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世纪文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1.伊斯兰教的兴起与穆斯林的扩张2.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帝国3.传统的拜占庭文明4.传统的儒家文明5.黑暗中孕育的革命的西方文明6.中世纪各大文明的联系伊斯兰教的兴起生于569年的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的穆罕默德是中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社会法规和政治体系。它不仅为信徒们提供宗教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教训。伊斯兰教的扩张穆罕默德死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部落开始向外扩张。穆斯林扩张前,中东地区分为两部分,东部由伊朗和伊拉克组成,是波斯文明的中心;西部包括巴尔干诸国、小亚细亚、叙利亚以及埃及和北非,是拜占庭文明的所在地。到7、8世纪,穆斯林征服了整个中东地区。比军事扩张更为显著的是伊斯兰教文化上的成就。到11世纪时,整个中东地区语言上已经阿拉伯化,文化上已经伊斯兰教化。伊斯兰教文化成就伊斯兰教在文化上虽然创造性不强,但他们充当了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和传承者,也是功不可没的。穆斯林从未间断地延续了古人的天文观察,使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获得了约900年的天文记录;推广了印度十进制;在化学、医学、地理学等等方面,穆斯林都在继承各古典文明遗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犹太复国主义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要求回到古代故乡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的政治主张与运动。又称犹太复国运动。这种运动追求的是自身民族的自由,然而却忽视了其他民族的合法权益。上古时代,巴勒斯坦曾存在着以色列国和犹太国两个犹太人国家,分别于公元前8世纪和前6世纪被亚述和巴比伦所灭。公元135年犹太人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即被逐出耶路撒冷以至整个巴勒斯坦,流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80~90年代在俄国、法国、德国出现反犹太主义浪潮后,形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在英美等国支持下,犹太复国主义者不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强行组织犹太人向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西部地区移民。希特勒德国奉行的灭犹政策加快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并使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大量移民和建立以色列国,大大激化了同整个阿拉伯民族的矛盾,成为以后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宁的重要根源。圣城耶路撒冷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王的大卫曾在此筑城建都。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8世纪后半期开始,穆斯林控制的欧洲、非洲一些地区开始摆脱帝国而独立,帝国逐渐衰落下去,并遭到蛮族突厥人的入侵。公元1000—1500年,突厥人和蒙古人向四处扩张,建立了庞大帝国。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1200年)突厥人兴起。突厥人先是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兵,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行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并击败拜占廷和印度,将其疆土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第二阶段(1200—1300年)蒙古人入侵。蒙古人不仅吞并了中亚、东亚和俄罗斯,而且侵占了穆斯林中东,从而突然终止了穆斯林突厥人的扩张。最后一个阶段(1300—1500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的崩溃为突厥人的复兴,为伊斯兰教突厥人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扫清了道路。突厥人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优势6世纪时,突厥人统治着从蒙古到阿姆河的广大平原地区。随着穆斯林的扩张,突厥人充当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军,并最终控制了帝国。随后,突厥人向外扩张,吞并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从而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从希腊和基督教地区变成了突厥和穆斯林地区,并存在至今;将旁遮普地区从印度教地区变成穆斯林地区,并最终导致二战后,印度半岛分裂成印度教的印度河穆斯林的巴基斯坦。横亘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1167——1227年)及其子孙通过一系列征服,建立了横亘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蒙古的成功扩张既是因为其军事才能,同时也是因为正当其扩张时期,四周各国均处于颓势。中国分裂为金、宋、西夏,突厥人控制下的阿拔斯帝国也处于衰落中。蒙古对宋朝的征服:在中国人看来,宋朝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王朝,但对于蒙古人来说,征服宋朝比征服穆斯林世界要艰难得多。蒙古人对宋朝的大规模战斗打打停停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这与蒙古骑兵迅速横扫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蒙古人在陆上的征服是成功的,但海外扩张却大多以失败告终。1274—1281年,蒙古派出庞大舰队攻打日本,但最终舰队却被台风吞没,日本人感激地成为“神风”。庞大的蒙古帝国并未存在多长时间,就迅速分裂为统治中国的元朝、统治波斯的伊尔汗国、统治先俄罗斯地区的金帐汗国。3大帝国最终都分别被当地文化和宗教所同化。穆斯林突厥人的复兴和伊斯兰教的继续推进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穆斯林突厥人复兴,在欧洲、印度、小亚细亚进一步扩张。到15世纪后期,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伊斯兰教已经在陆上朝四面八方扩张。奥斯曼土耳其人正渡过多瑙河进入中欧。中亚除东部边缘外,全部皈依伊斯兰教,在波斯建立萨菲帝国。莫卧儿人开始实际上对整个印度半岛的征服。而且,伊斯兰教正向欧亚大陆核心区的遥远的边缘地带推进,比如在东南亚地区。在非洲,伊斯兰教沿北非、东非两条路线,向非洲大陆腹地推进。蒙古与穆斯林征服的不同蒙古帝国迅速瓦解,并未对被征服地区产生深远影响;而穆斯林却不同,穆斯林的语言、宗教深深影响了被征服地区,很多地区伊斯兰化,直至今日。传统的拜占廷文明在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后,东罗马(拜占庭)又存在了约1000年。在这一千年里帝国不断遭到侵略。它不仅遭到来自多瑙河北岸蛮族的一系列侵略(如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人),而且受到好扩张的西方的进攻(如十字军东征),以及复兴的东方的袭击(波斯、阿拉伯人、突厥人)。