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及实践2010年5月一、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一)我国事业单位现状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按照国家财政拨款的多少,可以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种: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一、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事业单位现状据统计,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6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00万人。集中了全国2/3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问题: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一、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二)事业单位的改革探索(三)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改革的原则: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5项内容:以分类为基础,同步推进财政投入、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相关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主要考虑第一类: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第二类: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第三类: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别。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一)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现状从现状看,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编制内人员(包括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第二类是编外用人(有各种用工形式);第三类是是通过劳务派遣形式使用的。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践2000年,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2002年,国办发35号文件,明确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度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2007年,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第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位不明确。第二,灵活的用人机制尚未建立。第三,政府对事业单位用人缺乏有效监管。第四,改革不配套。第五,缺少法律规范。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两项基本制度: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目的:通过建立新型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两个转变: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劳动关系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契约关系转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聘用制度的主要内容文件依据:国办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主要制度:公开招聘、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聘用制度的主要内容公开招聘----人事部6号令聘用合同----合同订立、期限、变更、解除终止、经济补偿定期考核----年度考核/平时考核/聘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处分、辞职制度的规范事业单位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96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如何理解和把握?2.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方式。事业单位自主进行岗位设置,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按需设岗;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类别和等级管理岗位: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中、初级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不分级3.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聘用制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岗位设置管理中反映的几个问题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建议尽快建立两项制度,注意操作环节需把握的原则,严格政策,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发扬民主,稳步推进。谢谢