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旗俄罗斯国旗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斯大林赫鲁晓夫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表现:1、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概况: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为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第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①苏联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均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②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2、内容: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吕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西伯利亚西部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1倍。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谷物产量比1953年增加了35%。阿尔泰地区增加了3倍。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在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区的玉米一无所获。犯了瞎指挥的失误,忽视了客观规律。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农业方面冲击了斯大林模式。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搞个人崇拜,搞个人集权3、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概况: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美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2、评价: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一)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概况:1983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1986年2月苏共和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基本思路是给企业放权,使企业实现“三自一全”,就是完全自主经营。改革带来生产的严重破坏和经济危机,1986-1988年,年均赤字430亿-440亿卢布,消费品市场日益恶化,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消费品中95%缺货。1990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全国的1/3。首先在经济方面改革,结果失败,造成经济的混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1988年6月,苏共把改革的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年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党内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后来转到政治领域,结果造成政治混乱。(2)结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强。2、八一九事件(1)概括:1991年8月19日,8名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叶利钦VS戈尔巴乔夫权力高端的博弈,谁是最后的赢家?从苏联到独联体(2)结果: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下降,升起了俄罗斯国旗。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3、苏联解体:(1)时间:1991年底(2)原因:(不用抄)①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加速剂:八一九事件。④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民德大西洋“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二)东欧剧变:1、背景:(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匈牙利事件爆发后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布拉格之春后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2、时间:80年代末3、实质:实行政治多元化,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知识要素图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是涅夫改革未能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1.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B.东欧剧变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2.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B.重点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3.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A.沙俄覆灭B.苏俄诞生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4.苏联成立和解体的时间分别是()A.1922年,1991年B.1924年,1989年C.1926年,1991年D.1936年,1989年5.下列对东欧剧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A.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B.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