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青岛大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李晓鲁第一课一、文房四宝(硬件:笔、墨、纸,砚)(一)、毛笔笔的祖先应当是被中国文人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数千年来,毛笔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矫若游龙、飘若惊鸿”的书法珍品。中国的毛笔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硬毫笔:用山兔毛、黄鼠狼毛、山马毛、山猫毛、紫色兔毛所制,写来健挺,宜做长笔画,可是笔画锋芒太露,不如羊毫含蓄。•兼毫笔:由两种以上的动物毛、按照各种比例配合所制造而成的,介乎软毫与硬毫之间,软硬适中、可以刚柔并济,适合写行书。兼毫笔的组合方式有许多种,有的叫「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五紫五羊」或「九紫一羊」,另外还有「狼羊毫」、「紫狼毫」、「豹狼毫」、「鸡狼毫」,这些是属于较硬的兼毫笔。好墨的特點:质细-指墨中没有杂质,结构紧密。胶轻-是指墨中配入的胶质适中。色黑-指墨色黑中透亮,有神采。声清-是指研磨或敲击时,声音清脆而不粗浊。(三)、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现属于宣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纸”)。这里山清水秀,溪水潺潺。为手工制造宣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檀皮(青檀)、沙田稻草料、人们世代相传制造宣纸,以为生计。宣纸--品质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色泽不变,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损,耐老化,防虫防蛀,故有“千年寿纸“的美称。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名家无不珍爱喜用。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产生出特殊丰满的艺术效果。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是盛墨和研磨的器皿。砚的质地要细腻,以能发墨为佳。砚的材质大都以石质为主,石砚中又以「端砚」和「歙砚」最佳。(四)、砚端砚:产于广东端州高要(今肇庆)斧柯山,端州之石所制之砚为端砚.•安徽宣城市东临苏浙,地近沪杭,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山水文化名城,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宣笔、徽墨均产在宣城。200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宣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荣誉称号。宣纸、宣笔、徽墨制作工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开始,宣城市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今年是该市第三次举办此项活动。书法史(一)(一)、书法的萌芽:原始图画和契刻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证明,“汉字起源于原始纪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1、结绳记事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传》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2、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仓颉造字3、古老的传说—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叙》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4、原始图画、“图画文字”和契刻符号等汉字的萌芽形态中孕育了书法的审美基因:(1)、象形:“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汉字由原始图画进化为“象形文字”,而“象形”的实质是对具象事物的高度抽象,正是这种由具象而抽象的造字方式使汉字本身具备了艺术特质,从而为书法提供了审美载体。(2)、线条:为书法成为一种线条组合艺术提供了母本.原始图画、“图画文字”以及契刻符号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线条,或为具象的轮廓线,或为指事性示意线,这些线条或刚劲,或柔美,或抽象,或简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3)、独立结构:为以后书法的结体、章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萌芽状态的汉字,无论是彩陶绘画,还是陶器刻符,其组合方式已是独立的结构。而在这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只要符合或象形或表意的前提,其线条组合可以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汉字字体的变化多端.(二)书法的发端:诡异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到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年-3700年。1、定义: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为我国商代的占卜文字,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2、甲骨文的发现:有两个关键词。殷墟,王懿荣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一八九九年,清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偶然在北京发现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3、甲骨文对书法的贡献:甲骨文书法具备了用笔(刀)、结体、章法三大要素。(1)笔法:甲骨卜辞有些是先写后刻的,因此贞人刻写甲骨时使用的工具是笔和刀。