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出版社2009年3月第二版乡土本色1、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2、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3、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4、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淘练出来的结果。5、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6、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文字下乡1、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的“愚不可及”了。2、智力是学习的能力。3、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4、最普遍的特殊语言发生在母亲和孩子之间。5、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谊的唯一象征体系。再论文字下乡1、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2、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3、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4、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5、《圣经》上也有上帝说了什么,什么就有了,“说”是“有”的开始。6、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可是不一定有“文字”。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说明的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7、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8、“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差序格局1、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2、所谓贪污无能,并不是每个人绝对的能力问题,而是相对的,是从个人对公家的服务和责任上说的。3、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4、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5、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6、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7、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8、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9、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10、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系维着私人的道德1、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2、在“团体格局”的社会中才发生笼罩万有的种的观念。团体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3、我们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4、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家族1、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2、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候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结束抚育。3、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4、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5、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6、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男女有别1、在上篇我说家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必须维持的,纪律排斥了私情。2、感情在心理方面是一种体内的行为,导发外表的行为。3、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探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客户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礼治秩序1、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2、所谓法治决不能缺乏人的因素。3、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4、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5、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为而治”的社会。6、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7、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8、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9、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甚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无讼(词汇:服膺)无为政治1、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2、统治者要用暴力来维持他们的地位不能是没有目的的,而所具的目的也很难想象不是经济的。3、一个只有生产他生存必需的消费品的人并没有资格做奴隶的。长老统治1、词语:轩轾(高低轻重的意思),例:并无轩轾.2、人的规律类皆人为。3、不怕困,不惮烦,又非天性;于是不能不加以一些强制。强制发生了权力。4、文化和政治的区别是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5、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血缘和地缘1、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2、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3、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4、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5、钱上往来最好不要牵涉亲戚。6、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7、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8、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9、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名实的分离1、所谓社会变迁,不论怎样快,也是逐步的,所变的,在一个时候说,总是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2、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人要它变的,要它变的原因是在它已不能答复人的需要。3、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4、人民不会在没有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的。5、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6、从整个社会看,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社会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7、在横暴权力之下,没有反对,只有反抗,因为反对早就包含在横暴权力的关系中。因之横暴权力必需压制反抗,不能容忍反对。8、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9、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从欲望到需要1、人类发现社会也可以计划,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就是说人类已走出了乡土性的社会了。2、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那是人类行为的过程。3、爱情,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直接决定我们行为的确是这些欲望。4、所谓“自私”,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由社会上学来的。5、譬如驱鬼,实际上却是驱除了心理上的恐惧。鬼有没有是不紧要的,恐惧却得驱除。6、现代社会里的人开始为了营养选择他们的食料,这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所以也可以说是科学化的。7、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后记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是最年轻的一门。孔德(Comte)在他《实证哲学》里采取这个名字到现在还不过近一百年,而孔德用这名词来预言的那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应当相等于现在我们所谓“社会科学”的统称。斯宾塞(Spencer)也是这样,他所谓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总论。把社会学降为和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学问,并非创立这名称的早年学者所意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