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陶瓷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至今约有8000~9000年的历史。在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古人祟尚自然,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他们多绘画有关大自然景物或鸟兽于陶瓷上。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以造型优美见长,或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彩陶艺术不单纯模拟自然形象,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图案灵活多变。英文“china”一词既是瓷器的意思。中国陶瓷陶瓷是指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包括陶器和瓷器。古代陶瓷是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器皿。我国在新石器時代,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文化,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中的一支主干,有水平较高的制陶工业。新石器时代制陶特征:造型到装饰大都质朴纯真,造型结构来自生活,包括天天接触的动植物和一些自然现象。追溯早期绘画,必然会追溯到早期的彩陶纹样。原料烧制温度硬度.吸水性陶黏土,砂土600°以上低,有吸水性瓷瓷土,高岭土1000°以上高,密实不透水陶器和瓷器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陶器的造型1.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2.炊器:罐、鼎、鬲3.饮器:杯、角、觚(gu)、簋(gui)4.食器:碗、钵、盘5.盛贮器:壶、罐、瓮、瓶、尊、盆、缸。鸟形陶壶人面鱼纹盆叶纹陶钵双耳瓮白陶簋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前2500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陶器基本为手制,出现了慢轮修整技术;陶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主,灰陶、黑陶较少,出现白陶;陶质松软,烧成温度约900—1000℃。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杰出成就,烧前彩画,不易脱落,以黑彩为主、兼用红色。主要器型有碗、钵、杯、罐、瓮、瓶、、尖底瓶等。陶器常饰以线纹、绳纹、弦纹和附加堆文等。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廟庚底溝型黑陶鶚尊史前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前2240年,因1959年发掘的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北部、河南东部等地。有泥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八角星形彩陶豆猪纹黑陶长圆形钵河姆渡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360年—前3360年。因1973年首次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以夹炭黑陶为主,加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烧成温度800—930℃。主要器型有、罐、杯、盘、钵、盆、缸、盂、灶、器盖、支座等。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有一些彩绘陶,绘以咖啡色、黑褐色的变体植物纹。龙山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继承仰韶文化因素发展起来。早期主要分布在关中、晋南、豫西一带。晚期主要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部。陶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红陶,黑陶数量增加,出现少量蛋壳陶。烧成温度1000℃左右。陶器常见手制轮修,晚期见到轮制陶器以及模制陶器。器型有杯、盘、碗、盆、罐、鼎、鬲、鬶、等。彩陶很少,常见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白陶鬹形盉马家窑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190—前1715年。以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监洮县马家窑而得名。陶器均为手制,泥质以红陶为主。烧成温度760—1050℃。器型主要有碗、钵、盆、罐、壶、瓮、豆、盂、尊等。彩陶发达,有几何纹、鸟纹、蛙纹、人面纹、葫芦纹、编制纹、贝形纹等等;夹砂陶有绳纹、平行纹、折线纹等。陶窑多为竖穴窑结构。螺旋纹双耳瓮瓷器的发展商代:开始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快速发展,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瓷器发展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瓷器产量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质量好,为明清瓷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瓷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商代。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秦砖汉瓦秦汉时代长期安定的局面和农业发展,使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制造的的陶质用具和砖瓦质量之佳,气魄之宏伟、艺术性之高是其他朝代无法相比的。“秦砖汉瓦”的美名享誉千年。自秦汉以来,用陶制作品殉葬的风气很盛。每个陶俑都有不同的体质特征和造型。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陶兵马佣群最为代表。东汉红陶抚琴乐师俑汉代汉陶狗前汉灰陶加彩官人西汉绿釉水银斑胡人型烛台汉代四个陶塑音乐家正在合奏音乐隋代瓷器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唐三彩唐三彩:在同一器物上,同时交错出現黄、绿、蓝、赭等基本釉色。青花瓷青花:以蓝白相間色为主,素雅纹饰。唐三彩宝像花纹盘唐三彩马唐双龙耳白瓷釉瓶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宋代瓷器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是中国瓷器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宋代形成了六大瓷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地区的龙泉窑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瓷器销往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甚至远销坦桑尼亚。