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纳税基础第二节税务会计概述第三节税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核算对象与应遵循的基本制度第四节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凭证以及科目的设置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税务会计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掌握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了解税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掌握税务会计的核算内容。(二)技能目标◆能够掌握基本的税务知识◆能够以税务会计基本理论解释与税收相关的问题。第一节纳税基础一、税收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一定的公共支出,所以税收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强制性主要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税款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征税。无偿性主要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代价和报酬。固定性主要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者征收数额以及课税方法等。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二)税收的特征(三)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作用二、税收的种类和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税收的种类1.按照计税依据(计征标准)分类:从价税、从量税2.按照征税对象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3.按照税收是否可以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4.按照税收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分类:价内税、价外税5.按照税收管理和收益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税制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一个完整的税种应包含的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违章处理。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三个最基本要素。(一)纳税人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纳税的主体,即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负税人是指税款的实际承担者,而纳税人是指负担税款的法律主体。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收取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二)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它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量→计税依据:又称税基,是税法中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它是征税对象量的具化,是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额的直接数量依据。◆从价◆从量质→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征税对象质的界定。(三)税率:是指应征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量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税制的中心环节。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类分级定额税率(四)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一次课征制:消费税两次课征制:工商统一税多次课征制:增值税(五)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征税机关申报缴纳税款的期限。按期纳税按次纳税(六)减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或者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是税法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1、减免税的形式法定减免特定减免临时减免2、减免税的内容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七)纳税地点:就地纳税、营业行为所在地纳税、外出经营纳税、汇总缴库、口岸纳税(八)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发生违反税法行为采取的惩罚措施。是税收强制性在税收制度中的体现。第三节税务登记一、税务登记二、纳税申报三、税款缴纳四、税务检查五、法律责任第三节纳税的基本程序一、税务登记税务登记是指经营应税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开业、歇业以及经营期间发生改组、合并等重大变动时,必须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书面登记的一项制度。是整个纳税程序的首要环节,可分为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和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等。(一)开业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事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需要资料注意事项(二)变更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当向原登记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工商或其他机关30日(三)注销登记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消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四)停业、复业登记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缴纳方式,其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7个工作日内向税务机关提出停业登记,说明停业的理由、时间,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如实填写申请停业登记表。纳税人决定恢复生产、经营,应在恢复生产、经营前5个工作日内先向税务机关提出复业登记申请,经税务机关确认办理复业登记,领回或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和发票领购簿,以及领购的发票,纳入正常管理。(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纳税人在外县(市)进行生产经营的,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二、纳税申报办理纳税申报的对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享受减免税待遇的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内容纳税申报的期限纳税申报的方式★三、税款缴纳1、查帐征收2、查定征收3、查验征收4、定期定额征收5、代征代缴税款6、代扣代缴税款7、扣缴税款(强制征收)★四、税务检查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以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的审查监督活动。五、法律责任★第二节税务会计概述一、税务会计的概念又称企业纳税会计,是指以国家税收法规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税务会计须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税款的缴纳问题,二是企业税款缴纳过程中的会计核算问题。二、税务会计的特征1234协调性法律性广泛性税收筹划性三、税务会计的职能•核算、反映涉税活动的职能•监督、管理税务行为的职能•提供税务咨询服务的职能四、税务会计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帮助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有利于发挥会计和税收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有利于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五、税务会计的目标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各级税务机关,企业的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等,以及社会公众。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目标处理依据核算程序核算基础税务会计向税务部门及有关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涉税信息,使纳税人依法缴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使其经营行为既符合税法,又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确定应税收入、税法所允许扣除的项目以及金额,其差额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在企业实际核算中,如果应纳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不相同,则财务会计的核算应服从于税务会计的核算,使之符合税法的要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原则(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最大的区别)财务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及其他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从而确定营业毛利,作为计算当期会计利润的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税务会计寓于财务会计之中,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企业平时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只有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不相同时,才依照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调整。第三节税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核算对象与应遵循的基本制度一、税务会计的基本假设1.税务会计主体:一般是纳税主体,是指税务会计为之服务的、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税务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税务会计的服务对象。纳税主体、税务会计主体、财务会计主体区别2.持续经营即假设税务会计主体在未来长时间内将继续持续经营下去,并实现其现在的承诺,如预期的所得税在将来还会继续缴纳。这是所得税税款递延、亏损前溯或后转等的基础所在。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拥有者因放弃对货币的使用权而根据其时间的长短所获得的报酬。4.纳税会计期间:就是纳税年度,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选定的纳税年度。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1423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核算对象应税收入应纳税额三、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1.税收法律制度2.财务会计制度第四节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凭证以及科目的设置一、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是对企业缴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记录和计算,提供纳税信息所使用的方法。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税务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填制纳税申报表等。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与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二、税务会计的凭证是记载纳税人涉税活动,具有法律效力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分为:应征凭证、减免凭证、征缴凭证、特种会计凭证三、税务会计的科目设置“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第二章增值税会计第一节增值税概述第二节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三节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第四节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增值税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增值税应纳税额的确定;◆掌握企业涉及增值税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的方法。(二)技能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能力。第一节增值税概述一、增值税的概念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货物的销售额、进口货物金额、应税劳务销售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二、增值税的特点增值税的特点•征税范围广泛•实行价外计税,税收负担由消费者承担•保持税收中性•实行道道征税,但不重复征税三、增值税的类型(一)按照征税范围的不同分类:•小范围的增值税(仅限于在工业生产环节税)•中范围的增值税(两种情况)•大范围的增值税(延伸到农业)(二)按照扣除范围的不同分类:•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四、增值税的纳税人(一)基本规定: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二)增值税的纳税人的分类:•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三)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主要区别发票税率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凭进货的专用发票和购进劳务的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17%或13%的税率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时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3%的征收率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售额×征收率五、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一)一般规定:•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二)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1)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2)银行销售金银的业务(3)典当业的死当物品销售业务和寄售业务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的业务(4)集邮商品(如邮票、首日封、邮折等)的生产以及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集邮商品(三)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行为特殊行为视同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兼营非应税劳务六、增值税的税率及征收率(一)基本税率:17%(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