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主要内容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概述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三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概述一、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世界经贸地理格局二、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世界形势及准备三、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的形成四、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地理大发现事件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1298年后《马可·波罗游记》成书。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1375年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1415年葡萄牙占领北非的穆斯林据点休达。1415年后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远征船队开始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陆续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位于非洲和巴西之间的中途的佛得角及佛得角群岛。1455年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1467年日本应仁之乱(~1477年),战国时代开始。战乱之中的失败武士沦为浪人,不断骚扰洗劫我国东南沿海。倭寇之患由此开始,并越演越烈!!1480年大航海时代1代的开始年代1488年巴瑟罗缪·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年,德国人马丁·倍海谟设计出第一台地球仪1498年华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开辟了印度航路。1499年奥斯曼海军击败威尼斯,开始争夺东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1501年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但不是印度,后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1502年大航海时代2代的开始年代。1510年葡萄牙占领印度的果阿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出发,力图环绕地球航行以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520年10月麦哲伦穿过美洲南段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人将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1521年西班牙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攻取特诺奇蒂特兰城,新大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1521年4月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卷入当地土人的冲突,战死。其手下继续航行,发现摩鹿加群岛(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岛),随后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1522年大航海时代3代的开始年代1529年葡西两国签订《萨拉哥斯新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又划了一条分界线,完成了亚洲地区势力划分。1532年葡萄牙贵族马丁·苏沙从法国人手里夺回巴西。1533年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灭亡新大陆的“黄金之国”印加帝国。中国成为世界上仅存的古文明。1558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为了扩展英国的海上势力而积极的鼓励海盗活动。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以后的几年又会同俞大猷所率俞家军进行兴化、平海平倭战役,连战连胜。1665年,长期为害的倭寇之患,终被荡平。1571年勒班多战役爆发,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该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1581年原尼德兰北部地区宣布独立,荷兰诞生。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16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四代的开始年代。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160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英荷两国矛盾加剧。17世纪初荷兰眼镜商人帕理席发明望远镜1604年法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1640年里斯本发生起义,葡萄牙恢复独立。查理一世重开一会,世界近代史开始。1668年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1688年~1697年法国与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奥,西等国组成)之间发生战争。这是英法之间海上争霸战的开始。丹彼尔发现澳大利亚。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1702年~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二次交锋,结果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的明显优势。1713年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1730年英国人西森发明经纬仪,美国人哥德弗莱和英国人哈德利首创用六分仪在海上进行天文定位测量1732年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国东端海域,发现“白令海峡”。1756年~1763年“七年战争”,这是18世纪英法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束,英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而确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1768年~1779年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纳入英国版图,并且发现了夏威夷。但库克的功绩在于发现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来防治坏血病的方法,从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库克在航海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1779年2月,库克在与夏威夷人的冲突中被杀。一、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世界经贸地理格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晚期因为生产力发展使农业从社会其余野蛮民族中分离出来的过程。过去曾把畜牧业从其余野蛮民族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内容。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当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时,便在适于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出现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大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如印度河流域,巴比伦、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的第一批城市。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在西方首先是腓尼基和伽太基,然后转移到古希腊和古罗马,贸易中心一直在地中海沿岸。在东方则是我国的殷周王朝。我国的“丝绸之路”。二、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世界形势及准备地理大发现前的世界形势从15世纪开始,当时,东方运往西方的主要是香料、绸缎、珍珠、宝石等价格昂贵物品,西方运往东方的则是毛织品、亚麻布、建筑材料、谷物等低廉物品。所以贸易结果使得欧洲黄金、白银流向东方,西方商品经济发展深感黄金不足,开始出现黄金热。尤其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从中国(1275年)回到欧洲之后,著书描绘东方的中国黄金遍地,成了西方人来东方探求黄金的精神动力。从15世纪中叶起,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之宫廷的重赏与组织,出现了许多探险队伍,同时这时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已从我国传到欧洲。航海术的提高促使西班牙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火药的广泛利用,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更多人的承认等,都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三、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的形成1418年,葡萄牙航海王子恩里克首次派遣船只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并逐渐深入西非和西南非洲,由此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帷幕。1.新航路的发现487~1488年,巴托罗谋·迪亚士战胜了热带赤道航行的困难,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组织了由4只船组成的探险队,从里斯本出发,于次年到达东非的马林迪,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1499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回里斯本。这是首次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的成功,历史上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2.新大陆的发现。1492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组织了一只包括3只小船的舰队,于8月3日从巴罗斯(今塞维利亚)出发,11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和海地,哥伦布一直认为这就是印度,并于1493年回到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一些地区。这被人们称之为“新大陆的发现”3.环球航行的成功。完成第一次世界环球航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受西班牙的雇佣麦哲伦于1519年9月,率领由5只船265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南美洲抵达南美南端的今麦哲伦海峡。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在进攻马克坦岛的战斗中,麦哲伦被当地土人杀死。但是探险队幸存者继续前进,到达著名的摩鹿加群岛(今马鹿古群岛),满载香料,又经小巽他群岛,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此时仅剩下1只船和10名水手。四、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西欧乃至世界经贸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1)扩大了世界市场。(2)促进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经纬度位置,是以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与纬线相交的坐标点表示的位置,又称数理位置。它可以表述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最精确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可以反映地球上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类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纬度位置的高低,代表着地球表面温度和降水量的不同,也表达了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从而直接影响了世界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以及贸易的构成和流向。中纬度地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与大西洋沿岸地区、西欧地区和亚洲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例如: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非洲的赞比亚。交通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例如美国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国家”。二、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位于温带中纬度的美国、加拿大、等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因此影响了消费品的种类与数量。例如,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灾害性的气候,如水、旱、风灾,常常使工农业减产,交通中断,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工农业产品供应数量、价格和履约的时间。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