面产生灰白色、以后变成灰绿色霉层,被害果实不脱落。叶片受害,多数由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型向内扩展,初为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有深浅相间的轮纹,病斑表面生有灰绿色霉层。茎染病开始也呈水浸状小点,后发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有灰绿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18番茄灰霉病192、防治措施(1)栽培防治:多施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清洁田园,当灰霉病零星发生时,立即摘除病组织,带出田外或棚室集中做深埋处理。适当控制浇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防治。温室大棚还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等闭棚熏蒸。20•(三)番茄病毒病1、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花叶型、蕨叶型和条斑型。①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片略有皱缩;②蕨叶型: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巨花”。植株不同程度矮化;③条斑型:叶片发生褐色斑或云斑、或茎蔓上发生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皮组织,不深入内部。21番茄病毒病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222、防治措施(1)选抗病品种。(2)栽培防病措施:①实行轮作倒茬;②发现病苗及时拔除;③在整枝、打杈、摘果时,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注意手和工具要充分消毒,减少人为传播。(3)早期防蚜虫、粉虱:育苗地和栽植地应尽早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防治带毒蚜虫、粉虱等,杜绝蚜虫、粉虱等昆虫媒介传播。(4)药剂防治:用1.5%植病灵或20%的病毒A于幼苗期喷2次,花后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23•二、常见虫害•(一)棉铃虫1、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也为害嫩茎、叶和芽。①是对成熟的果实只蛀食果内的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②是幼果先被蛀食,然后逐步被掏空;③是幼蕾受害后,萼片张开,进而变黄脱落;④是蚕食部分幼芽、幼叶和嫩茎,常使嫩茎折断。一旦大量发生,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会受到严重影响。24棉铃虫25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冬前翻耕土地,浇水淹地,减少越冬虫源。根据虫情测报,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整枝,摘除虫卵烧毁。(2)生物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Bt乳剂,使幼虫感病而死亡,连续喷2次,防效最佳。(3)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杨柳枝诱杀成虫。(4)药剂防治:在棉铃虫的产卵期及三龄前的幼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可供选择的农药有:2.5%功夫乳油、5%快杀敌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20%灭扫利乳剂、50%辛硫磷乳剂等。26•(二)蚜虫1、为害特点:番茄蚜虫亦称腻虫、蜜虫。主要为害温室、大棚及露地番茄等,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尖吸食汁液,分泌蜜露,可以诱发煤污病,加重为害,使叶卷缩、秧苗生长停滞,叶片干枯以致死亡,可传播多种病毒。27蚜虫28•2、防治措施:(1)综合防治:清除田园及附近杂草,减少虫源;(2)黄板诱蚜: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利用此特性,设置黄板诱杀蚜虫。(3)药剂防治:①洗衣粉对蚜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可以用400至500倍液喷施,效果好;②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可以用22%敌敌畏烟剂350克/亩密闭烟熏3小时以上杀虫;③在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可以用40%乐果乳油,或2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喷雾。29•(三)温室白粉虱1、为害特点:温室白粉虱是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害虫,几乎可为害所有蔬菜。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此外,尚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白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30温室白粉虱31•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及时清理残枝败叶及杂草,以减少虫源。大棚在通风口处设置尼龙纱网,控制虫源传播。(2)物理防治: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效果显著。(3)药剂防治:在温室白粉虱发生较重的保护地,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扑虱灵乳油,或25%灭螨猛乳油,或2.4%威力特微乳剂等药剂喷雾防治。在保护地内选用1%溴氰菊酯烟剂或2.5%杀灭菊酯烟剂熏棚,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