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柳朝敏发扬与传承中医“简、便、验、廉”的传统特色疗法,服务于广大群众。目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石针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特点及分类•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需要花大力气必需面对的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医药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将会给这一困绕政府和百姓的重大社会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特点:所谓“简、便、廉、验”,是中医最基本的特点。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简”是因时制宜,选择操作简便的方式;“便”是因地制宜,随地取材;“廉”则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验”是有效,中医药多年流传下来有很多验方和治疗方法。•分类:1.针刺类: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2.灸法类:主要指艾灸。3.按摩疗法: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捏脊疗法、拨筋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4.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外敷疗法、中药蜡疗等。5.内服法:包括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及冬病夏治等。针灸•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功效•1、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3、扶正祛邪: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适应症•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之功效,理论上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但实际上对有些疾病疗效甚微。•(1)采用类似针灸法或传统疗法随机对照试验过的针灸适应证有:戒酒、变应性鼻炎(花粉症)、竞技综合症、面瘫、胆绞痛、支气管哮喘、心神经官能症、颈椎病、运动系统慢性疼痛(颈、肩、脊柱、膝等)、抑郁、戒毒、痛经、头痛、偏瘫或其它脑病后遗症、带状疱疹、高血压、愿发性低血压、阳痿、引产、失眠、白细胞减少、腰痛、偏头痛、妊娠反应、恶心呕吐、肩周炎(冻结肩)、手术后疼痛、经前期紧张症、神经根疼痛综合症、肾绞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和劳损、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紧张性头痛、戒烟、三叉神经痛、泌尿道结石。•(2)有足够数量的病人为样本但无随机性对照试验的针灸适应症有: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喉炎、背痛、胆道蛔虫症、慢性咽炎、胎位不正、小儿遗尿、网球肘、胆结石、肠道激惹综合症、梅尼埃病、肌筋膜炎、儿童近视、单纯性肥胖、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经痛。•(3)有反复的临床报道,效果较快或有一些试验依据的针灸适应症有:便秘、缺乳、泄泻、女性不孕、胃下垂、呃逆、尿失禁、男性不育(精子缺乏、精子活动力缺乏)、无痛分娩、尿潴留、鼻窦炎。•综上所述,结合临床经验,针灸疗效明显好的适应症有急性扭伤、腰突症、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网球肘、肌筋膜炎)、面瘫、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偏头痛、失眠、单纯性肥胖、呃逆、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针灸•禁忌症•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禁忌症。但为安全起见,以下几种情况不宜针刺。•1怀孕•针灸可引产,因此不宜用于孕妇,除非为了其他治疗目的,方可小心谨慎使用。•2急症和外科适应症•针灸在急症中禁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转送医疗急救中心。•3恶性肿瘤•针灸不能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特别是禁止在肿瘤部位针刺。•4出血性疾病•针刺不能用于有出血和凝血障碍的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血治疗,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不宜针刺。针灸•●器官移植后禁用。●脏器衰竭者禁用。●血压≥150/95mmHg禁用。●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面神经炎发病7日内不可针刺面部。●痉挛瘫,肌肉抽搐,以及躁动不安者,不宜针刺。●脏器部位不可深刺。●针刺应避开血管、神经、筋骨。●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以及新产后禁针。●过度疲劳,饥饱,喜怒,悲伤,以及惊恐时禁针。●惊恐者待其气定方可针刺。●针刺前患者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和后再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小儿宜用快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禁针。●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或血友病等,不宜针刺。●皮肤感染,穴位皮肤破损,溃疡,以及瘢痕和肿瘤部位禁针。●腹痛原因未明或肠梗阻患者的腹部禁刺。●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禁刺。●糖尿病人禁针(尤其下肢和足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使用大量抗凝剂者(如华法令、波立维等)禁针。●颈项部或胸背部不可深刺。