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议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议书篇一: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议书范本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项目建议书我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大面积闲置、荒芜,造成优质耕地的退化,为了扼制该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有效利用好耕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进行调整,深化改革传统农业经济的道路是致力于生态农业、绿色养殖业、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的推广与发展。我村本着自身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劳动力情况,经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反复研究特编制了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的建议书。一、项目内容1、项目背景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产业空心化,农村经济愈发萧条,上至国务院,下到我区我乡均要求发展好农村经济,深化农业经济形态的改革,保证13亿人口以食为天的根本,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项目名称石佛村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3、项目承办单位兴隆场乡石佛村以村委会组织、统筹、村民出耕地,即村民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对外招商引资,具体承办单位待定。4、项目主管部门兴隆场乡石佛村(暂定)5、项目拟建地兴隆场乡石佛村一社和二社,即从杨家湾到祝家扁6、项目建设单位待定7、项目建设周期三年二、项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4-11-214、《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5、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2011-03-096、《巴中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2011-11-23三、项目规划1、项目规模本村约三千亩土地整体规划,打造成集生态农业、绿色养殖、系列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新型优美乡村,总投资约5亿元。2、建设内容○1生态农业○2绿色养殖业○3农副产品深加工工厂○4乡村农家风味美食街,以当地农户自建,统一规划,特色经营的农家乐为主要业态。○5生鲜农产品采购基地○6年货特供基地○7农业、畜牧体验式旅游及品鲜基地○8野炊基地○9户外拓展基地四、项目的区位优势1、地理优势石佛村紧邻兴隆场乡场镇西侧,距镇中心仅1公里,到恩阳新区约10公里。省道恩玉路从我村境内通过,距恩阳机场仅三公里。南下巴渝、巴南高速,东进亦有巴万、巴陕高速,西与巴唐高速相连,北与巴广高速相邻,到以上高速路入口均不超过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物流快捷方便。2、经济优势我村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区域中心,到此三地均约300公里路程,三小时即到达我地。辐射该三地消费人口约1.5亿人,在西部大开发之下,此区域经济较发达,是优质的生态农副产品消费区。3、环境优势我村全境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7.5℃,无霜期291天,平均日照1460小时,年均降雨量1050mm,水资源丰富。农作物常年以种植果蔬、小麦、水稻、玉米、红苕为主,养殖以牛、羊、鸡、鸭、鱼为主体。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3850亩,土地肥沃,适宜耕种。4、劳动力优势我村由于距场镇较近,本村村民978人,适龄劳动力500余人,4个农业合作社,262户人口。因此我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毗邻农副产品主要的城市消费群,适宜生鲜、优质的农副产品集中上市。五、项目的必要性农业产业的空心化急需改变,这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三申五令强调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规模化、集体化方向发展。生态农业结合观光旅游业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我地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深化了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使农业发展内容元素多样化,充满活力。开拓了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了农副产品的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优美乡村,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了我村乃至我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六、项目的前景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优美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回归自然。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界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回归田野,回归自然,体验生鲜食品是现代社会人们理想的追求。生态农业观光园只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好、品质优良的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高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稀有产品。在生态观光农业园游客不但与自然亲近,还可吃到各种生鲜的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自娱自乐体验到农村田园式的生活。烧烤、野炊、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农业的5倍以上。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吃穿住行以外追求增多,游乐是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趋多样化,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增多,双休篇二:毕甲山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议书毕甲山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议书一、总论(一)项目名称毕甲山农业产业化项目(二)项目单位概况茂县白溪乡王家山村,位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中心地带,海拔2800米,无霜期198天,全村71户,274人,耕地面积860亩,人均3.1亩,年人均纯收入750元。2008年,该村注册成立了“茂县毕甲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余小宁。合作社以土地流转为主,农民以土地入股。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企业化管理。土地流转500亩,主要品种有马铃薯、莲花白、无筋豆、莴笋等,目前已见成效。正在建设中药材和雪山野鸡养殖,所有种养殖品种均实现订单农业。(三)项目拟建地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白溪乡王家山村,位于海拔1500米—3200米之间,其中特色水果基地200亩,蔬菜基地为860亩,养殖基地为50亩,中药材基地为1000亩。