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太平洋战争与战时体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節太平洋戰爭與戰時體制學習重點『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物資統制及社會動員戰爭後期盟軍轟炸台灣日本戰敗2一、大東亞共榮圈淵源: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以『脫亞入歐』取法西洋的近代化為目標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一躍為亞洲新勢力一次大戰後,日本更晉身世界強國之林3一、大東亞共榮圈背景:為解決1920、30年代,受到新興的民族自決風潮及世界經濟大恐慌,所引發農工衝突的矛盾與危機因應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新秩序的改變極欲擺脫自明治維新以來,屈從歐美的自卑感4一、大東亞共榮圈中心思想:以『日本皇道』為中心思想口號:以解放歐美在亞洲的殖民統治為口號手段:展開一連串海外軍事行動目標:建立以日本為首的亞洲新秩序意義:自1930年代後,逐漸發展成日本帝國主義『大東亞共榮圈』的國策原型5實現大東亞共榮圈的措施---發動太平洋大東亞戰爭(影片介紹)6大東亞共榮圈藉由掠奪樺太(庫頁島)、滿洲、中國、南洋和南太平洋群島等地的資源,以支援日本的海外軍事行動,進而實踐「大東亞共榮圈」。因此便應運而生1930、40年代的戰時體制。7大東亞共榮圈示意圖8日本帝國勢力擴張示意圖9太平洋戰爭前後日本戰略的改變戰前戰後台灣戰略地位後勤補給基地前進戰鬥基地主戰場中國大陸太平洋地區戰略目標擴大占領突破英美的海上封鎖10二、物資統制及社會動員背景:1937年盧溝橋事變,台灣地區進入戰時體制1941年『皇民奉公會』在台成立,藉由層級組織,細密將台灣的人力、物力納入戰時體制11『戰時思想文化委員會』宗旨:為了活絡決戰文化運動所特別設置目的:在於強調愛國精神、必勝的信念,檢討昂揚敬神思想以及興亞思想的具體普及政策架構:設置思想、文學、美術、音樂等四個部門成員:當時較具代表性在台日人及台灣文藝工作者意義:當局對思想文化進一步統制的表徵12物資動員計畫時間:1938年以來實施要項:物資供需的調整強化消費節約獎勵代用品使用廢棄品澈底回收目的:強化國防國家總動員體制13廢棄品澈底回收14廢棄品澈底回收15社會動員背景:戰爭末期,台灣成為防衛日本本土的第一線,也是台灣『要塞化』的開始,為了補給兵源,總督府實施徵兵制,台灣人首度以『軍人』身分參與戰爭實施要項:勞務奉公隊青年團總結:台灣被迫承擔類似社會動員,到了戰爭末期更加普遍且頻繁16三、盟軍的轟炸遠因:戰爭初期,日本對占領區無法有效的行政管理導致軍力分散以及補給線鞭長莫及決戰時期,盟軍包圍突擊戰術成功,使日軍的戰情逆轉近因:1942年中途島戰役失利後,盟軍由南洋群島向日本展開反擊攻勢,台灣首當其衝,成為防衛日本本土第一線,各地也遭受盟軍的轟炸17四、日本戰敗戰爭末期,在戰時體制下,總督府徵調、動員的人力資源約占台灣總人口的1/8,其中從事農業的人口又占5/6,造成耕作生產勞動力大量流失,導致糧食供應不足因應物資短缺而實施配給制度,總督府採取日本人及國語家庭優先的差別待遇政策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總督府對台五十統治,已隨著日本戰敗而結束18圖9-1-2日本裕仁天皇之降書19圖9-1-3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臺灣地區受降儀式。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