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冬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元至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播至世界各地。安溪铁观音冲饮程序•1.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温度安溪茶饮法八式•2.乌龙入宫(落茶)放茶量大约按茶/水1:20的比例•3.悬壶高冲(冲茶)当开水初沸(100度)提起开水壶冲入茶具使茶叶转动、露香•4.春风拂面(刮沫)用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泡沫,使茶具清新洁净•5.关公巡城(倒茶)泡一二分钟后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各茶杯•6.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瓯底最浓部分,要一点一点滴到各杯里,达到浓淡一致•7.赏色嗅香(嗅香)拿起瓯盖嗅一嗅天然的茶香•8.品啜甘霖(品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细饮百花茶艺•众峰芽翠静无声,几许禅心几许情,一览杯中天地大,山茶相伴品人生。•茶艺主题:特色山茶茶艺设计风格:自然、清新创意思路:都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较大,因而人们崇尚自然,讲究返朴归真。在闲暇之余,邀三俩好友于深山之中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品茗聊天,汲上一桶山泉水、泡上一壶野山茶。边看风景、边喝茶……茶助人兴,人因茶怡。品味人与自然间的随和、惬意,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和人间的温馨!仔细回味品茗的意与境、情与趣,得下面几句话:“沐浴阳光雨露,远离喧闹尘埃;感受贤朋雅趣,品位和谐人生!”将中国茶道“廉、美、和、静”之精神尽情展现。•主泡茶叶:黄芩茶,金莲花,举人茶(又名酸枣芽)。茶席布置(设计理念):人们讲求品味和提高生活质量,到大自然中品茗,将环境、养生、情趣与茶艺和谐、完美地统一。茶器:茶巾、背包、随手泡(最好是透明玻璃随手泡)、水盂、茶夹、品茗杯、茶海(玻璃质3个)、茶盒(3个)。服饰妆容:圆口布鞋、灯笼裤、休闲衬衫。背景音乐:良辰美景(古筝)。•方法(操作步骤):在京西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百花山上的百草园,山清水秀,鸟语蝉鸣,高山草甸,百花似浪!黄芩花紫,金莲花黄,酸枣芽嫩,玫瑰花香,这里是人间仙境,这里是野山茶的故乡。下面请各位随我们一起走上百花山,踏进百草园,品味灵之秀野山茶的茶香。一、恭请上座。二、烹煮山泉。古人云:“茶滋与水、水藉于器”。今天泡茶选用的是千岛湖的“农夫山泉”。三、展示茶具。随手泡、水盂、茶夹、品茗杯、茶海、茶盒、茶巾。•四、共赏山茶。黄芩茶、金莲花、举人茶。五、涤洗茶海。六、山茶入海。“竹林青翠花含笑,山茶入海待波涛”。七、群芳沐淋。“遥闻山茶争奇艳,茶海展香脱俗尘”。八、蜻蜓点水。九、悬壶高冲。十、沐淋鸥杯。表示茶人对品茗的重视。十一、山茶入盏。黄芩养生效果奇,金莲花美数第一,酸枣芽嫩令君迷。十二、敬奉山茶。十三、山茶谢客。体现茶道雅尽说茶具美•选择茶具,除了注重器具的质地之外,还应注意外观的颜色。•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一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陶瓷器的色泽与胎或釉中所合的矿物质成分密切相关,而相同的矿物质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变化出不同的色泽。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只是烧成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黄、红棕、棕、灰等颜色。而瓷器的花色历来品种丰富,变化多端。•茶具的色泽主要指制作材料的颜色和装饰图案花纹的颜色,通常可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两类。•冷色调包括蓝、绿、青、白、黑等色,暖色调包括黄、橙、红、棕等色。茶具色泽的选择主要是外观颜色的选择搭配。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饮具内壁以白色为好,能真实反映茶汤色泽与明亮度。•在欣赏茶艺、品评茶叶的同时,应注意一套茶具中壶、盅、杯等的色彩搭配,再辅以船、托、盖置,做到浑然一体。如以主茶具色泽为基准配以辅助用品,则更是天衣无缝。•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色泽大致如下:•绿茶:透色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馨香环绕好茶须配好茶具•茶文化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即便在灯红酒绿、喧嚣躁动的今天,也总有人倾心那一杯清茶,于清香弥漫之际寻找久违了的安宁与惬意。而集沏茶良器与欣赏佳品于一身的各式茶具,更可以给人带来独特的文化享受。