该基地属于典型高半山干旱地带,为了发展高半山经济,盘活闲置土地,让土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根据海拔、气候对该基地实行科学化分段开发,对1500米—1800米之间实行特色水果种植;1700米—2200米之间实行无公害蔬菜种植;2200米—3200米之间建立中药材基地。(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建立雪山野鸡养殖场,年出栏50000只商品鸡;2、建立紫色马铃薯基地1000亩;3、建立道地中药材种植10000亩;4、马铃薯全粉加工厂,年产5000吨的土建及设备。(五)项目建设年限2010年——2012年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一)项目建设是高半山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茂县白溪乡王家山村地处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5.12地震的重灾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工作。项目从茂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出发,结合灾后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循环农业系统,延长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并通过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降低农业总体成本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其次,项目实施将大大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畜禽—沼气(禽粪尿)—果蔬(中药材)—加工”循环农业模式,一方面为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还田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有效缓解生活用能,另一方面通过沼气发酵及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防止农村点、面源污染。第三,把茂县的经济发展与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坡地改造,增加植被覆盖度和覆盖时间,以及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从而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功能和抗冲刷能力,大大减弱流入岷江的泥沙含量。第四,有利于人民生命安全,以统一的标准控制生产过程,防止系统外源输入污染,以循环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将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灾后重建、富民、惠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五,农作物产品的深加工,初级农业产品的利润附加值很低,深加工可以大幅提高利润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加快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食品工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实现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和更加丰富多彩的小康生活过渡的首要任务;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扩大内需,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而在参与全球经济的形势下,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地震重灾区实施灾后重建结合现代农业和新村建设科技示范是实现党和国家对灾后重建要求和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对灾后科学重建和区域未来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形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其他类似区域有借鉴作用。项目进行“畜禽—沼气(禽粪尿)—果蔬(中药材)—加工”循环经济模式设计,重点确定各个循环链接点主要技术指标参数,并将设计方案落实到示范园区首先从西北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出发,构建循环农业系统,延长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并通过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降低农业总体成本而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其次,项目实施将大大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在老、少、边、穷及民族地区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是体现党和国家对当地群众的关怀,让这里的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党的温暖,项目示范将会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等技术支撑单位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有利于加强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从而探索出一条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路子,发挥其对周边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马铃薯全粉加工厂,马铃薯全粉在我国和国际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据市场专家分析,仅就目前阶段的国内市场需求水平,马铃薯全粉的国内市场年需求量约3万吨以上,亚洲市场年需求量约6万吨,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国外资本目前都看好中国消费市场的这种上升趋势。国外快餐业的销售总额中,马铃薯制品的比率达70%以上,因此,欧美洲市场全粉需求量更大。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的马铃薯全粉生产厂家寥寥无几,年产量不过几千吨,马铃薯全粉大部分仍需要进口,其市场价格和市场容量都处在最佳状态。马铃薯全粉生产的原料资源丰富,产品的市场容量大,投资风险小,投资回收期较短的特点,极大地吸引了国内外资本流向。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国际互联网对马铃薯全粉项目搜索结果显示:目前,已竣工投产或试产的全粉设计生产规模约10000吨;正在开工建设或扩建改造的全粉设计生产规模约20000余吨,中外各单位正在开展立项、召商和筹建的全粉设计生产规模约50000余吨。预计,我国几年内马铃薯全粉生产能力将达到5万吨。5~10年内可望突破10万吨,原料需求约60万吨以上。综上所述:茂县作为我省西部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一市三区”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为了兴县、富民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开辟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产业项目迫在眉睫。经科学分析论证,根据王家山村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在辖区内建立唐古特大黄种植基地、紫色马铃薯基地、雪山野鸡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高半山经济发展寻求模式,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将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对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