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2-3-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点击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了解本地(县、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分析其产生的影响。考情分析1.地理环境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为考查的重点,也是近两年的常考点,交通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及重要意义的考查也较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考查较少。2.以文字资料为背景考查影响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交通工程的建设与布局是常见的命题方式。3.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对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区位因素理解和运用能力。一、交通运输与聚落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已经十分先进,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2.聚落的形成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开展⑨__________活动,通常会形成比较大的⑩__________。在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因拥有发达的⑪__________条件和频繁的⑫__________活动,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古代,我国北方把⑬__________作为交通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往往在⑭__________附近形成。南方以⑮__________交通为主,聚落则临⑯__________分布。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兴建,使聚落多沿⑰__________和⑱__________发展。4.北方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⑲__________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⑳__________式。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聚落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21__________状。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1.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如世界上的○22__________、○23__________、○24__________、○25__________地区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2.从我国城市的发展来看,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湖、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26__________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3.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27__________发展,也可促进一些○28__________的崛起和繁荣。4.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29__________和○30__________带来很大影响。如,历史上京杭运河的开通,○31__________、○32__________、○33__________等沿运河城市得到充分发展。当运河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的布局1.交通运输对于商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34__________和○35__________来体现的。2.一般来说,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36__________中心和○37__________中心。商业中心的繁荣,又会促进○38__________的发展。3.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39__________位置;商业网点多散布于○40__________或○41__________。两者相比,前者对○42__________的要求更高,所经营的商品种类○43________,专业性能也更加○44__________。4.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布局有深刻的影响。随着○45__________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随着○46__________和○47__________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48__________、○49__________的发展,使商业网络的组织形式发生显著变化,○50__________、○51__________、○52__________等正在推广,并成为现代商业发展的潮流。自我校对:①铁路②公路③水运④航空⑤管道⑥高速度⑦网络化⑧全方位⑨商贸⑩居民点⑪水运⑫商贸⑬马车⑭陆路干道⑮水运⑯水⑰铁路线⑱公路线⑲团块⑳棋盘○21带○2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23尼罗河谷地○24印度河谷地○25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6沿河设城○27社会经济○28城市○29布局○30发展○31扬州○32济宁○33聊城○34人流○35物流○36物资集散○37综合服务○38交通运输业○39核心○40居民区○41广大乡村○42交通运输○43更多○44突出○45高速公路○46集装箱运输○47现代物流业○48电子计算机○49互联网技术○50网上购物○51电子商务○52无人自动售货考点1交通运输与聚落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聚落的形成与交通运输的关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进而发展成为城市。2.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布局主要运输方式聚落位置古代北方陆路交通陆路干道附近南方水运交通临水分布现代铁路铁路沿线公路公路沿线3.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态地区聚落形态形成原因北方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地形平坦开阔南方沿河道、铁路、公路分布,多呈带状布局河网密度较大,用水和交通方便。铁路、公路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针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1)~(2)题。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修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居民条件的差异。解析:本题主要要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雾的形成,从地形地势上分析聚落的布局条件。根据图示可知,甲乙丙三地区位于山谷、小盆地之中(西高东低、有河流自西向东流),地势低、水汽充足。乙地因地形开阔,接近河谷,水汽较多,冷空气影响大,更容易受浓雾影响。丙地扩建,沿东北方向会受到地形影响,靠近陡崖,存在滑坡,洪水威胁;沿南偏西方向,地形平坦开阔,隐患较少。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考点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河流与古代城市的形成世界上大河的两岸常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城市相对密集。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的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河流与城市世界上大河的两岸,常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从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湖、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区位类型区位优势城市举例河运起点或终点货物的转运、集散地江西赣州等河流汇合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人流、物流在此中转、集聚宜宾、重庆、武汉、梧州河口处内河航运与海洋运输的转运处上海、广州、纽约、鹿特丹过河点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南京、芜湖、伦敦、布达佩斯运河两端人流、物流集聚、转运处塞得港和苏伊士(苏伊士运河)、巴拿马(巴拿马运河)3.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城镇布局的影响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不同,而交通运输线路的变化总会对城市的分布产生巨大影响。早期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江河发展,随着船型的增大,航道的迁移,许多城市的对外口岸都由沿河沿江向沿海发展;北方城市多在大道会合处,随运输方式由驿道到公路到铁路的变化,城市的区位因素有所变化,如铁路运输的发展,许多城市分布在沿线及铁路枢纽地区。针对训练2读“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1)1949年以前株洲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______。(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l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株洲市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读图可知,株洲在1949年以前主要是沿湘江分布。现在的街区一方面面积和规模有较大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沿河、沿铁路发展的特点。体现了由于交通方式和交通线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特别是京广铁路的建成开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答案:(1)河流(2)①街区面积明显扩大②现有街区沿铁路干线分布更加明显(3)交通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随京广线的建成,株洲临河布局变成沿河和沿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街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现象更加明显。考点3交通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运输一方面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另一方面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区域山区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小大成因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与山区相反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针对训练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地区__________(填字母)可能成为商业街。(2)在A、B、C、D四地中,__________地商业网点密度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A、B、C、D四地中,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由好到坏的正确排序是()A.A>B>C>DB.B>A>D>CC.D>C>A>BD.B>C>A>D(4)A、B两地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可能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商业网点的密度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形成的,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其组织效益取决于商品生产地距离,以便降低运输成本而提高经济效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制约也日趋减弱。B地位于城市,C地靠近公路,A地位于山区。答案:(1)B(2)B地形平坦、人口众多、商品生产能力强、接近生产消费市场、商品流通速度快(3)D(4)流动形式,如货郎担等商业街或商业小区【例1】(2010·全国文综Ⅰ)分析图文资料,完成(1)~(2)题。材料一《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制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早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捕,“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