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论与实践2□严峻的现实表明:公共突发事件已从非常态化的偶发事件变成了常态化的频发事件。其中群体性突发事件更成为影响政府日常管理和地方稳定的多发、频发事件。3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分析1.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内涵和主要形式。□群体性突发事件——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由部分公众或个别团体、组织参与,为了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而采取群体行动方式,表达诉求和意愿;甚至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在一定范围内对政府管理、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的事件。□主要形式:;4□回溯2008、2009年各类群体性事件,呈现出四点基本态势:第一,群体性事件现在仍处在广义社会运动的初始阶段,弱势群体仍是行动主体;第二,群体性事件属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为经济层面的抗争行动;5第三,群体性事件在中央、地方政府不断加强社会控制情况下,仍不断增多,且参与人数、规模和对抗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第四,群体性事件与地方经济的增长模式相关明显,地方财政收入高依赖度的领域成高发领域。62.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区分为两种形态、两个层面:□第一,群体性上访或聚众——正常的民意诉求表达方式、渠道,社会常态——非对抗性、无伤害、不可怕——沟通交流、协商谈判解决问题。7□第二,群体性暴力事件——非正常的、非常态化的民意行为——对抗性、有伤害、影响地方稳定,必须依法处置——劝阻、疏导、化解、控制,按法律法规区分处置主导人员。□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预防、控制群体性上访演变、恶化成为群体性暴力事件!努力事前防范而非事后处置83.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一是复杂性、突然性增强、难以掌控——二是网络舆论事件与现实事件交织、合流——三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9四是民众对政府公信力、救助力存疑,崇信自力救助——五是暴力对抗性、破坏性不断增强——六是无直接利益的情绪化参与——10二、当前群体性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1.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特点决定。□城市化进程——各种利益博弈□“民意—民怨—民怒”的事件发展规律112.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3.民生意识淡薄、政绩冲动、违法违规、滥用权力。4.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博弈激化矛盾。5.政府不作为或处置失当加速扩大事件事态。12三、改善和健全政府治理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必须标本兼治、全程治理和应对处置:1.转变端正观念,摒弃“敌对思维”。132.加大政策调整力度,重视解决好民生问题。3.明确应对处置原则,改进工作方法。14□一是第一时间到现场;二是就事论事;三是尽快公布事件真相;四是尽快劝慰、疏散聚集群众(人墙组成);五是坚决执行“三慎”(慎用警力、警械、强制措施)原则。4.构建实施有效的化解处置机制,增强社会管控能力。155.掌握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应畅通民意渠道;□应建立完善“安全阀”。□必须懂得和做到“上顺公法、下顺民意”!166.健全完善应急信息管理机制。□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媒体应对:——信息公开7.正确查找、分析事因,分清利益归属。□彻底切断官商瓜葛的“强拆利益链”努力防止“共意性”向“冲突性”转化178.强化反思、自责,严格执行问责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