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管理的概念•西蒙(美国):“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具有普遍性•2.管理的主体事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层次:上层、中层、基层主管人员•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了管理的实践性;但任何实践都是基于科学的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和理论——“科学性”•发挥创造性——“艺术性”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两重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二、管理两重性的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一、管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二、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方面;(2)生产关系方面;(3)上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三、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论述]结合实际,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在于:(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一、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在管理的实践中,人们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经过提炼上升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反过来通过实践指导人们的管理活动,验证管理理论的有效性,逐步发展和完善管理理论。•二、系统方法•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的两个含义)•1.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2.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说可以是案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往往能够提高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效果。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际•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论述]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这一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段时间,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3)管理理论丛林;在此阶段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特点是: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确性。•(4)战略管理;由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进行长远思考以便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考虑外部变化并制定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特点。•(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持续改进等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6)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年以后,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管理理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出现了,并形成了许多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二、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三、管理理论的萌芽•1.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2.关于管理的职能•3.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4.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5.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6.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7.关于工资和激励•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的生平•2.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3.其他代表人物•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1.法约尔生平•2.管理过程理论•(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企业职能(技术、商业、管理、财务、核算、安全)•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管理的十四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任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4)管理要素•三、马克思-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1.韦伯生平•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三种形态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一、梅奥及霍桑试验•二、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三、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个人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注意各学派观点的特点第五节战略管理•一、战略管理提出的背景•3C环境:变化(Change),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战略管理的定义:战略管理事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二、战略管理的特点•1.系统性•2.长远预见性•3.对外抗争性•4.灵活应变性•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大质量”观与“小质量”观的对比:表2-2•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一、模式转换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特点:•(1)有领导远见•(2)讲求战略•(3)扁平化的组织结构•(4)信息在组织内分享•(5)有强化的组织文化•(6)员工活性化•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表2-3•二、卓越绩效模式•1.卓越绩效模式的由来•卓越绩效标准的7个类目:•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员配备的注重;过程管理;经营结果•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1)领导作用•(2)以顾客为导向•(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灵敏性•(6)关注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系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