•气韵温雅的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典雅精美,气质独特,自明朝正德年间以来已有500年历史,而以江苏宜兴出品最负盛名。500年来,中国文人与宜兴历代砂器制作高手合作,将雕刻、镶嵌、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段应用于茶壶,而使其成为了中华一大瑰宝。•现在市场上的紫砂茶具精品荟萃、造型独特,其间不乏名家之作。据北京峰睿大生堂陈楚平经理介绍,紫砂茶具由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制成,其气孔细微、密度高,有较强的吸附力,用它沏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馊变质,使用较长时间后,以沸水注入空壶亦有茶香。此外,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是光亮照人。因此在选购时,凡经打磨抛光、上蜡、擦油而光亮的多为新壶,正宗的紫砂茶具是干净整洁,经一段时间使用才生光泽。•仅一件紫砂壶就要经数十道工序制作,其美感可以从形、神、气三方面判断,三者融为一体,才是真正完美的上佳艺术品。当然这样纯手工完成的艺术品价格也不斐,目前市场上有三四万元一把的紫砂壶,最便宜的有一二百元一套紫砂茶具,消费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细腻敦厚的陶瓷茶具•陶瓷茶具在茶具中占有很大比重,因价格适中而更多地流行于寻常百姓家。具体可分为青瓷茶具、精陶茶具、彩陶茶具等等。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玉,有的宛若碧峰翠色,有的犹如一湖春水,再加上茶具独特的造型,有的精炼挺秀,有的端庄淡雅,给人以极美的视觉感受。除了运用传统的浮雕、暗刻等工艺手法,釉色上也有娇嫩明润的颜色。而精陶茶具则多洁白无瑕、华丽精致,属于陶瓷新品,兼有陶和瓷的特点。精陶茶具色彩和谐悦目,有的壶身还经过素刻、镶嵌、描金、丝绸印花及化妆土装饰,光彩照人、异常精美。至于彩陶茶具则釉色润厚、绚丽多彩,颜色十分丰富且纯正,观之赏心悦目、乐趣无穷。•陶瓷茶具有一壶四碗一套的,也有一壶六碗一套的,有的还配有托盘。有较好的耐冷热激变的性能和较高的抗冲击强度,比较实用。•市场上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造型丰富,款式多样,既古色古香又极富现代气息,能适合较多人的品位。•新颖别致的工艺茶具•近些年随着家居装饰的升温,各种工艺品也日渐走俏。而工艺茶具便也应运而生,成为一些人的消费热点。••顾名思义,工艺茶具,既可用来沏茶又极具观赏性,造型常以新、奇、特见长,引人遐思。从材质方面看,有紫砂的、陶制的,也有铜制的或几种材料混合而成,并配有精致的底座或托盘,摆在居家之中,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于不经意间增添了一份东方艺术品位。一般说来,这类茶具价格并不十分昂贵,百元左右,价格适中,一般的工薪家庭都能接受,因而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当然茶具并不仅于此,市场上还可见到玻璃的、不锈钢的等等,但款式相对比较简单,价格也更低廉,但无论选择哪种茶具,只要心中平和宁静,那么,茶的馨香、壶的美妙,都会带给您一个不可多得的古典曼妙的世界。日本茶道渊源•茶原产于印度,与佛教同时传入中国。因此,在中国品茶首先出现于佛教的寺院内,而品茶的普及恐怕最早可追朔到后汉时期。奈良初期(八世纪),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唐代陆羽著「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匀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镰仓初期(十三世纪),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回日本后就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织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绝对权威。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颁布了士农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茶道己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日本茶道源之于中国,可是如今要想一睹中国茶道之风采,恐怕还非去日本不可。茶艺的缘起及发展•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因此,又有称其为茶道、茶礼的。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从《封氏闻见记》中可知,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廷茶艺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使用的金银茶具、秘色瓷茶具以及琉璃茶具等,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整,而史料又未曾作过记载的茶珍贵历史文物,它更帮助人们了解了唐代皇宫饮茶的豪华与饮茶的具体方式。•所以,茶艺(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