从用刀上看,线条犀利挺直、瘦劲峭拔,筋骨分明,饱满而有张力,其刻法也不拘一格,体现了古人对线条极强的把握能力。正是古人创造出这些高度抽象的、有意味的线条,才使得书法与绘画区别开来。建立起了正锋顺笔这一笔法核心。(2)结字:甲骨文字型总体上偏于瘦长,结构均衡对称而又变化多姿,为后来篆书、楷书的结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3)章法:甲骨文基本上是随骨片之形状、大小取势,而其行款已很严谨,大多为竖行排列,竖行到底后,或向左或向右另起一行,与后世的书写行款基本相同,仅个别处稍有差异。布局疏散者错落有致,工整者严谨端庄,有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之美。好花放初日归鸟带斜阳(三)、走向线条的表现:浑厚典雅的金文1、定义:“金文”是指镌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它起源于殷、商,盛行于西周。2、金文的发现:在金文书法体系中的四大国宝。(1)大盂鼎: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3)毛公鼎:道光末年出于陕西省岐山县传清道光时期陕西宝鸡川司出土。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4)虢季子白盘铭:传清道光时期陕西宝鸡川司出土。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八行字。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秦书法代表作。其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ch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3、金文对书法的贡献:(1)、笔法:线条饱满丰腴,点画鲜活。(2)、字体:结体端庄,富有装饰性。(4)、章法:图案意识。(四)、古文字书法的最后一种——小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一、理论:两汉书法艺术•(一)隶书的成熟。公元前206年,在秦朝灭亡。一代帝王的宏图伟业在15年间灰飞烟灭,小篆如同帝国精心绘制的图腾秦王朝的背影中悄然远去。曾以辅佐之名匍匐在图腾脚下的秦隶,则因实用力量的推动而逐渐演变、生生不息。书法史(二)•公元121年,一辆马车正赶往洛阳,车上的人奉父亲之命要将一个硕大的木箱呈献给当朝皇帝。其实,箱中盛放的并不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品,而是一部书,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体现了汉字学全部的精神,第一次把六书做了定义,很重要是把每一个汉字用六书解释了一遍。《说文解字》耗费了许慎毕生的精力,当书稿完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了。他到书写成的时候,已经病倒了。大概有一万多条竹简,他搬都搬不动了,就派他的儿子许冲赶着马车去送给皇帝。许慎几十年的心血,换来的是当朝皇帝赐予的四十匹布,但许慎最大的褒奖来自千秋万代。•“汉,漾也。东为沧浪水。”这是《说文解字》中对“汉”的解释。《诗经》中曾有这样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里的“汉”是指天上的银河。当我们的祖先诗意地仰望那群星闪烁的星空时,不知他们是否意识到,后来以同一个字命名的“汉字”,也在斗转星移中流成了一条悠长而璀璨的河。•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极为灿烂辉煌的时期。从书体上说,是诸体兼备,交互并存。隶书通行于世;新兴的草书刚刚出现,便呈风靡之势;行书与楷书也于书写实践中孕育萌芽。•从书写的主体来说,有达官贵族,文人骚客,更多的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士人和庶民,地位悬殊,个性有别,“无意于书”,迥然异趣。•从书法的载体来说,有金石碑版的刻划范铸,有简牍纸帛的濡墨染翰,不同的材料造成了不同的艺术趣味与风格。•(二)“以书取人”制度的开始•在萧何制定的《草率》中,规定以八体书(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旗帜和符信、摹印、署书:题榜曰署、殳shū书:用于兵器上、隶书其中除小篆、隶书外其余六种都是秦以前固有的)作为学童应试的内容,成绩好的可以作专门负责文书、奏章工作的“尚书”、“史书令”。以书取人,既是国家的制度,对每一个人来说,也是作为入仕“当官”的手段。这是“以书取人”的开始,后来效法于此。虽然八书都要学,但隶书最重要,汉代人称隶书为“史书”。•(三)书法爱好的普遍性•汉代,总的来说,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书法艺术发展到汉末,就社会风气来说,即进入到极盛时代。晋代卫恒的《四体书势》中,记载着这样两件轶事:师宜官到酒家饮酒;曹操仰慕梁鹄的书法水平高.1、汉石刻:2、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汉印(五)著名书法家张芝(?—约192),字伯英,敦煌酒泉(今属甘肃省)人。性格高尚,不愿出仕作官。他的草书精劲绝伦,是今草的创始人,历史上称为“草圣”。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并不是容易得来的。他家的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梁代庾yǔ肩吾在《书品》中说:“张(芝)工夫第一,天然次之。”他的今草,可谓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张芝墨池”:张芝、张昶两兄弟。张昶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成绩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喜爱。而张芝有些笨拙,说话口讷,样子有些痴傻,但他非常爱好写字,练习写字时总是专心致志,像着了迷一样。岁月更移,小张芝一天天长大成人。后来纸张供应不上,他就把母亲织的白布成卷地拿来,写了字再染色,染了色再写字。清清的池水,被他的笔墨染得黑黑的。苍天不负有心人,张芝多年的辛劳,赢得了家庭和社会上的赞许。后又经县里几个老书法家的亲临指点,他终于在书法上有了很深的造诣,名声大震,响极一时。张芝是功成名就了,而他弟弟张昶因聪明长期受宠,变得骄傲懒惰,终无建树,甚觉懊丧,悔恨不已。古人有句名言说得好:“性痴者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精,艺痴者技必良,世人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认为自己很聪明的结果。”•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