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演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卜学位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的一元化演变研究》摘要二元经济的演变是发展经济学中研究的重点,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化转变的过程。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也是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发展较之以前更加平稳。在这段时期虽然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农业发展的落后导致了中国扩大需求的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固化。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当前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刚性,但是纵观世界发展史不难看出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国来说二元经济将是中国经济长期具有的特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约1.5亿人,农村失业率大约为40%。虽然在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亿,但却不能根本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盲目流向城市,形成中国特色的“民工潮”,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除了部分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这些人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或接近于零,造成农业产业效率低下,发展缓慢。由此就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即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固化。针对中国当前二元经济结构固化的现实,本文对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的现实意义。本题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进程的分析,通过计量的方法分析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因素,并最终达到得出富于实际意义的政策结论以及政策改善措施。具体结构框架如下:本文的第一部分为引言。此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演变是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并且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在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弱化反而呈现固化的趋势,在这种现实背景下选取此题。选题的目的在于分析找出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具体因素。同时在引言进行了文献综述。总结国外学者对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的理论模型发现,在理论研究方面,大部分模型都坚持市场可以出清的假设,根本不承认产品市场和生产能力的过剩,认为发展中国家无须考虑需求问题,这些模型是“短缺二元经济模型”。虽然拉克希特模型提出了通过刺激有效需求来促进都经济贸易人学硕卜学位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的一元化演变研究》经济发展,但是该模型是以经济发展最低级阶段的欠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对于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大幅提高的这种情况并不适合。但是这些经典的二元经济模型的共同思想都是当传统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现代部门以后,二元经济结构就完成了向一元化的演变。在有着庞大人口数量的中国这一规律依然是有效的。根据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本文在分析中国二元经济演变的过程中以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切入点,借鉴拉克希特模型中对需求因素的考虑,从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制度变迁、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进程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对中国经济结构二元性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为基础按照现实状况及历史成因一缺陷分析一改革路径建议这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展开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脉络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进程描述,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因素的实证,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因素的理论与现实分析,提出弱化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及政策建议(消除制约我国二元经济转化的制度瓶颈,加快城镇建设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下面的方法: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本文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用这种研究方法从总体性和历史性两方面来把握研究对象。既做到不一叶障目又做到从发展的过程中看问题。从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来看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过程,从中找出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原因。二是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本文通过大量统计资料,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模型分析,从中验证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因素,再通过理论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在中国的具体影响效果。本文的第二部分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进程描述。在文章的这一部分,通过对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二元结构强度系数等二元经济结构度量指标以1952年为基期,以1952年到2004年为一个时间段,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波动性变化特征的结论。根据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结构强度系数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第一阶段,建国以来至改革前中国二元结构情况。在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逐渐增强,二元对比系数从1952年的.02010下降到1970年的0.1294,此后数年也只是略有回升,但依旧是在低位徘徊。。1952年在全国国民收入中,农业所占份额为57.7%,这比建国时期农业产值所占比例有了一些下降,这标志着建国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出在以农业为主向二元经济过渡的起步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三十年,是中国重工业优先首都经济贸易人学硕_卜学位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的一元化演变研究》发展和二元经济结构凸显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国发展战略失误,导致在三次产业间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变动的严重失衡,到1978年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已经十分突出。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时期,这段时期主要是1978年至1996年前后。自从改革开放开始,由于计划约束逐渐放松,并朝着高效率的方向探寻新的体制,中国的改革成效相当显著,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与之而来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逐渐降低。在这二十年中,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成整体弱化趋势。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城乡二元性特征再次强化阶段。进入20世纪中后期,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但是中国“软着陆”措施实施之后没过几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转变。经济增速的下滑使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等矛盾日益突出起来,宏观调控部门明显加大了对城市经济的扶持力度,但是对中国农村经济的投入和扶持相对减少。这一时期以两部门生产率差异和城乡收入差距体现的城乡经济结构二元性特征不断强化的态势非常明显。本文的第三部分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进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这一部分,本文将中国二元结构强度值(Y)作为被解释变量,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制度变迁量、城乡收入差距指数、城市增长速度(即xl、xZ、x3、x4)作为解释变量。以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全国数据作为依据,选择1978一2004年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最终的回归方程为:In(Y)=0.693一1.125In(xl)一1.3osxZ’+o.ZiZlnX(3)一0.156为(13.599)(一15.593)(一15.593)(2.231)(一1.992)该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二元结构强度与制度变迁量、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城乡收入差距指数、城市增长速率显著相关。其中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城市增长速度、制度变迁量与中国二元结构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指数与中国二元结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二元结构强度下降1.128%;城市化速率每增长1%,二元结构强度下降0.186%;城乡收入差距指数上升1%,二元结构强度上升.0212%。充分印证了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制度变迁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结构二元性的影响。本文的第四部分是对禁锢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原因分析。在这一部分都经济贸易大学硕_卜学位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的一兀化演变研究》当中,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探讨禁锢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原因。首先,本文借鉴平衡增长理论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对农业发展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得出第一,在当前中国二元经济现状下农业比较利益低造成农民缩小对农业的投入,从而导致整个农业生产增长减速或产量下降,增加了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和工业部门取得农产品的成本,从而使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固化。第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产量增速减缓制约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工农产业的利益差别导致的农业劳动力过分流失会使农产品总量受到影响而减少。而农业边际产量为零这一点通常被称为二元经济转换的“粮食短缺点”,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社会对农产品需求总量的增加。因此当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缓慢严重制约了二元经济的转换。其次,本文从中国特有的二元制度入手,从制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制约因素。得出第一,出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限制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农民拴在土地上,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自由转移,从而阻碍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第二、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人为的设置了城乡壁垒,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导致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化演变的不畅。第三,本文从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理论出发,分析中国需求不足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得出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减少了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固化。最后,本文从区域经济—城市化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对其二元经济结构一元化演变的制约。得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长期增长,使剩余劳动力不能够顺利转移从而严重制约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演变。本文最后是结论部分。本文通过实证及理论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第一,二元经济将是中国长期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第二,本文通过计量回归分析证明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制度因素、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城镇化进程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十分显著。第三,通过对影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因素分析,充分认识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国二元经济向一元化转化的前提。中国特殊的二元制度是中国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提高慢、城镇化缓慢的根源,也是中国二元经济固化的根源。同时本文根据研究成果对中国二元经济的发展及演变提出了相应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二元经济的一元化演变研究》政策建议。并且指出今后对该问题仍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可以从外贸和FDI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上进一步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引言1日l雀.月几J二二刁1.1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也是世界上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最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刚性,同时在世界发展史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国来说二元经济将是中国经济长期具有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农业发展的落后导致了中国刺激需求的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固化。从本文的选题来看,论文立足的是中国二元经济条件下需求不足这一现实背景。到目前为止,对于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发展经济学中非常著名的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还是以新古典主义为框架的乔根森模型都是以不对称的两部门作为中心问题来探讨。同时,上述传统的二元经济理论都是供给导向型的模型,都坚持市场可以出清的假设。但是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经典模型的假设,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有着其特殊的成因与现状,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和根源。同时由于中国特殊的发展政策使得中国农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中国有效需求的增长。因此,论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进程以后,运用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来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固化的现象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12文献综述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概括,即主要使用资本生产的现代工业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