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自我,赢在起跑线上――大学生心理困惑与解决对策胡阳秀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判断•2004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同时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的精神,2005年1月12日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该文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2007年8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培训班。•2007年11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题研讨培训班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2008年4月9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武汉大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坛。•2009年3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大学召开。•2009年,教育部将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制订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研究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防控体系,成立新一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提高全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大学生自杀死亡事件的发生。心理咨询门诊的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咨询门诊中,前来咨询的且确有某种程度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多数是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而经过咨询发现,这些学生在入学时已面临这样的问题,只是程度比来咨询时轻一些,症状不怎么明显,而经过一年至两年的大学生活后,问题进一步严重化,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天津安定医院、著名精神病学专家冯志颖教授指出,精神病是有早期发病征兆的,并且精神病与任何其它疾病一样,不及早治疗就会加重病情,从而给治愈带来困难;如果及早发现、及早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较快地治愈。•2006年3月,华南农业大学一周内连续发生四名学生自杀事故;•2004年2月,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杀死四名同学,震惊全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罗卡娜17刀刺向同学,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2003年4月,浙江大学周某因公务员选拔失利杀死主考官,震惊全省;•2002年3月,清华大学刘海洋用浓硫酸向黑熊和棕熊泼去。•今年,我校物理学院学生陈竹在晚自习期间独居寝室,并将自己反锁宿舍内自缢死亡,自杀当天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据调研情况了解,陈竹父亲的教养方式比较严厉和专断,高考志愿是父亲为陈竹做的决定,然而陈竹本人不喜欢学物理。早期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陈竹产生心理问题并自杀的根本原因。•2009年4月24日,我校生科院生物专业2007级免费师范生谢浏玲留下四封遗书跳楼自杀。该生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人际交往不良,看问题思想简单幼稚,不经常参加集体活动,且患有较严重的风湿,对金钱没有理智的规划。人际交往不良,学业失利,身体素质不好,均是谢浏玲自杀的潜在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安晚报报道:南郊某高校对入学新生1290人(男生837人,女生453人)进行了心理测查:对“是否有能力应付困难”问题的回答,“48%人回答不是或不一定”;38.1%的人认为“主动与陌生人交谈是一桩难事”;22.1%人在社交场合选择“退避三舍或沉默”;•陕西师范大学2005级新生心理测评回收量表3390份,筛查学生315人(9.29%)。参加约谈的学生中,新生适应不良,无明显心理困惑(38.3%);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35.4%;心理困惑较明显的学生占18.2%;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8.1%;•陕西师范大学2006级新生心理测评回收量表4057份,筛查学生322人(7.93%)。参加约谈的学生中,新生适应不良,无明显心理困惑(35.8%);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26%;心理困惑较明显的学生占21%;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7.2%;•陕西师范大学2007级新生心理测评回收量表4344份,筛查学生339人(7.8%)。参加约谈的学生中,新生适应不良,无明显心理困惑(55.1%);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25.9%;心理困惑较明显的学生占16.4%;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6%;•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新生心理测评回收量表4473份,筛查学生427人(9.55%)。参加约谈的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3.66%;•适应问题42例(10.2%);•人际交往问题36例(8.8%);•学习问题21例(5.1%);•发展问题7例(1.7%);•感情问题6例(1.5%);•其他问题17例(4.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1.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性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那些适应、人格、情感等方面有问题的部分学生,更不是极少数存在精神疾患的学生。•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心理素质。较高的智能、健康的情感、完善的人格、良好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这是关系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持续有效开展的前提。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功能体现。张大均从适应与发展的角度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1.指导积极适应•包括学习、生活、交往、做人等方面的适应;•2.促进主动发展•包括促进智能、个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两条主线,八大方面内容积极适应: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主动发展:发展智能发展创造性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适应生活:•如生活环境的熟悉、生活内容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技能的掌握、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合理应对生理发育而诱发的心理压力和烦恼等。•适应学习:•如学习环境的熟悉、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发展、学习动机的激发、应考技能的掌握、应考心态的调整、学习疲劳和两级分化的预防等。•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处理与各种交往对象的关系,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掌握与不同对象交往的规范,掌握交往媒体,发展交往技能,消除人际交往的矛盾和障碍,缓解交往压力。•学会做人:•如处理个人与几天规范、他人要求、社会公德的关系,处理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等。•发展社会性:•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奉献感、竞争和合作意识等。•发展智能:•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思维策略,同时着力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注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自信心、自尊心、自控力、独立性、成就动机、能够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发展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的思维方法与策略,发展创造性想像,进而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大学一年级指导积极适应促进主动发展大学二年级指导积极适应促进主动发展大学三年级指导积极适应促进主动发展大学四年级指导积极适应促进主动发展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判断•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一、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一)关于健康的描述定义(二)什么是心理健康?(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所谓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能对学习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能保持完整和谐的人格品质•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正常、异常的图示健康人格自信心高适应力強各种生活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各种人格变态与心理障碍之人精神病患者純白淺灰色深灰色純黑白黑各种非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各种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区”概念示意图•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黑色灰色(第三状态)第三状态的具体表现:无聊无为、胆怯退缩、自卑逃避、封闭压抑、麻木迟钝、幼稚依赖、优柔寡断、虚荣矫饰、偏激固执、任性刁蛮、委屈感与牢骚、悔恨、犯罪感与自责、仇恨与敌意、自我失败主义。白色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什么是心理问题?(二)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限。•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转化的连续谱。•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二)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个人经验标准;——体验•社会文化标准;——发展•症状检查(心理测验)标准;——操作•数理统计标准。——群体•大学生适应过程中的主诉问题:•1.学习发展问题•2.人际交往问题•3.适应问题•4.行为问题:如网络成瘾•5.性心理与恋爱问题1.学习发展问题•学习心理问题发展问题动力问题(厌学)考研压力压力问题(苦学)就业迷茫效能问题(慢学)择业压力方法问题(笨学)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类型:•不敢交往: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方,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恐惧人多和正式的场合。•不愿交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遇事总是回避退让,整日郁郁寡欢,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但又特别敏感,心理承受力差,经不起任何刺激,独来独往。•不善交往:不善于了解交往的一些知识、技巧,在交往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不注意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在劝说、批评、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等,影响了进一步的交往。•不易交往:不轻易相信别人、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很难与人推心置腹,对人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不利交往:不注意交往的原则,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人留面子;或出言粗鲁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或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或不懂装懂夸夸其谈。•不懂交往: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积累,而往往是一旦自己有事求人时才去“临时抱佛脚”。具体表现:•1、害怕与人交往;•2、别人总是无法理解我,我也理解不了别人;•3、我因经济贫困而感到自卑;•4、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我总是回避,不与人沟通;•5、当众演讲,我总是很紧张;•6、我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力不从心;•7、我总是遭到周围人排斥;•8、走在路上,我很少主动与人打招呼;•9、我讨厌自己内向、胆小的性格并试图改变;•10、我有点敏感多疑,喜欢猜忌;•11、我总是和室友相处不好;•12、我总是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13、我很羡慕人家多才多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网络成瘾的警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