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一、序言城市规划专业与相关专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与人们的审美观点、对生活环境的追求目标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经济地理学、测绘学城市规划与遥感技术、计算机应用城市规划与风水如何学好城市规划认真学习理论(自学为主)积极参加实践注意知识积累《城乡规划原理》相关软件AutoCAD、天正GISFast(飞时达)Photoshop3Dmax《城乡规划原理》区域规划生态规划总体规划景观规划分区规划战略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修建性)概念规划工程规划居住区规划《城乡规划原理》参考资料《城市规划》、《规划师》、《国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南方建筑》、《建筑导报》、相关网站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讲稿《城乡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本章要求: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乡规划原理》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1、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原始群落中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2、到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3、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农业居民点以及在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也出现得最早。《城乡规划原理》二、城市的形成1、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2、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世界上几个古代文明的地区,城市产生的时期有先有后,但都是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城乡规划原理》4、从我国文字的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城乡规划原理》三、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城乡规划原理》对城市的集中不同理解:理解1.城市是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居点,它区别于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农村。理解2.随研究角度的不同,城市可以有多种解释,有建筑学的、地理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等等。但为便于对比研究,城市或城镇,通常是依照人口统计学的标准来划分的。理解3.经济学家认为: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点,是经济发展的集中表现,是推动地区生产发展的重要基地。城市在空间上的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城乡规划原理》对城市的集中不同理解:理解4.社会学家认为:城市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城市和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中心。理解5.环境学家认为:城市是人、建筑物、环境的综合体,是人们从事农业劳动以外的环境,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象征。理解6.系统工程学家认为:城市是综合复杂的功能和空间的综合体。《城乡规划原理》对城市的集中不同理解:理解7.我国经济学家陈敏之认为:城市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来,是在一定地域内集中的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理解8.日本秋山政敬认为:在日本授予城市称号的最低标准是拥有3万以上人口,设有高中或大学等学校、图书馆、政府机关、以及其它公共办事处等,还需有一定数量的建筑物连成一片的地区。他说,所谓城市,是指具备一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条件,并拥有一定的精神文明所需的物质基础,而且井然有序的良好环境所构成,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而言。《城乡规划原理》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提出时间主要观点区域理论佩鲁1950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说,城市作为增长极与其腹地的基本作用机制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城市成长的最初阶段,极化效应会占主导地位,但当增长极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极化效应会相对或者绝对减弱,扩散效应会相对或绝对增强,最后,扩散效应就替代极化效应而发挥主导作用。增长极核理论曾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发展政策。《城乡规划原理》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提出时间主要观点经济学理论经济基础理论揭示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经济中可以把所有的产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基础产业的生产除少量供应当地消费之外,主要是为满足城市以外地区的需要而进行的;而服务性产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本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城乡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认为城市经济分为:●基本部类——满足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出口”从属部类(非基本部类)——满足内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城市发展四个阶段:(1)专门化——依赖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2)综合化——联动作用,形成群落,成为综合体。(3)成熟化——基本带动非基本,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4)区域化——城市成为区域性中心。但只有少量能够在区域中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停留在前三阶段或衰退。《城乡规划原理》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提出时间主要观点人文生态学理论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可以看成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规划原理》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提出时间主要观点交通通讯理论1、古登堡2、梅耶1960年1962年1、揭示了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2、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起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或交易的机会,……城市居民逐渐地以通讯来替代交通以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的主要聚集效益在于使居民可以接近信息交换中心以及便利居民的互相交往。《城乡规划原理》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提出时间主要观点经济全球化理论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于各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巨大。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发展,特别是作为出口加工基地的城市。在发达国家,一些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城市经济的主导地位,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城乡规划原理》经济全球化理论——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认为:发达国家逆工业化——第二产业的衰退远甚于第三产业。国际分工:第三世界国家不再只是原材料基地,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分装基地。部分城市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如纽约。《城乡规划原理》一、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提出时间主要观点城市进化理论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绝对集中”时期:(2)“相对集中”时期:(3)“相对分散”时期:(4)“绝对分散”时期根据城市进化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时期,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城乡规划原理》城市进化理论——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转型认为:城市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具有类似进化的过程。分4阶段:(1)“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2)“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进入成熟期,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高于郊区。(3)“相对分散”时期——进入后工业化的初期,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的增长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4)“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显著,农村向城市人口迁移基本消失,主要为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城乡规划原理》增长极核理论——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较为优越的城市,由于规模和积聚经济效应,这类城市呈循环和不断积累的过程,而逐步成为中心城市。但到一定规模会遇到许多阻力(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其发展优势不在。区域优势——中心城市——其它城市发展“辐射”、“滴漏”——趋于均衡。《城乡规划原理》《城乡规划原理》二、古代的城市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的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城乡规划原理》A、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居住聚落(邑),居民多为奴隶主和部分自由民;B、曹魏邺城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为两部分:北半部为贵族专用,南半部为一般居住区。C、隋唐长安城,中间靠北为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其南为集中设置中央办公机构及驻卫军的皇城,均有城墙与其他东南西三面的一般居住坊里严格分开。坊里有坊墙坊门,早启晚闭实行宵禁,以便于管制。D、埃及于公元前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Kahun)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有10~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的居住区。《城乡规划原理》(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直接影响。A、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实际郡县制后,直至清王朝,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各朝代的都城规模都很大,有几个朝代还在新王朝建立之际,即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B、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伦敦、巴黎、柏林才有较大的发展。C、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城乡规划原理》(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A、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地主可通过其代理人向农民征收实物或货币地租,地主阶级尤其是大中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而封建统治的官僚阶级本身即是地主阶级或他们的代表人物。B、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城乡规划原理》三、近代城市的发展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有了人工的能源就有可能把生产集中于城市,从而使加工工业迅速地在城市发展,并随之带动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就如马克思所说:“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城乡规划原理》(2)城市布局的变化:工业化初期,在工厂的外围修建了简陋的工人居住区,也相应的聚集了为他们生活服务的面包房,裁缝铺……等,以后又在外面修建工厂及工人住宅区,这样圈层式的向外扩张,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3)城市与环境:城市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也使城市居民减少或丧失了原有的与自然密切接触的种种优点和乐趣。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成为现在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城乡规划原理》第二、第三产业在城市中的集中,产业门类的增加与分工协作,使城市具有强大的聚集效益,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使其向周围的地区及城镇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大量相互交换的物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