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西方•一、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中国与西方•二、中西之间的差距是怎样拉大的?•三、关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中国与西方•1、因相互隔绝而自大的古代中国人中国地域东南以大海为自然屏障,西北以崇山峻岭为天然防线,陆路可通的地域又都是社会形态较低的民族。在科学技术远不发达的时代,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保证了中国文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保存发展并形成内倾、含蓄、相对保守的特点,同时使外国文化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代里很难接近中国文化,更谈不上交流影响了中国是个有礼仪有传统讲文明的国家,就算突然出现了天子一日或缺,但是这些文化传统足以让文化不受政治影响而存绪永远,至于那些无礼仪无传统完全属于化外之邦的夷狄,就算他们也有君长之序也绝赶不上中华文化。“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康熙万国来朝图国际交往中居高临下的态度视频观看:马嘎尔尼来华(1793年,乾隆时期)阅读:乾隆致乔治三世的信礼品被称做“贡品”铜镀金冠架水法跑鸭钟天文地理音乐大架钟、天文望远镜、地球全图、测探气候架、金银制英国战舰模型、玻璃镶金彩灯、金线织毯、英王室家人油画像以及其他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等。“奇技淫巧”乾隆:“天朝抚有四海……奇珍异宝,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体”“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中国:天朝上国;拒绝通商。英国:平等交往;通商贸易。•观点:马嘎尔尼来华被拒使中国丧失了最后一次和平开放的机会。•斯丹东(1793年曾来华,后来在是否与中国开战问题上,毫不犹豫投下了赞成票):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蒋廷黻曾总结了这一段历史:“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道光:“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幼女,尚待婚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臣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史料旬刊》《20世纪中国史》)道光帝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坡(注:汤soup),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的几乎跟活鱼一样。然后,桌子的各个角都放着一盘盘烧得半生不熟的肉;这些肉都泡在浓汁里,要用一把剑一样形状的用具把肉一片片切下来,放在客人面前。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他们的境况多么可悲,而他们还假装不喜欢我们的食物呢!”——亨特:《旧中国杂记》“然后是一种绿白色的物质,有一股浓烈的气味,他们告诉我,这是一种酸水牛奶的混合物,放在阳光下曝晒,直到长满了虫子;颜色越绿则滋味越浓,吃起来也更滋补,这东西叫乳酪。用来就着一种浑浑的红色的液体吃,这种液体会冒着泡漫出杯子来,弄脏人的衣服,其名称叫做啤酒……”——亨特:《旧中国杂记》西方技术在中国的碰撞(1905)城市的挑水人。在十九世纪末,欧洲的城市已经有了自来水,这是一个技术延迟的标记。2、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探索•西方人称中国为China(“瓷器”)、silk(“丝利加”)•《马可波罗游记》:东方盛产黄金,“其数无限”、“地铺金砖”•初到中国的西方人遇到的问题:语言、气候、文化的差异等•1854年赫德:“我聘请了一位教师,每月7块钱……昨天他拿来经书:易经、书经和诗经,还加上四书:孟子、大学、论语、中庸,等等”。•威妥玛1855年4月访问宁波时,“发现赫德仍然没得到一个胜任的老师”。威妥玛说他能同情赫德,因为他自己在学习了5年之后才知道该读什么书”。赫德“传教士们打算举行一次正式的礼拜,可当他们一闭上眼睛祈祷时,人们就开始讲话,交头接耳地对外国人的独特举止发表意见,等等。在某些情况下,短短的祈祷之后,讲道者睁开眼睛,却发现听众已经散去了,只留下了他一个”——约翰·倪维思《中国和中国人》(1869)●可见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亦十分贫乏!二、中西之间的差距是怎样拉大的?•崛起与衰落•一般认为,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迅速崛起,中国则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走向衰落,崛起与衰落构成这一时期的主题,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中西之间的差距在双方的接触中得到确认。时间中国西方十六世纪巩固皇权重农抑商禁海政策文艺启蒙确立王权重商主义拓海政策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农民起义清朝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十八世纪封建主义发展的顶峰:康乾盛世;农本经济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十九世纪清专制统治衰落:白莲教起义维持手工作业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西方工业革命全面展开总结:中国封建社会的顽固性:小农经济科举制度政治制度的简单轮替……西方世界的近代化趋势: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科举制度•1、使社会中的阶级有了流动性,韧性更强。•2、束缚读书人思想。结论十六世纪的时候,中国和西欧国家都处于专制时代,但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区别。十七世纪中西之间已经有了社会制度上的优劣之分。进入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本经济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相比,显示出差距在逐步拉大。进入十九世纪后,中国和西方相比已经处于下风。这就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西方交锋前的历史现实。了解一种新观点观点•1400—1800年的全球贸易流转中,中国成为全球白银的“终极密窖”。因此,至少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属于支配地位。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东方才衰落,西方才上升到支配地位•思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通过这种现象能不能得出亚洲尤其是中国在1400-1800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白银流向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西贸易间的结构性贸易逆差。在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源源不断的流向西方的同时,西欧商品在亚洲却完全不受欢迎,几乎无市场,不得不支付大量白银。17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销往中国的毛纺织品和铅,仅占从中国输入商品总额2%,直到1750年仍不超过5%。中国进口英国的商品:毛纺织品包括成品和设备铅锻造钱币,可增加韧性•所以,这是一种畸形的结构性贸易逆差,它决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基础上的结构性贸易逆差,它也根本不能说明当时的中国是处于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理论的积极意义:•一是否定了“欧洲中心主义”神话•二是论证了中国在历史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三、关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中国曾出现自动走向资本主义的迹象(1)土地集中(2)资本积累:全球白银的“终极密窖”(3)远洋探索:郑和下西洋(4)自由劳动力:张居正改革姓名时间舰队总数人数旗舰尺寸排水量到达地方郑和1405-1433208艘(宝船63艘)27550-28568长125米,宽51米15000吨(复原后)非洲东海岸迪亚士1487好望角哥伦布14923艘88-90250吨美洲大陆达·伽马1497-14984艘160~25米120吨印度麦哲伦1519-15225艘265130吨完成环球航行返回•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积极作用:“促进了货币地租之产生及部分农作物之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之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萌芽”张居正2、为什么总是处于萌芽状态?•根本原因:农业社会的影响•(1)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土地兼并也很严重,但是都分别租给许多小佃户,始终维持着个体经济,个体生产的形式并未改变•(2)手工业和农业仍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虽与过去相比更进了一步,但也没有走向资本主义生产•(3)商业广泛发展,但是商人赚到的钱不是全部拿来扩大生意,而是拿一部分回家去买土地,没有和农业生产割断联系“导致中国衰落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4)西方殖民者打断了中国自动进化的道路“(中国)这个过程还没有完结,即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之转化为资本和直接生产者之转化为雇佣工人,还没有达到创造资本关系所要求的程度时,外国资本主义就拦腰插了进来,打乱了这一过程的程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783页参考书•郝侠君等主编:《中西五百年比较》,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2005年版;•(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北京三联出版社;•(德)贡德·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