宋瓷与宋词并列,成为宋代艺术成就的象征。宋瓷分布一览宋瓷之美——美在装饰1、白瓷系——定窑局部2、青瓷系——景德镇窑龙泉窑汝窑哥窑钧窑景德镇窑——青白釉的影青瓷点击图片,欣赏视频缠枝牡丹纹梅瓶宋元受理学、考古风和南宗禅的影响,宋瓷擅长将造型的起转承合、胎骨的雕剔刻划、釉色的或青或白,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同样是缠枝牡丹纹梅瓶,宋代的作品是在胎骨上刻划出缠枝牡丹纹,再涂上厚厚的釉层。由于纹样的起伏凹凸,导致釉层厚薄不一,纹样便在釉层的深浅浓淡、光影的迷蒙变幻中彰显出来。元代的作品,受少数民族装饰趣味和土耳其瓷器的影响,通常是在洁白的胎骨上用青花料直接画上缠枝牡丹纹,白地蓝花,对比强烈。两代瓷器具有各自的装饰特点。龙泉窑——梅子青的釉色汝窑——天青色的釉色哥窑——金丝铁线的开片钧窑——色釉的窑变宋瓷之美——美在造型仿古铜器的造型——各式瓶仿花卉的造型——各式壶仿人体的造型——各式枕尊宋瓷器商铜器壶宋瓷器汉铜器炉宋瓷器唐银器宋花式碟海棠葵花菊瓣净瓶宋代器皿造型集中国古代器皿造型之大成。宋瓷方圆结合,方不是绝对的方,方中有圆,圆也不是绝对的圆,圆中又有方,庄重大气又富人情味。其造型看似简练,实则极尽推敲;看似平淡,实则绚烂之极。诚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格调冲淡优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体现了有宋一代美学风神和官方对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崇尚。宋代各式瓶梅瓶贯耳瓶梅瓶宋元宋代各式壶宋代各式枕三、宋瓷之美——美在格调宋瓷造型简洁、优美,尺度比例恰当;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秀丽,线条流畅;釉层丰腴莹润,腻如凝脂,釉色多变。总的构成了宋瓷沉静素雅、凝重高贵的艺术风格。具体如定窑之纯净、景德镇窑之清秀、龙泉窑之苍翠、汝窑之浑厚、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其工艺和美学境界,不但超越了前人,而且后人仿制也难与之匹敌,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一个卓绝古今的艺术巅峰。宋瓷02广告媒体设计A班查娟宋人最是清雅,连日常所用的瓷器都那么令人艳羡的,透着一股自然灵韵。好象宋词,就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都不可掩饰地显出他文人气质的干净、透亮来。更不用说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温柔给人多少缠绵。宋瓷亦如是,文人墨客、隐士高人,出世入世之间,丛林山水之中,舍不下的是它的清、它的无与伦比的天性与自然与天地凝为一体。斟一杯清茶,拂一拂,欣赏那细绿色的嫩芽在其中旋转,转出汝窑、定窑、钧窑的千古之名。宋瓷承载的是宋词的命运,宋词成了宋朝文学的代表,而宋瓷,也因其独特的气质,雅于汉,朴于唐。月白色,是人们一提到宋瓷就会联想到的色泽。很淡很淡的蓝色,如果对颜色不敏感根本辨不出。宋朝的特质恰在这浅至近底的月白色上。生于唐后,是宋人的不幸,也是宋人的大幸,唐人将广收并续的吸收外来的观念做到了极致。宋不及唐,宋人一直生活在异族压迫的阴影下,在“战”或“让”的俗务中焦头烂额,只有更为广博大气的大好河山、秀丽山水才可以让他们得到片刻的安宁,但这大片河山也有失去的危险,于是将它藏于心中,永远没人夺得去,也许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也许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也许只有巍耸的山峦、阵仗似的松涛、奔流不息的流水┅┅,才是这世界的主宰吧。宋瓷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开始了宋朝短短三百年的历史。整个宋朝遵循着“崇文抑武”的政策: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不顾“靖康之耻”致使岳飞风波亭惨死,满门忠烈杨家将,韩世忠、穆桂英,《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等。宋朝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军队受到政治腐败的影响对金属军事武器需求甚大,也因此铜制器皿往往被瓷器代替。单就宋朝茶道来看,体现着一种淡雅、清白的文人之风,体现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宫廷、贵族、富贾,还是一般小民,所有宋瓷的装饰、纹样都朴素、简洁,而它的工艺成就又蕴涵了相当的科技含量。宋朝领先的科技不光在陶瓷,也表现在各个领域。航海能力的强大,使更多外族看到了中华瓷器的魅力,海外贸易日益兴旺起来。需求量的增加,也进一步刺激了陶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宋瓷堪称中国工艺美术中最杰出的一个品种。从宋瓷可以看出宋人的好古之风。许多宋瓷造型就使用的是青铜器的造型,代表了它“返璞归真”的精神状态,在质朴中又隐藏鬼斧神工之妙。汝窑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青瓷胎质细洁,呈香灰色。釉色呈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人曾用“雨过天晴”来形容,还有淡青、卵白色等。釉面开细密纹片如蝉羽。据文献记载,汝窑烧制的瓷器“内有玛瑙为釉”,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汝窑青釉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加之宫中用器不计成本,以奢侈豪华为尚,宋时在釉中掺入玛瑙是完全可能的。汝窑器类较少,常见的有盘、碗、盆、瓶、洗等。凡属盘、碗等圆器均施满釉,口缘及足际均不露胎,采用支烧,器物底部留有3至5个小支钉痕,正像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中所描述,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支钉处露出香灰色胎。汝窑传世品以盘、洗较多。盘有大小深浅之分,以卷足者为多,也偶有卧足。洗分敞口、直口两种,前者足外卷,后者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内敛呈平底。还有椭圆形四足洗,这类洗仅见于宋汝窑,其他窑尚未见到。碗极少见,传世的两件均敞口外撇,碗身下部丰满,圈足外卷。碟一般口径较小,与小型盘类似。汝窑传世品中尊、瓶等尤为稀少。瓶类有玉壶春瓶、胆式瓶及纸槌形瓶三种。出戟尊传世仅一件,造型仿青铜器,器身四面出戟。另有三足盘,盘身较浅,直口、平底,下承3个变形兽足。盏托的造型特征与常见的宋代盏托大体相同。过去见到的汝窑瓷器均无纹饰,宝丰清凉寺出土的汝窑瓷器中发现有刻花装饰,从而丰富了人们对汝窑瓷器装饰的认识。汝窑瓷天青釉洗该洗高4.6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2厘米,1989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洗为传世品中常见器,宝丰清凉寺窑址发掘出土的同类器也较多,基本适应了当时皇宫和文人墨客的大量需求。汝窑瓷器盖高4.6、盖外径14.2、子口径11厘米。1987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