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研读设问明知考向当堂巩固限时自测一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例: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瑶琳仙境)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海滨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普遍C级知识归纳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存在差异(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水作用,多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二研读设问明知考向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2.(2016·4月浙江选考)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3.(2016·浙江文综)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考向和规律1.考向: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的表现与影响2.命题规律题型:本专题最主要的考查形式是选择题,但非选择题中的填空题也应引起重视。材料特征:多以某种地貌景观或地貌示意图、某区域地物略图、简单的文字材料为信息的载体呈现。设问特征:多以“是由××作用形成的”、“是××作用”、“由于××作用,可能……”的形式设问。选项或答案特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给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解析观察四幅照片可知,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②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③为风力沉积地貌(沙丘),④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例题1.(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答案解析例题2.(2016·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解析三当堂巩固限时自测1.按岩石成因来分,构成面包山的岩石类型主要是A.变质岩、沉积岩B.侵入岩、变质岩C.沉积岩、侵入岩D.喷出岩、变质岩(2017·浙江模拟)右图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会徽面包山的实景。面包山是里约的象征之一,一个像立起的面包,另一个像平放的面包,山体表面光滑,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完成1~2题。12345678910√答案解析解析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111213142.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岩浆侵入B.风化侵蚀C.风力侵蚀D.地壳抬升解析该山形成面包的形状,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的结果。√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A.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C.冻融风化D.冰川搬运解析破碎后的物体还残留在原地,故为风化作用。3.(2017·浙江模拟)下图中字母a最可能表示的外力作用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017·浙江模拟改编)在南非奥兰治河的入海口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砂,这些金刚石砂源自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一些死火山通道中的金刚石原生矿。据此完成4~5题。4.金刚石原生矿石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石英岩解析根据材料,金刚石原生矿石位于死火山通道,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A对。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不会出现在火山通道中,B错。变质岩、石英岩不是原生矿,C、D错。√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5.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作用B.海浪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解析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是流水长期侵蚀、搬运、沉积形成的,C对。上游山区火山通道中分布着原生矿,海浪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不是该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A、B、D错。√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6.造成图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①——流水坡面侵蚀B.②——流水溶蚀C.③——风力侵蚀D.④——冰川侵蚀下图为四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016·浙江绍兴检测)我国正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天坑”中修建一座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用以研究各种宇宙信息。据此完成第7题。7.贵州众多山顶天坑的形成原因是A.火山喷发B.流水溶蚀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贵州省平塘县的“天坑”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其成因为流水溶蚀作用。解析8.该地河谷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沉积B.板块张裂C.断裂下陷D.流水侵蚀(2017·浙江冲刺卷)下图为“攀枝花市城市略图”。读图完成第8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该地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该地河谷主要受流水下切侵蚀形成。9.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2016·浙江嘉兴模拟)“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9~10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0.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B.地形平坦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解析牛轭湖多发在地势平坦地区,有明显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故B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乌拉尔山脉西侧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使得西部山地坡度较缓。11.(2016·10月浙江温州选考)读图,回答问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的原因。答案西部较东部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搬运速度快,沉积作用强,山脉坡度较缓。答案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12.(2016·浙江余姚中学月考)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依据荆江成为“地上河”的成因知识进行迁移即可:自然原因(河道形状)和人为原因(加高堤坝)。答案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其可能偏向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转对E岸侵蚀严重,泥沙淤积到F岸)。答案F岸。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岸即E岸受侵蚀作用较强。(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28、29加试加练13.(2016·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检测)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指出图乙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2)推测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答案银川平原地处断裂下陷带,经河流冲积而形成(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形成)。14.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答案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