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习提纲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对象: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包括哪几个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2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什么?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什么是世界观?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握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哲学是对世界观的各种问题,用一系列特有的概念和范畴按照逻辑组织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认识论)】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6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7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唯心主义:思维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8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可知论: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统一性,世界不可以被认识,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一)物质1恩格斯的物质概念的定义是什么?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定义是什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物质的最本质的规定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除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二)物质的存在形式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什么?运动。2什么是运动?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4什么是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5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时间和空间。6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7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什么?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1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有哪些?第一,意识是能动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改变世界或改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关于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人类早就有所认识。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的关系是什么?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常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正如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也不能自由选择这一种或那一种社会形态。人类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活动的重要动因。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和关系。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2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哪几点?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有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三、世界统一于物质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自然环境的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什么是联系?联系具有哪些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之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熬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持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这已为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是通过中间性的联系和过渡性环节而实现的。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对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有利条件支持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制约和阻碍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在条件面前并不是消极无为的,经过努力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可以创造出事物发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