●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燥;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身热,脉偏绝;热病夺形,身热,色白及下血;寒热夺形,脉坚盛。此谓五逆,禁止针刺。拔罐疗法•一、拔罐概述•拔罐法又名“吸筒法”,是以各种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或者抽气等方法,排除罐中空气,造成罐内负压,引起淤血现象以调节经络组织,脏腑功能的一种外调方法。古代称角法,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二、拔罐作用•1扶正祛邪,平衡阴阳•2疏通经络,行气活血•3活血化瘀,消肿止痛•4祛寒除湿,通利关节•5预防保健作用拔罐疗法•三、罐法应用•1、闪罐法•要求:罐印叩罐印•作用:1激活细胞2松弛僵硬的肌肉3加强受术者对罐法的适应。•作用范围:1调理外感、表浅症状2体质偏虚者3肌肉僵硬、劳损点、疼痛点比较明显。滑罐、揉罐、甩罐、留罐之前。•操作要领:稳、准、快、巧•2、滑罐法•要求:用罐子吸紧皮肤,循着肌肉或者经络进行来回推拉,直到皮肤潮红。•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作用范围:症状面积较大的部位,比如针对经络疏通膀胱经、腿部胆经胃经•3、揉罐法•要求:用罐子吸紧皮肤,在皮肤表面进行单行方向的打圈。•作用部位:劳损点、面积小,脂肪堆积较厚的部位。•作用:1结节-----散瘀2脂肪部位-----散脂•4、留罐法•要求:罐子吸紧皮肤之后,停留5-15分钟•作用:加强对劳损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范围:适合于火罐调理的各种症状。•取罐:一手拿住罐体,一手用手指压住皮肤,放过气后再取下来。拔罐疗法•四、罐印诊断•1、健康者的罐印多明显呈粉红色而没有痧点,一般半小时后红印就消失。•2、罐印色鲜红而艳:热症、炎症•3、罐印色紫黑而暗:表示有淤症现象4、罐印色灰白或者青色,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寒湿邪气教盛。•5、罐印表面有皮纹、毛孔粗大和微痒:表示风邪和湿邪。•6、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7、罐印出现水泡:透明的水泡,表示湿气重或者夹有寒症。•黄水泡,表示湿热盛。•血泡,表示有热或湿毒盛的反应•8、罐印呈白色,可见于气血虚弱者。•一般而言,通过数次的拔罐后,罐印皮肤颜色变浅,瘀斑逐渐变少,说明病变减轻,向良性方向发展,否则病变加重或无明显改善。拔罐疗法五、拔罐法的反应及处理•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一)正常反应:•1、拔罐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负压吸力,使局部的皮肤、肌肉等组织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受术者感觉局部有牵拉、紧缩、发胀、发热、温暖、凉气外出、酸楚、舒适、嗜睡等反应。•2、拔罐时局部短时间疼痛,逐渐减轻。•3、当留罐一定时间或闪罐、滑罐等手法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点状、斑片状红、紫色痧斑,3-5天自然消退,这些属于正常的拔罐反应。(部分受术者皮肤反应明显或较重,出现紫黑、青斑、触之微痛者多为淤血热毒,痧斑消退时间有所延长。)•4、头晕、恶心、呕吐、冒冷汗、胸闷心慌、甚至昏厥时,应立即停止拔罐,平卧休息,调理饮温水。•(二)异常反应:•1、拔罐后受术者感到局部紧拉、疼痛难忍立即停止拔罐或减少负压。•2、水疱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感染。•3、产生不同的远端或者全身反应,如发冷发热、窜痛、肿胀,应立即停止拔罐或减少负压。拔罐疗法•六、拔罐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一)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禁用拔罐疗法。•2、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局部,皮肤病处、骨折部位,心尖部位、烦躁不安者禁拔。•3、妇女月经期腹部、腰部慎拔,妊娠期禁拔。•4、过饥者慎拔。静脉曲张、太阳穴处慎拔。•5、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慎拔。•6、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禁拔。•7、眼、耳、乳头、前后阴、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二)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2、拔罐顺序应从上到下。•3、饭后一小时后可以拔罐,拔罐后注意保暖。拔完罐后4--6小时不能洗澡。艾灸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灸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实验结果证明灸法确有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作用•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艾灸可以改变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活跃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灸法能抗休克、抗感染、抗癌,对心脑血管疾病、硬皮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乙型肝炎等均有良好的效果。•特点: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因此灸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可增强体质,不论病体、健体都可以使用,尤其对衰弱儿童有促进发育的作用,所以灸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艾灸疗法•艾,是一种中药,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艾用于灸法,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艾灸疗法•(一)艾炷灸疗法•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二)艾条灸疗法•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三)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