在一系列的入侵下,拜占庭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力图挽救帝国,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虽然帝国领土不断缩小,但宗教、文化、民族更加纯正的帝国在9—11世纪迎来了鼎盛时期。与当时表面看起来原始、落后、野蛮的欧洲相比,由于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明遗产,而且处在战略要冲上,拜占庭是光辉灿烂的。11世纪初以后,在内外交困下,帝国开始衰落,最终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廷灭亡。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最早公元前7世纪,它是由希腊城邦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作为东罗马的首都,它扮演拜占廷帝国首都1000余年。1453年以后它又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直至近代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拜占廷的遗产拜占廷历史功绩巨大对于西方文明,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中世纪欧洲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新文明。而拜占廷灭亡后,土耳其人很快就攻入欧洲的中心。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廷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动力。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作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它保护、传承了古典文明。但,虽然与中世纪欧洲相比,拜占庭是辉煌的,但它归根到底仅仅是旧文明的传承者。欧洲虽然看起来落后,但是它在废墟上发展起了新的文明。蛮族的老师。拜占廷之于东斯拉夫人,正如罗马之于日耳曼人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引导者。拜占廷和斯拉夫人斯拉夫人起源于今俄国和波兰的多沼泽的边境地带。向西迁徙的斯拉夫人形成了今天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他们信仰天主教;向南迁徙、移居巴尔干半岛的,形成了今天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前两者接受了西方文化,后两者接受了东正教文化;向东迁徙的是大俄罗斯人的祖先,接受了拜占廷文化,皈依了东正教。东斯拉夫人开始是很落后的游牧部落,在拜占廷的影响下,建立了如基辅等一些城市,并在988年皈依东正教,接受了拜占廷的政治、文化传统。这同时也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中设置了一个巨大障碍。传统的儒家文明中世纪期间,中国正处于隋唐宋元明朝时期,中华文明迎来了鼎盛时期。隋朝(589—618)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颇为类似于另一个短命王朝—秦朝。两者都在经历了长期的混乱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然后,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为下一个伟大王朝—汉朝、唐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这过程中,它们都沉重地压迫人民,都遭到了众多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以致几乎是其创立者一死便土崩瓦解。秦朝修筑了长城,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满足了将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唐朝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王朝。唐朝通过实施“均田制”,完善科举制度(辩证地分析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成为一个政治稳定、清明、强大的王朝。唐朝的第一个重要特点是领土的扩张:在中亚建立了宗主权,控制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控制奥克苏斯河流域各国以及今阿富汗印度河上游地区。另外,西南部西藏、北部蒙古、东北满洲、朝鲜等广大地区,这是也被迫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另外,唐朝还是一个具有开放心态的王朝。长安城内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中亚人等等,其中有一些还在朝中任职。在宗教上,各种宗教在帝国传播(唐武宗灭佛)。唐朝的领土扩张和开放心态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唐朝的蛮族(胡人)血统中找到答案。宋元明宋朝在军事上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备受游牧民族欺凌,领土缩小,甚至偏安南方。但是,宋朝经济、文化异常发达。宋朝是中国生产率提高,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超过历代。文化上,宋词、印刷术、精美的陶瓷、科技。元朝(1279—1368年),中国第一次由一个游牧民族统治。明朝(1368—1644年)。明清两代是行政管理井然有序、社会生活安定的伟大时代,但同时,中华文明也进一步僵化,最终走向灭亡。与当时西方积极向外开拓形成鲜明对比,明朝打击商人阶层。明朝政府竭力反对对外经营,对到东南亚经商的中国人,明朝容忍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商人的大屠杀,并谴责海外中国商人为祖宗的逆子。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僵化性的原因:儒学,尤其是新儒学(朱熹融合儒、佛、道而创立的)对人们思想的限制;贵族统治阶级的顽固势力——一股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官僚帝国中兼有土地和官职的势力。中国文明在日本由于中国文明的强大,中国周边国家纷纷吸收中华文明,形成儒家文化圈。日本也大量吸收中华文明,但是相对于朝鲜、越南等国家,日本更多地发展起自身文化。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东海既是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媒介,同时也足以保证日本不会完全被中华文化吞并,从而发展起自身文明。6世纪时中华文化大规模传入日本,推动了日本政治改革,645年开始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实际上,日本天皇的实权与中国皇帝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日本的旧贵族依然权力巨大,最终建立了一种双重政府体制,藤原家族握有实权,天皇只是国家的代表。到12世纪时,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到农村贵族手中,这些农村贵族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武士),最终,日本被各地封建领主(大名)控制,日本进入了封建时代。在大名和武士之间形成了一种封建关系,这种关系以理想化的道德即“武士道”为基础。织田信长(1532—1582)时期统一了大半个日本,继任的丰臣秀吉(1536—1598)不仅统一了全日本,甚至分别与1592、1597年发动了两次征服中国的战争。随后德川家康继任,开始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在大名控制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但在西方的扩张下,17世纪,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日本开始了与中国同样的历史。但是,日本毕竟不同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