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助考辅导授课魏龙渝2前言一,试题覆盖面100%的章,70%的节二、题型及分数分布1.填空15*12.单项选择25*13.多项选择5*24.判断10*15.简述5*46.论述10*17.案例10*13三、助考原则1.紧扣备课精神2.帮助意义记忆四、助考办法1.指出考试的知识要点2.分析考试之可能方向4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命题趋向解释填空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注意意志过程5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命题趋向解释填空第二节心理学的意义不要求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6(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谈话法(四)问卷法(五)作品分析法(六)测验法(七)个案研究法(八)教育经验总结法命题趋向解释填空7选择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主要代表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以哈佛大学的詹姆士为主要代表,8(三)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创立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流派。(四)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也叫完形心理学。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五)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六)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之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70年代以后对欧洲和亚洲影响较大的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9和罗杰斯。命题趋向解释填空选择复习思考题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第二章心理的实质第一节科学的心理观辩证唯物主义明确地指出,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10◆★★★★★第二节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一)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3、大脑三沟四叶三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中央沟四叶:额叶枕叶11颞叶岛叶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一)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笛卡尔首先提出心理学的反射概念。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肌肉或腺体)五个环节。(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可以按其产生条件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12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首先提出来的。(三)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如声音、颜色、气味等)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如“看梅止渴”是由梅子的各种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虎色变”是由虎的特征相关的词语而引起的恐惧,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13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四、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1、兴奋过程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2、抑制过程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第三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14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复习思考题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命题趋向解释填空简述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15(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是心理过程的伴随现象。◆二、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二)保持功能(三)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和规律一、注意的种类◆重点掌握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区别。16(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它不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所以又叫做不随意注意(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1、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排除干扰。4、合理地组织活动。(三)有意后注意2、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学习可以转化为一种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17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后注意”。它从有意注意转化而来,是由自觉目的或预定的意图引起的。第三节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集中性三、注意的稳定性四、注意的分配五、注意的转移第四节中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及培养三、学生良好注意品质和注意力的培养P60★★★◆◆◆18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注意?2、注意可分为哪几种?影响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3、学生良好注意品质和注意力的培养命题趋向解释填空简述第四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知觉的一般概述19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产生是单一分析器工作的结果(二)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二)知觉的分类知觉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分,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和触知觉等。2.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1)物体知觉。(2)社会知觉。203.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第二节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什么是感受性?每个人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绝对感觉阈限的概念◆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一)感觉适应现象21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叫做适应。视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肤觉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感觉的相互作用中,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分析器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些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刺激会降低另一些分析器的感受性。第三节知觉的基本特征★★★(再认,选择,描述一种现象,判断属于知觉的哪种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对周围众多的事物同时去感知,而总是优先地选择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从而获得清晰的映象,其余的事物只作为知觉的背景,22只能模糊地感觉到。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将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客观因素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越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2.对象的活动状况。3.对象与背景的组合关系。(二)主观因素从主观方面看,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都影响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时,并不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一)客观因素231.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2.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二)主观因素影响知觉整体性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和人的经验、知识水平有关。三、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前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它,并给它以名称,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一)人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二)语言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24在知觉的恒常性中,视知觉恒常性更为明显,一般在大小、颜色、明度等知觉方面都具有恒常性。第四节中小学生的感知特点和教学四、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力的组织和培养P85★★★◆◆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3.感受性4.知觉的基本特征。5.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力的组织和培养25第五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关于记忆过程1.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3个基本环节。2.信息加工理论:人类记忆是一个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3.记忆的系统名称时间容量过度机制感觉记忆大约为0.25-2秒较大注意短时记忆小于1分钟7±2组块复述或加工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5万到10万个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26三、记忆的种类◆依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有什么)四、记忆的形式(一)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形象就叫记忆表象。表象的基本特征:1.直观性2.概括性第二节记忆的过程掌握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一、识记(一)根据有无目的可以把识记划分为27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二)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或识记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机械识记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多次重复◆。2.意义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理解◆。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理解。三、再认和重现(一)再认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二)重现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28第三节遗忘一、什么是遗忘二、遗忘的原因关于遗忘的原因,至今心理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假设性的学说。(一)衰退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二)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29用,叫倒摄抑制。三、遗忘的规律最早研究遗忘规律的科学家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以充分反映出遗忘的规律,即遗忘发展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遗忘的总趋势是开始进行得相当快,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程度,几乎不再遗忘了。四、避免遗忘的措施★★★★★★◆◆(一)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是防止遗忘、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根据记忆的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必要措施。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30集中复习和分散学习。很多实验证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要好。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二)适当的超额学习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和联系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的程度。根据实验表明,“超额学习”是防止遗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