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讲座第03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讲社会知觉与管理§1知觉的一般过程1.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我们对环境中刺激模式进行组织和理解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1.2知觉的选择人对作用于自己的各种客观刺激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有选择地将其中的某些刺激组织起来,作为知觉的对象,加以清晰的反应;与此同时,只是被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为衬托这个对象的背景。不过,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可能相互转换,形成可逆的对象--背景效应。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首先依赖干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态、刺激强度等方面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对象;反之,则难以区分。其次又深深地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需要、动机、经验和情绪状态等的影响。1.3知觉的组合邻近组合。彼此十分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易组合成一个知觉单元。相似组合。彼此相似(包括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性质上的相似)的刺激物更易组合成一个知觉单元。连续组合。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连续性的几个刺激物,更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封闭组合。不大完整或有小缺口的图形,容易被视为完整无缺。§2社会知觉2.1概述知觉分为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两大类。其中对人的知觉,叫做社会知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社会知觉又分为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四种。2.2对他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其行为的认识,即形成对被知觉者的意向、动机、感情、能力等的知觉。要知其人,必须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的线索主要有表情特征、情绪的生理变化、仪表特征等。表情特征表情是人们的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体姿表情和言语表情。各种表情的协调一致,是我们知觉一个人身心状态的客观指标。面部表情。包括眉、眼、嘴、鼻及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眼神的变化最为传神。人的思想情感,较多是以面部表情表现的。体姿表情。身体各部分动作也是一种传递信息和感情的媒介。据研究,人体大约可做出一千种平稳的姿态,而以手部动作表现的感情最丰富。言语表情。一个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音域、转折、速度、腔调和口误等,往往能透露“言外之音”。男女美女照俊男照风景照瞳孔缩放+18%+25%-8%+5%+10%+0%情绪的生理变化人的情绪的发生通常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外分泌、内分泌等系统的变化。尽管情绪具有较大的社会性,可受意识控制,但情绪的生理变化则更多地受自主神经控制,因而更为客观。仪表特征人的相貌、举止、风度,穿戴等仪表特征,可提供其年龄、职业、角色、个性、修养等的部分信息,在知觉他人时,可作参考。但要防止“以貌取人,失之子羽”。2.3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其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在人际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仅相互感知、相互理解。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态度,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2.4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个体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识与判断,以及对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2.5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状态的知觉。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类比、根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通过自我观察和心理分析等几个途径来认识自己。§3认知偏见3.1概述认知偏见,是指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用固定的、不变的思维模式,对他人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判断。社会知觉过程中常见的认知偏见主要有第一印象的优先效应、晕轮效应、定型效应。3.2第一印象的优先效应第一印象,又称初次印象,是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后,就会有一种优先效应。即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强烈印象,会影响别人对他以后行为的认知。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且所知觉到的往往是人的外部特征,因此,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一个人断下结论,往往导致认知的失误。顺序出现的信息对社会知觉的影响第一印象的优先效应表明,不同顺序出现的信息对社会知觉的影响是不同的。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而忽视后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注意到了后面的信息,也会倾向于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当人们接受了前面的信息后,往往按前面的信息来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从而保持整体一致的印象。3.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以点概面效应,指观察或知觉一个人的时候,对他的某个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并由此而形成对此人的整体印象。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晕轮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缺乏有关知觉对象的信息情况下,就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或者是由于受到某种感情因素的影响、支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晕轮效应有三个特性:一是遮掩性。即主要品质遮掩了次要品质;二是弥散性,即扩大化,好就一切皆好,坏就一切皆坏;三是定势性,即核心品质(具有明显知觉的品质)起到了心理定势作用,使人不知不觉地沿着某一方向去知觉认知对象的其他特性。3.4定型效应定型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在认知某一具体人时,往往不自觉地用这个固定看法或固定形象去套这个具体人。定型效应简化了认知过程,可成为认知他人的捷径但是若不考虑人的个性,一概照套,就会形成偏见,导致对他人认知的错误。§4归因理论4.1概述所谓归因,是指根据他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在状态进行推测和解释。4.2归因倾向目的性归因和反应性归因。目的性归因,是把个体的行为归为出于某种动机,是有目的的。反应性归因,是把个体的行为归为某种情境下的自然反应。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内在归因,就是把个体行为的原因,归于其内在个性因素。外在归因,就是把个体行为一的原因,归于外部情境性因素。无论内因还是外因,都有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之分。归因倾向的正确性是归因结果正确性的保证。我们既不能混淆目的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也不能模糊行为的内因和外因。4.3归因标准一贯性。又称连续性,指归因对象的行为前后是否连续一贯。若被归因的行为具有连续性,则内因所致的可能性较大;若被归因的行为具有偶然性,则外因所致的可能性较大。一致性。又称普遍性,指归因对象的行为与其周围的人是否一致。若具有一致性,则归为外因;不一致,则归为内因。特殊性。又称区别性,指归因对象的行为在其他情况下是否同样如此。若具有特殊性,外因的可能性较大,若不具有特殊性,则内因的可能性较大。我们还要结合他人的其它条件,如身份、地位、文化等进行归因;并防止偏见对归因的消极影响。认知者和归因对象之间的利害关系影响归因的客观性。4.4成败归因人的成功与失败受四个因素影响、制约,即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其中努力、能力是内因;任务难度和机遇是外因。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机遇是不稳定因素。努力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里)是可控制因素;任务难度和机遇是不可控制因素。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积极性和坚韧性有很大影响。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